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遭遇欺凌怎么办?这条热线面向全国开通,守护花朵向阳开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10-17
手机版

  9月开学季,忙碌的不只是学生、老师和家长,还有“400-770-9199”热线。这条求助热线是为妥善处理学生欺凌问题面向全国开通的。通过这条热线,遇到困扰的家长和孩子可以及时获得帮助。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从电影《少年的你》到电视剧《悲伤逆流成河》,再到热播韩剧《黑暗荣耀》,一部部关于校园欺凌的影视剧,让观众感受到青春残酷与无奈的一面。影视剧中的情节或许有些极端,但在真实的校园里,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一个戴眼镜、微胖的女生被起外号“四眼儿猪”;一个性格内向、长相平平的男生会被恶意捉弄……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玩笑和小闹剧,给当事人带来的却是难堪、羞耻和无助,也许还会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何为校园欺凌?这种现象为何会存在?又该如何抵御、拒绝欺凌呢?一条热线,透露诸多痛苦与无奈2023年8月底,伴随着中小学生的陆续返校,“400-770-9199”防欺凌热线也再次热了起来。“我被同学在学校贴吧造谣,其他同学一起排挤我,我不想去上学。”“我儿子从学校回来,脸上带着伤,他遭受了欺凌,我们家长该怎么办?”每次电话铃声响起,求助者在倾诉中透露出的不安、无助、绝望、崩溃等情绪,都深深刺痛着热线负责人、北京市盈科(青岛)律师事务所中国校园欺凌研究中心主任邵守刚的心。他表示,那些受到欺凌困扰的孩子和家庭都迫切期待能获得一份指南,条理清晰地指导他们应当如何自救。2019年,邵守刚曾经接到一位天津妈妈的求助。这位妈妈的女儿叫茉茉,品学兼优,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茉茉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发言。茉茉提前做了准备,发言也收获了很多掌声。可是回到教室后,茉茉却遭到几个同学的嘲笑和指责。茉茉予以回击后,几个同学又联络其他学生到教室围攻她,导致茉茉不敢再上学。茉茉的妈妈发现了女儿的变化,向学校反映情况,然而老师只是批评了那几位学生。随后,她又找到教育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与学校沟通后情况依然没有改变。无奈之下,她看到了防欺凌热线,于是拨打求助。最终,在邵守刚等人的帮助下,这位妈妈和女儿走出了困扰。这个案例之所以让邵守刚印象深刻,是因为2018年10月天津出台了治理校园欺凌的地方性法规,但地方性立法要发挥作用,仍然需要一个过程。 除了孩子和家长向防欺凌热线求助,有些老师也会找邵守刚寻求帮助。有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圆圆,几乎把全校学生都打了个遍,很多家长强烈要求学校开除他。可根据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在义务教育阶段,对没有违法犯罪的学生,学校不能开除或变相开除。校长和老师请邵守刚支招。邵守刚建议先别指责圆圆,给孩子补上“爱”这一课,让欺凌者学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理解生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缺少关爱,是欺凌的深层次原因什么是欺凌?2017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将校园欺凌界定为:“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不难看出,校园欺凌分为肢体欺凌、语言欺凌、关系欺凌、网络欺凌等。在邵守刚看来,校园欺凌的提法会把人们的视线束缚在校园范围之内,不利于预防和治理。而2021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刚好打破了这一限制,明确界定了“学生欺凌”这一概念。邵守刚解释说,很多欺凌事件发生在校外,学生欺凌强调的是主体,相较于校园欺凌更为准确。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学生欺凌的四个构成要件:一是主体是学生之间;二是一方一定在主观上有蓄意或恶意;三是通过肢体、语言、网络等手段,实施侮辱、欺压;四是给另一方造成了肢体伤害、精神损害或者财产损失。这四个构成要件对于认定学生欺凌缺一不可。很多人以为只有肢体伤害、暴力殴打才叫欺凌,其实不然,有些“玩笑”和小闹剧同样构成欺凌。“你笑我也笑,这是玩笑;你笑,我的内心却感到屈辱和愤怒,也就是带有主观恶意的玩笑超越了度,就涉嫌欺凌了。”邵守刚强调说。通过防欺凌热线,邵守刚接触并研究了大量欺凌案例,在他看来,学生欺凌的成因比较复杂,但缺少家庭关爱是根源。家庭本来应当是孩子最安全、最温暖的港湾,但在有些家庭中,父母不和或者离异导致孩子感受不到温暖,甚至想要逃离。