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 | 蚌埠:芦苇摇曳群鸟飞 邂逅秋日三汊河湿地公园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秋日暖阳下,位于蚌埠市淮上区的安徽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成片的芦苇随风摇曳,一片“蒹葭苍苍”的朦胧意境扑面而来。芦苇丛中不时飞起的鸟儿,则为这块湿地增添了些许灵动之美。安徽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是淮河流域保存较好的一块平原沼泽型草本湿地,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资源,随着湿地修复工作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多,湿地鸟类从最初的103种增加到182种。

  生态修复 “鸟中大熊猫”在此落户

  陈永胜是安徽三汊河湿地公园管委会的鸟类监测员,每天,他都要带着摄影设备前往芦苇丛中拍摄鸟儿,多年来,他拍摄到了180余种鸟类,包括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以及斑姬啄木鸟这种十分难得一见的鸟类。

  

  震旦鸦雀。陈永胜摄

  “震旦鸦雀喜欢栖息在芦苇地,常常成群出现,筑巢时,它们通常会找五、六根苇子,并把苇叶啄成细丝,过程十分有趣。”陈永胜说,2017年底,他在湿地第一次发现震旦鸦雀,在连续守了三个多月后,他不仅拍摄到了震旦鸦雀的清晰图片,还记录下了孵化的全过程。“拍摄鸟类要选择正确的时间,一般是早上和傍晚。”陈永胜告诉大皖新闻记者,拍摄鸟类还要特别耐心,将摄影设备架好之后,他会身穿吉利服隐藏在周边,通过手中的遥控器进行拍摄,通常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

  

  陈永胜正在观鸟。

  据了解,2016年8月,安徽三汊河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授牌“国家湿地公园”,随着湿地修复工作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多,湿地鸟类已增加到182种。震旦鸦雀种群繁殖数量从最初的几十只发展到如今的1000余只,斑嘴鸭的种群数量也稳定在2000只左右。每到鸟类迁徙季节,还吸引了国家一级鸟类东方白鹳、大天鹅及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琵鹭等来此栖息,近期,众多拍鸟人还在湿地拍到全球性极危物种“黄胸鹀”。

  加强管理保持湿地“原生态”

  三汊河湿地是淮河流域湿地中保存较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自然湿地,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库塘湿地,6000亩芦苇保持着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为了给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繁衍栖息之地,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不断加大保护力度。

  

  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陈永胜摄

  刘献忠是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一位农民巡护员,目前像他这样的农民巡护员共有十多位,都是来自湿地周边村庄的村民。“以前湿地的环境不好,几乎可以说是脏乱差,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捕鱼、逮鸟。”刘献忠说,他和同事们会不定时驾驶巡逻船在湿地巡逻,也会沿着曹操运粮河的东岸和西岸进行步行巡护,每个月还要对河道中的水花生等植物进行清理。“每天,我们都能看到鸟类成片飞过,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安徽三汊河湿地公园管委会主任姚昆介绍说,公园成立了全省首个湿地保护警务室,农民巡护队伍对湿地全域进行24小时巡护,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并及时制止。管委会还委托环保科技公司对三汊河湿地每月进行水质监测,委托安徽大学专家团队更新生物多样性监测结果,建设完成湿地生态监测平台,用以监测湿地负氧离子、空间温度及湿度等数据,并持续收集监测数据,为湿地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价值实现 假日经济持续走高

  近日,蚌埠市印发《蚌埠市林长制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启动林长制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打通湿地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祥海表示,目前,安徽三汊河湿地公园的林长、河长、检察长及公安局长四长联治机制基本形成,有力促进了生态保护与修复。“我们安装了100个监控探头,实现对湿地公园的实时监控。”许祥海说,通过技防与人防巡护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达到湿地保护区全域无死角巡护。

  不仅如此,湿地的生态价值路径实现也走在全省前列。三汊河湿地公园管委会主任姚昆表示,湿地周边目前有万亩绿色蔬菜基地、千亩莲藕基地、休闲垂钓、农家餐饮等项目,种植的三汊河湿地无公害大米及其他湿地相关文创产品获得好评,对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生态种植起到良好示范作用,“三汊河湿地莲藕”商标已获国家地理标识。

  得益于多年来的湿地修复与宣传工作,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和周边游客来到这里休闲娱乐,三汊河湿地假日经济持续走高。2022年,湿地公园接待游客超16万人次,带动村民旅游收入近600万元。下一步,还计划在湿地周边开展研学游、设置房车基地等,逐渐挖掘湿地公园的旅游资源。

上一篇:石峰区茅太新村:劳动实践进乡村 研学活动助发展
下一篇:80岁洛阳退休教师开办社区英语课堂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