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头条|引进“大院名校”,河南在下怎样一盘大棋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09-28
手机版

  00:36“苦好大学久矣”的河南,又迎来好消息。

  9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揭牌。

  2021年以来,河南在引进“大院名校”上不断发力。

  七月至今,省委书记楼阳生三次与知名高校校长工作会谈;

  上周五,省委财经委召开会议,更是明确提出,“研究我省与中国科学院加强合作事宜”。

  “大院名校”,如何引领河南质的改变?

  9月18日《河南新闻联播》: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签约揭牌仪式举行

  【要点一】浙江探路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制约河南发展的短板。

  20年前,如今的“民富第一省”浙江,也曾面临同样困局。

  困局如何突破?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做出了“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重大决策。

  2003年开始,习近平带领浙江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遍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四年间,就有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台州应用技术转化和产业化中心、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杭州分所等530家创新载体落户。

  创新载体增加,带来了大批人才成果专利,更从底层重构了创新体系。

  如今,浙江省已累计建设创新载体近120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省强的结果,是民富——人均GDP全国第一,

  “大院名校”,功不可没。

  【要点二】河南发力

  引进大院名校,河南也在发力。

  履新之初,省委书记楼阳生即率队北上赴京,拜会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提出“三个恳请”。如今回头看,这次拜会无疑大有深意。

  两年来,河南打造出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形成“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这一过程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大院”,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端创新载体,增强了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

  省委组织部消息指出,2021年以来,河南引进“两院”院士、海外发达国家院士等顶尖人才16名,领军人才176名,海内外博士9655名……引才数量和层次均实现历史性跨越。

  当然了,院士数量的增多,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

  “两院”院士增选,采取推荐制。院士越多,能推荐的人就越多。

  新一轮增选中,河南有15人成为有效候选人。

  院士引院士,增加了更多本土院士出现的可能性。而这,都将助力河南打造自己的“院士天团”。

  【要点三】创新之举

  名校方面,与20年前比,“引”的难度逐渐加大。

  “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便成为一举多得的创新之举。

  从职能上看,研究院首先立足于“转”,耦合创新链、产业链等,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真正造福百姓。2022年,我省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千亿,就是例证。

  而在“转”之外,更关键的则是“育”。

  以早先落地的哈工大郑州研究院为例,2022年研究生培养规模达351人,共享哈工大A类学科9个。今年,其还将继续在郑扩招。

  一个研究院,打开了一扇河南本土上名校的大门。而河南计划,利用3-5年时间,共建设30家左右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引育1万名青年科技人才(博士后)。

  【大象微评】“大院名校”,助力河南形成“院士气候”

  “20年翻天覆地”,这是“大院名校”带给浙江的变化。

  如今,河南也在感知着这种变化。

  最明显的“体感”,就是院士。

  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揭牌仪式上,数十位院士前来“打call”助阵;

  李蓬、张锁江、徐红星院士远道而来,执掌郑大、河大、河南省科学院……

  越来越多以“院士来了”为主题的新闻报道,

  让人不由得感叹:

  河南,正在形成“院士气候”。

  院士们为何而来?为诚意,亦为河南的务实之举。

  从“三个恳请”到躬身力行,

  河南,正用真诚与低姿态,续写着“三顾茅庐”的佳话。

  这种诚意与“大院名校”的务实之举,必将推动着河南向省强民富不断迈进。

  举报/反馈

上一篇:组图+视频丨武警儋州支队保障官兵齐上阵 后装比武谋打赢
下一篇:上海交大国院亲子活动:走进特斯拉GIGA博物馆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