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载援疆育人:让奉献成为人生最鲜亮的底色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9-15
手机版

  □梁宇飞(河西学院)9月9日及10日,CCTV-17农业农村频道《三农群英汇》播出了《扎根大漠的楼兰女儿》《戈壁滩上的开学第一课》,讲述柴秀云老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鲁克沁镇第一中学七载援疆的经历,以及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224团中学任教的董宏亮老师扎根基层,教书育人的事迹。(9月9日 澎湃号)一位内地省份出身的农村女孩,在大学毕业后可以选择留在家乡教书,离家庭更近;也可以选择前往东部谋发展,去追求物质上更加丰盈的生活。但她最终向西,选择做“新疆的女儿”,做“鄯善县的女儿”。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问数载援疆,无怨无悔,坚持为何?学生口中的一声“老师”便足偿所愿。总要有人到边疆去,总要有人到基层去,总要有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无数青年扎根新疆,将青春之花绽放在那片热土上,让奉献作为人生最靓丽的底色。正如柴老师所说,教育工作让我的价值体现得更明显,更有意义。援疆需要一种情怀,这种情怀让人能扎得下根。援疆更需要一种追求,唯有追求方能不惧艰苦。应当明白,基层建设需要人才,基层建设也离不开人才。援疆教师不仅是教育骨干,更是助力西部发展的推动者,乡村振兴的建设者,是民族团结的纽带,也是文化交流传播的使者。从教育着手,承担“育苗”工作,让西部地区的孩子通过知识改变自身命运,改变家乡的面貌。同时,教师也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们明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能够激发学生们内在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从内地到边疆,这是跨越几千公里的牵手,来疆教师的无私奉献,也是民族团结这堂课的又一生动章节。他们以自身为基,架设了沟通新疆与内地的桥梁;他们在学生心中播下的梦想种子,终究会开出鲜艳火红的“石榴花”。“要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近年来,内地在人才援疆,技术援疆方面助力西部发展,为天山南北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以援疆工作的青年们为鉴,从大学学子的角度出发,在将来面对就业的机会选择时,青年们不妨响应祖国号召,“扎根”去做戈壁滩上的“胡杨树”,这是一种让青春燃烧在祖国最需要地方的方式,是一种不负青春的选择。人究竟要追求怎样的一种生活,方能在时光流逝,岁月冲刷之后不失本真,历久弥新?我想将个人选择融入到时代潮流当中,融入到党和国家的建设中去无疑是明确的答案。跨越山海,践行的是教育情怀;无惧艰苦,奉献的是青春无悔。当初的满腔热血,与沉下去扎根一线的信仰,终会成为代代援疆人心中不可磨灭的精神图腾。举报/反馈

上一篇:免费申领!长江新区推出全新政务服务
下一篇:快乐开学 从“心”出发 电子科大附小上好“新学堂”开学第一课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