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例!常德一医多学科协作为特殊尿毒症患者成功实施肾移植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9月5日,患者接受免疫吸附治疗9月14日,患者为医护人员赠送锦旗红网时刻常德10月16日讯(通讯员 郑旺)近日,常德一医器官移植科团队为一名透析治疗多年的预致敏尿毒症患者成功实施了肾移植手术,但术后患者血肌酐下降不理想,尿素持续升高,在超声科穿刺室、输血科、感染科人工肝团队及肾病内科血液净化中心团队的协助下,对术后13天经移植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患者,首次运用免疫吸附联合免疫球蛋白疗法,彻底清除了患者体内的供者特异性抗体,确保了新肾移植成功。肾移植后出现排斥反应“频繁往医院跑,很不方便。”临澧县的邓女士患有尿毒症,已透析治疗5年,每周需透析3次,每次透析3-4小时。去年六月,她来到常德一医器官移植科了解肾移植相关知识和风险后,决定完善移植相关配型等检查并登记加入肾移植等待系统,寻求肾移植治疗。今年7月29日,匹配合格的肾源终于等到了。当天,常德一医器官移植科团队为邓女士成功实施了肾移植手术,术后安返病房。术后第12天,因血肌酐下降不理想,尿素持续升高(最高达56.5mmol/L,成人正常值为3.2~7.1mmol/L),完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为65%,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II类抗体检测发现,患者体内存在供者特异性抗体(DSA)阳性位点分别为B40(MFI:8000)及DR15(MFI:12000)(今年4月,患者因消化道大出血输血治疗后出现预存DSA)。次日在超声科穿刺室积极配合下成功实施移植肾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诊断考虑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C4d约30%的ptc阳性,移植肾显著小动脉炎)。新技术助力摆脱终身透析为确保移植肾存活,器官移植科团队在应用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主要为淋巴细胞清除剂)治疗的前提下,第一时间联系了输血科、感染科人工肝团队为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共实施了5次血浆置换后,抗体有所下降。由于血浆置换每次的血浆用量为2000毫升,用量较大,血库血浆有限,为此器官移植科邓志明主任决定启用免疫吸附继续降抗体治疗。血浆免疫吸附治疗是近年来血液净化领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原理是患者的血液被透析装置引出体外后,先通过血浆分离器将血液的有形成份和血浆分离开,有形成份回输体内,血浆通过特定的吸附柱(如蛋白A),清除其中某些特定的物质(致病抗体及免疫复合物),经吸附后血浆再回输至患者体内。与常用的血浆置换技术比,免疫吸附技术清除抗体效能高,能较精准清除致病性抗体及免疫复合物,无需补充外源性的血浆及置换液(血液制品),可有效防止传染性疾病传播,且不良反应少(如过敏反应、低血压、凝血功能异常等)。9月5日,邓女士在常德一医肾病内科血液净化中心团队协助下进行了第一次免疫吸附治疗。吸附前抗DR15抗体的MFI值6000,抗B40抗体的MFI值3000,经免疫吸附柱3次吸附治疗后,复查邓女士体内的B40-DSA、DR15-DSA已经完全转阴。肾移植取得了成功,这让邓女士终于实现了摆脱终身透析的愿望。9月14日,精神状态良好的邓女士与丈夫一同为器官移植科医护人员赠送了锦旗表达感激。10月9日(术后72天)门诊随访,邓女士的血肌酐降至119μmol/L,尿素降至15mmol/L,尿量充分,一般情况良好。常德一医器官移植科早在1994就开展了首例肾移植手术,到目前已累计成功开展了1000余例,现每年肾移植手术量维持在100台左右。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一直是移植界难点、研究热点,且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处理方案。此次患者移植成功彰显了常德一医多学科联合诊疗水平,器官移植科亦将继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为更多致敏患者打开大门,提供移植机会,为更多患者提供卓越服务。举报/反馈

上一篇:岳阳市开启“温暖社保·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
下一篇:山东逐“绿”前行探索生态惠民之路 绘就生态美卷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