新时代职教教师匠心育人的动人故事②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7-16
手机版

  原标题:新时代职教教师匠心育人的动人故事②

  

  

  

  新时代职教教师

  匠心育人的动人故事

  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职教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首次启动职业院校优秀教师代表2023年全国巡回宣讲活动。此次巡回宣讲活动的主题为“铸教师之魂·造良匠之师”。

  12位职业教育领域的优秀教师代表,先后深入浙江、江西、广东、四川、湖北、甘肃等10个省市开展巡回宣讲。

  宣讲活动受到了各大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地反响热烈,有力营造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职业教育、关心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

  

  本期的优秀教师代表分别是谭大庆、万荣春、马丹。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他们匠心育人的动人故事。

  优秀教师代表:谭大庆

  

  谭大庆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当年在工厂当学徒

  他看到了数控技术的强大力量

  坚信“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他回到学校再学习

  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学生

  培养学生获得技能大奖百余项

  一台发动机270个关键零件

  他能一个一个设计制造出来

  并完成整机组装

  他多次为汽摩产业攻克技术瓶颈

  他是重庆英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

  也是最美巴渝工匠

  谭大庆: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大家好,我叫谭大庆,是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教师,我分享的题目是《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1999年初中毕业时,我偏科严重,物理、化学在全校名列前茅,英语却一塌糊涂。老师说,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你工科基础好,把英语补一补,试着考职校,学好技术,一门技术,也有一个好的前途。我考入重庆机器制造学校,认真学习模具设计、机械制图,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学会一门过硬的技术。

  三年后,临近毕业的我,应聘到重庆鑫源模具公司顶岗实习,在模具打磨抛光岗位上做学徒,每天低头坐在模具旁,一磨就是十几个小时,费力多,误差大,干得很辛苦。

  但是,在我们隔壁数控车间,担任数控编程的,是厂里重金从广东请回来的学长黄建国。他用电脑进行数控编程,一个程序对机床下达指令,就可以让模具制造实现自动化、高精度。

  这是传统工艺师傅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看着磨出泡的双手,我对自己说,我要回去学数控!我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学好最先进的、最紧缺的关键核心技术!

  2002年,我又回到母校读大专。学校举办首期数控铣工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当时的数控编程软件是MasterCAM 8.0,只有全英文版本界面!怎么办?要不要退出?

  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面对我自己最大的短板,我买了一个厚厚的牛皮笔记本。上课时,我把软件对应的每一级菜单命令,按位置画框框填入英文,用老师的讲解内容做备注。靠着记命令、背代码、写程序,我对数控逐步熟悉,将知识不断巩固,在3个月以后的证书考试中,我获得第一名的成绩,受到学校的极大关注。

  2004年10月,全国第一届数控大赛在北京举办,我们是重庆市唯一开办过数控铣工技能证书培训的学校。我代表重庆比赛,在全国100多名选手中,获得第34名,专科毕业后,留校担任数控实训教师。

  2007年,重庆市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我代表学校职工组参赛,一举获得第一名。23岁的我,直接晋升为重庆市最年轻的高级技师。但是,我指导参赛的两名学生,一个获奖的都没有。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我意识到,作为老师,我的责任不仅是让自己用好技能,也要让学生学到过硬的技术。职教学生信心不足,我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经常勉励学生“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学生兴趣激发不够,畏难情绪也是技能提升的拦路虎。2008年,在学校支持下,我牵头组建了以兴趣为导向的专业技能工作室。

  当时学校新买了一台多轴联动数控机床,需要很复杂的加工技术。我告诉学生们:“你们看,我手上这枚独一无二的戒指,就是我自己画图设计,用这台机床加工出来的,如果你们也想要,就需要自己不懈地付出。”最后,工作室的同学们几乎每人每根手指头上,都拥有了一枚特别的专属戒指,大家都学会了复杂的多轴加工技术。从此以后,同学们对自己的钻研课题,都兴趣十足。通过兴趣教学,十五年来,我们工作室的学生们,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100余项,其中国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0余项。