孩子长期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会导致缺乏安全感、企图寻求刺激等。原生家庭、亲子关系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造成学生欺凌的深层次原因。预防欺凌,妇联携手共行动青岛市妇联开展关爱儿童服务如何让每个生命被温柔以待?如何探索家校社合作预防欺凌?这是青岛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任吴晓谦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吴晓谦看来,防欺凌热线能给予受困者及时的指导和疏解,但预防欺凌还要从源头开始。生命关爱,是每个孩子和家庭的必修课。在用好防欺凌热线之外,青岛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还承办了“生命关爱”——青岛市“呵护成长·幸福家”公益项目。吴晓谦介绍说,这一项目是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的支持下,由青岛市妇联与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中级法院、市司法局联合组织开展的。自2021年10月开始,活动中心确定了100所项目学校,培训骨干教师3000人次,并采取了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专项调研、制作教育视频、开通咨询电话、为受害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等措施。青岛市家庭教育专家于明东是生命关爱公益项目的参与者。在于明东看来,这一项目有效、实用、前沿。线上线下的培训和咨询服务非常有针对性。生命关爱项目让更多的人对学生欺凌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能有效提升学校班主任、心理教师等教育工作者预防和遏制学生欺凌的能力和水平。青岛大学的研究生于冯作为项目志愿者参与了学生欺凌调查问卷工作。他觉得生命关爱公益项目非常有意义,也通过调查问卷充分了解了学生欺凌的严重危害,他会继续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呼吁社会、学校、家庭重视学生欺凌。不久前,青岛47中心理专职教师李潇星刚刚参加了生命关爱公益项目培训。李老师很感慨地说:“通过系统学习,进一步对学生欺凌的识别、预防及干预措施有了全面认识,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要将预防意识渗透到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中,关爱、接纳和理解每一位学生。要防于未萌,克于方萌,治于初发,抚于事济,积极协助学校完善预防学生欺凌的应急处理方案,一旦遇有突发事件,尽最大可能降低事件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以前我总感觉学生欺凌距离自己和孩子很遥远,没有深入思考过。听了生命关爱公益项目的专题讲座,意识到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健康的亲子关系、温暖的家庭环境是避免孩子成为欺凌者或被欺凌者的关键因素。家长应当加强学习,教育引导孩子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重团结,远离学生欺凌。”青岛59中初二学生家长马晓莉深有感触地说。自生命关爱公益项目开展以来,青岛市妇联收到了很多积极的反馈。青岛市妇联主席宋立春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为了优化儿童成长环境,在中国儿童基金会和山东省妇联的指导下,青岛市妇联与青岛市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中级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密切配合,创新组织实施“生命关爱”公益项目,整合社会资源,发挥专家优势,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打造了“职能部门协作、权威专家护航、家校携手共育、媒体多维覆盖”预防学生欺凌的“青岛模式”,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是非观、法律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预防学生欺凌事件的发生。未来,青岛市妇联会继续以柔性视角,暖心服务,教育引导教师和家长用心守护心灵,用爱陪伴成长。多部门多专业多媒体携手,将“生命关爱”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孩子和家庭。编辑:李煜审校:杨学娟 审签:刘萍举报/反馈

上一篇:新sat怎么考到1500分
下一篇:假期过一半,这些地方你不会还没去吧?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