  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如何保证我们自身不落伍?学校的实训车间就是我们积累经验的生产工厂,而企业里那些困难复杂、耗时费力没人愿意研发的试样零件,就是我们的实训科目。从2018年起,为锻炼师生实战经验,更为服务产教融合发展,我带领师生团队承接了长安样车的试验零件加工。我们累计完成超过100万元的横向项目,直接推动了学校与长安汽车联合成立产业学院。

  目前,产业学院已组建3个专业4个定向培养班,定制开发了24门课程,在落实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方面,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汽摩产业是重庆的支柱产业。重庆高久科技致力于汽车强电系统改装,针对军事、电信、石油等行业价值上百万的车辆,想要在狭小的发动机舱里,精准测量可用空间,加装强电动力系统,需要一套集成的工程技术。他们求助过多家科研院所,因损坏发动机的风险太大,改装计划不断受阻。

  “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我结合高职学生技能大赛所引领的先进技术,推荐公司采用“三维扫描成像+虚拟仿真验算”的设计方法,成功解决了原始数据精确获取的难题,并被聘为项目总工程师。现在,公司在这个行业取得的业绩令人瞩目。重庆立可公司是高端竞技越野摩托车整车出口企业。2021年,公司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开发高性能发动机,我带领师生团队承接该项目,经过18个月的研发,我们完成了任务,性能达到国际同款先进发动机水准,并确定今年7月在学校开始量产。

  这些年来,我们在职业教育的大课堂中培养学生,在产教融合的大实践中服务社会。我们累计培养高技能人才300余名,60多人进入到重庆市各中职学校教书育人,68人就职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国防核工业的生产岗位。2010年入职核工业的李云同学,在工作三年后就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而我,2019年参加中国智能制造大赛也获得全国职工组第一名,先后被评为“重庆市英才”“最美巴渝工匠”“全国技术能手”,我们的工作室,也由原来的兴趣小组升格为重庆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每到寒暑假、教师节,学生们回来看我,他们满脸笑容,带着孩子,成果丰硕,满载而归。大家说到,当年信心不足,而今收获幸福,我们的共同感受是,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在职业教育的成才道路上,只要我们用心钻研,努力奋斗,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携手,走好人生之路!

  优秀教师代表:万荣春

  

  万荣春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他是上海交通大学博士

  远离家乡浙江

  到东北葫芦岛当教师

  这里是船舶制造的重要基地

  为装备制造业培养人才

  他找到坚守理由和奋斗方向

  江海万里长,灯塔在前方

  身逢盛世

  为大国重器培养未来工匠

  传道授业

  强化时代新人的人生担当

  他说,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船厂

  坚守于使命,奉献于国家,无愧于时代

  就是职业教师奋斗的价值所向

  万荣春:在时代江海里乘风破浪

  大家好,我叫万荣春,来自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我分享的题目是《在时代江海里乘风破浪》。

  2012年,我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来到辽宁葫芦岛,进入渤海船院工作,已有十年时光。我是浙江衢州人,当时选择其实很多,留在一线城市就业,也能到本科院校任教。之所以选择远在东北的渤海船院,最初的原因,就是我爱人工作在渤海造船厂。

  刚入职时,我也有过迷茫,怀疑过自己的选择,但在适应过程中,我找到了让我坚守的理由和为之奋斗的方向。虽然学校地处东北小城,但主要为装备制造业培养人才,更有不少人参与航母、核潜艇这些大国重器的建造,全国十大军工造船厂的技术骨干,我们毕业生占40%,他们为建设工业强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才保障。

  渤海船院前身为创建于1956年的431厂工人技术学校,431厂就是渤海造船厂。在那段峥嵘岁月里,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1号”在渤海造船厂试样、开工、启航。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一年刮两次七级大风,一次刮半年,冬天寒风刺骨”的葫芦岛上,隐姓埋名30年。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奠基者彭士禄,也对葫芦岛有深厚情感。2021年,彭士禄夫妇的骨灰在渤海湾葫芦岛海域撒入大海,这里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黄旭华老先生是我交大的校友前辈。前辈们让我肃然起敬,他们的故事深深地震撼着我。

  无论是船厂,还是学校,坚守于使命,奉献于国家,无愧于时代,就是我们奋斗的价值所向。

  我经常对自己说,从工科博士到职业院校当老师,我来对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们需要为国家、为时代、为未来做好人才培养。我不太会教书,就花费大量时间研究教学方法,从老教师那里学习经验。为了让学生们课堂上尽量靠前坐,我琢磨出“后排提问法”,还有“前三分之一得优法”等课堂管理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我希望,我面前的每一个学生,不仅学好专业知识,更要强化人生担当。我引入课程思政,讲述黄旭华、彭士禄先生的故事,致敬李薰、师昌绪大师的成长。我对学生说,“你们正逢盛世,将来一些人会参与到大国重器的建造中,倍感荣幸要从现在做起。”

  我说这些话的时候,伏案的同学们坐直了,眼神变得很亮很亮。这一幕,让讲台上的我,也非常难忘。是的,明天的大国工匠就坐在今天明亮的课堂。每一节课,都值得我们最用心地去上。以前从985高校、重点实验室出来,来到渤海船院,科研条件和氛围的落差,也让我有过失望。那时候,学校还在望海寺老校区,设备老旧,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学校不断发展,相继获批“国家骨干校”和省“双高”建设项目。我作为分项目负责人,在实训基地建设中迎难而上。实训项目与企业无缝对接,学生技能水平明显提升,从2014年起,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个人一等奖15项,团体一等奖4项。

  一个人能走快,一群人能走远。我开始组建科研团队,2016年,建立高强钢研究中心,结束了材料系没有科研团队的历史。2019年,建成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我们还建成省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团队从无到有,发展到16人,学院在金属材料方面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由弱变强。

  2020年,在推进材料检测中心认证工作中,我们资金不够,又发生新冠疫情,有老师想放弃,但我没动摇,我坚信这件事能服务于学校发展和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我们编写了近千页体系文件,历时1年8个月,检测中心最终通过CMA(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填补了葫芦岛金属材料领域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空白。

  回顾十年职教生涯,我不仅在渤海船院留了下来,还扎根于职业教育的沃土,而且我们师生用成绩回答了很多人的不解和质疑。我先后获得市劳动模范、省优秀教师和全国最美教师等荣誉,更重要的是,我获得了思想的砥砺和精神的成长。

  江海万里长,灯塔在前方。今天的我,站在葫芦岛的海岸线上眺望,我体会到,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祖国伟大的事业中,我们正朝着更加辽阔的征途,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优秀教师代表:马丹

  

  马丹 武汉市旅游学校

  她培养的学生

  有酒店的服务员、社区的美发师、餐馆的厨师长

  她用自己的微笑

  给予他们阳光和力量

  她曾经在海拔3800多米的山南地区援藏

  将害羞胆怯的山区孩子们

  带到了全国大赛的舞台上

  让孩子们见到了诗和远方

  无论在长江之畔 还是在雪域高原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小星星

  都在期待被点亮

  而老师

  就是那个点亮星星的人

  用爱心和责任心

  让每一个孩子都闪闪发光

  马丹:每一颗星星都期待被点亮

  大家好,我叫马丹,来自武汉市旅游学校,我分享的题目是《每一颗星星都期待被点亮》。

  和大多数专业课教师不一样,我是一名公共基础课教师。但我认为,基础课与专业课一样重要,都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我们职校的孩子,很多孩子都不自信,更需要美的呵护、美的引领、美的涵养。我教形体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昂首而立,挺直脊梁;我教音乐课,我希望孩子们自信大方,放声歌唱。

  旅游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未来可能是景点的导游、机场的空乘、酒店的服务员、社区的美发师、餐馆的厨师长……当他们踏入这个社会,面对服务对象时,展现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能让人们从他们自信的眼神里,感受到友善和阳光。所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给予他们微笑和力量。

  小维是个喜欢跳舞的男孩,妈妈是环卫工,家庭状况不好,我经常抽空给他辅导,后来他考上北京舞蹈学院。小维妈妈特地从大老远赶来,就为了说一声感谢老师的培养。

  小敏是我教过的一个女孩,她父母常年不在家,个性比较自闭,我把她带到我家,和我孩子住了一个多月。我们师生越来越融洽,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是我家的大姑娘。

  我在旅游学校从教二十年,当了十八年班主任,送走了两千多名学生。毕业后,或许,我们师生很难再相见,但彼此会有一种温暖的念想。或许,我们时常能够见面,在酒店的大堂,在飞机的客舱,在城市的街上。师生遇见了,那一刻,他们会微笑地看着我,就像很多年前,我微笑地看着他们一样。

  在旅游学校,我注重结合专业特色,加强学生成长引领。我说,我们美丽的祖国地大物博,每一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景象。乌鲁木齐雪花飞舞,彩云之南鲜花绽放,大兴安岭层林尽染,南沙群岛碧波浩荡……

  亲爱的孩子们,希望你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知识装点行囊,用技能强健臂膀,用行动追寻着诗和远方。

  远方,也有我们携手与共的亲人,也有我们共同建设的家乡。2016年,我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就是到海拔3800多米的山南地区去援藏。

  当我来到山南第一高级中学,我发现,孩子们也有很大的学习压力,从早到晚,孩子们只顾低头坐在教室里学习,忘了抬头看看美丽的蓝天,辽阔的牧场。

  我希望引导孩子们有更全面的发展,在“五育并举”中,健康向上,茁壮成长。藏区孩子能走路就会跳舞,能说话就会歌唱,为什么不发挥他们的特长,组建一个舞蹈社团呢?听说我要组建社团,孩子们很积极,踊跃报名,也让我信心大涨。

  为把社团做好,我利用休息时间,骑电动车走二十多里山路,到藏戏传承村扎西曲登村,学习传统藏戏扎西雪巴。去往山村的路很难走,电动车骑得慢。有一天回来,不知不觉就到了天黑,这里山大人稀,我骑在路上,很是害怕。可是一想到孩子,我的心里就有了力量。

  我将传统藏族舞蹈融入啦啦操里,设计出藏式啦啦操,组建首支啦啦操队。牧场是我们的训练场,帐篷是我们的舞蹈房。每当我走到孩子们身旁,他们都会热烈地鼓掌。我们的舞蹈越跳越好,我要带着孩子们登上更大的舞台,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2018年7月,我带着孩子们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大海,第一次代表雪域高原,来到全国啦啦操比赛的舞台上。

  全国啦啦操比赛时,旦增更点站在舞台前哭了,他说:“老师,我怕,我从来没有上过这么大的舞台。”我说,别怕,这个舞台还没有我们的牧场大。舞台是人人的舞台,我们都能闪闪发光。我们推送的两个节目,最后分别荣获全国冠军、亚军,颁奖那一刻,掌声响彻全场。

  还记得有一次,我因病回汉休养,当我再次回到教室,看见同学们在黑板上的留言,“老师,你去哪里了?你知不知道我们很想您!”我久久不敢转身,怕他们看到我眼里的泪光。

  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了, 那一句“阿妈啦辛苦了”,让我几 度哽咽,热泪盈眶。亲爱的孩子们,很幸运在我生命的旅程里遇见你们,陪伴你们成长。

  三年援藏期满,我申请继续留在西藏三年。

  我不断加强学生的艺术训练,义务辅导孩子们强化艺术修养。在山南,我义务辅导的学生当中,很多孩子考上了理想的学校,旦增更点也通过努力考上了大学。他说,老师,我以后要做一名像您一样的老师,回到我的家乡扎囊,帮助那些同样喜欢舞蹈、艺术的同学,点亮梦想!

  看着他,我就像看着一颗小星星。而我,也是一个点亮星星的人。这些年,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我先后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入选“中国好人榜”。

  无论在长江之畔,还是在雪域高原,无论是职业学校,还是普通中学,我始终和孩子们在一起。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小星星,每一颗星星都在期待被点亮。我和老师们共同的使命是,做一个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让每一个孩子闪闪发光。

  

  END

  责任编辑:

上一篇:困境形势下,只有增长,才能走出泥潭
下一篇:中小学到校时间改到八点,家长们都惊喜若狂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