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路在何方?培养孩子,你需要知道的四大趋势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0-01-26
手机版

未来教育路在何方?培养孩子,你需要知道的四大趋势

去年12月份,腾讯出过一则新闻,标题为:"2030年人工智能将导致3.75亿人失业"。这并不是在开玩笑,故意给人们施加压力,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机器学习的强大。

比如之前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人工智能AlphaGo挑战来自韩国的棋手李世石,连连大捷;中央电视台里面的一个机器人,竟然学会了自己写古诗;还有腾讯推出的新闻写作机器人,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生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不能不让人惊叹机器学习的潜力。

机器工作有着先天的优势,没有报酬而言,没有各种情绪上的抱怨,省人省心省事,这对于那些企业的负责人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对象,何乐而不为?而只要人工智能不断的成熟,就有可能淘汰那些机器可以替代的人力,那么就有造成就业上的大洗牌。

很多人意识到了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而要跟上这个大趋势,首先肯定得在教育上花一些功夫,最好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但是教育如果要来一个180°大转变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还得循序渐进,遵循人类学习的规律来。

那么,未来在教育上我们可能会看到哪些方面上的渐变呢?

1、从"书本知识"过渡到"应用知识"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是知道起跑线的重要性。孩子起跑晚了,就很难追上同龄人的步伐。说到这里,我不禁想提问:你有多久没有使用数学里面的二次方程了。

以前学习二次方程的时候,老师总是会花大量的时间对于这部分进行详细地讲解,考试分值比重往往也是非常高的,如果这一部分没有优势的话,那么你的最终得分也不会很理想。

而现在却要思考的是,二次方程学了这么久之后,我们真正把它与实际运用的次数到底有多少次?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答案可能都是0次。

曾经有人在全世界各地也是对这个问题展开了一次调查,当然除了那些需要在教学时候用到了人,基本上是很难有人使用到这种知识点。

二次方程这种知识点,其实就可以说成是一种"书本知识",这不由得引起我们深思。很多人在大好的学习阶段,学习只是为了能够将"书本知识"理解通透,而出了社会之后,却发现有些"书本知识"从来都没有利用的空间。

有一本书《为未知而教 为未来而学》,里面就对于传统教育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那就是未来教育更加侧重于生活价值,也就是一种应用知识。

作者说明,往往传统教育一些着重的知识点,就有可能是一种对于生活价值没有帮助的东西,而学生却需要花上足够多的时间才能够在考试中拿下这部分。

当然,在学校掌握好了这些知识,就可以得到高分的收益,而出了社会才恍然大悟,社会更多讲求的是运用,并不是书本上那一套体系就能够行得通的。很多时候,都会发现,书本完全是独立与社会的一种理想世界,沉迷太久才发现书本社会与真实社会完全两样。出了社会,好像感觉自己又要重头开始学习社会的那一套知识体系,包括朋友经营、财富经营、办事思绪等等,而这些都是书本上的知识没有涉及到的东西。

所谓的"生活价值",就是迫切需要教育从更多从应用层面来考虑。

信息的摄取变得越来越快捷,全球化的移动互联网,推动了各种各样的知识点糅合在了一个大平台,我们仅仅只需要划一划手指,就可以汲取到海量的知识。值得一提的是,就算信息来源如何的众多,信息如何全面,如果我们学不会应用的话,那其实都成了一种书本知识,甚至是无效知识。

在如今这个社会,我们所需要的应用能力比如:

信息的辨别能力,这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因为随着信息的爆炸,网络里的知识所呈现出来的就是虚假参半,这就需要我们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从而辨别出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信息的处理能力,有了信息的辨别能力之后,还能够对于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进行深度分析。

快速学习能力,社会需要的是一个人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社会不怕新手,就怕新手学不会。

灵活社交能力,虽然学校有着社会的那种雏形社交,但是大多数人来到社会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社交方面的经验,更别说能力层面了。社交能力包括 人际关系的拓展、维持,交流与沟通技巧,谈判技巧,为人礼节等等方面。

想要人跟随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首先就得从教育上给人树立观念,然后从学习的侧重点让人适应这种转变。

2、从"关注结果"渐变到"注重过程"

未来教育更多的是注重教育的过程,而不是只看结果。

相信大多数都是深有体会的,我们所理解的教育,就比如做什么样的考试,都是有着一个最终的参考答案,所以我们所有的思维方式其实都是被束缚在了这个框架里,很难有人跳出来,长此已久,我们也就习惯了这样一种模式,一旦遇到一些超出思维层面的东西,都觉得力不从心。

就像我们出了校园,我们发现生活没有一分参考答案,它充满了变数,更多是需要我们灵活应该,它并不需要一份圆满的答案,而是需要一个精细完美的解决过程。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有很多在分析股市行情的时候多么的逻辑缜密,而当我们如果去套用他们的那一套的话,不一定就能够取得效果,而是需要综合思考,谨慎行事,这样才能在股市中立足脚跟。

当初齐白石在画虾的时候,几乎用了大量的时间去观察虾,包括虾的动作、虾的结构等等,对于一个大师来说,画这么简单的虾肯定是信手拈来的,但是他还是坚持观察虾的各种细节,注重观察的过程,最终画出来的虾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非常传神,这也正是他那幅《齐白石虾图》最让人惊叹的地方。

论语中就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样的语句,其实这正不就是说的过程的重要行吗?做人每天都要反省,反省好了,过程做到位了,结果能不好吗?

因此,未来教育,并不是思维模式的直接传递,而是过程的教学,让人学会独立思考,从而灵活解决各种问题,这对于人工智能时代更是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

3、从"文是文,理是理"渐变到"文理兼备"

未来的教育,更多侧重的是综合层面。

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分科这种现象,几乎从很小的时候,分科这种思维就在影响着我们,比如数学考好了的话,就会有人对你说,你数学厉害,将来适合学习理科,如果语文成绩好的话,别人就会推荐你学习文科。这个社会,都是默认分科的科学性。

其实,分科是来源于传统学科学习研究方法,目的是为了方便。每一个教师,只要把自己所负责的地方表达清楚就行了,因此很难有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进入社会,我们方面这是一个知识的大熔炉,你会发现,运用单独的学科知识,是很难讲一种现象说明清楚的,就比如你在讲述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 ,你可能既要结合数学知识,又要结合历史知识,还有地理知识,生物知识等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他它说清楚,讲明白。

并不是你那个科目强就必须去深耕那门专业,古往今来不乏有文理兼备的人才,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等等;比如达芬奇,他不仅是一名画家,而且还是天文学家、发明家、建筑工程师。他还擅长雕塑、音乐、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

可能有人说他们是天才,学一门就精通一门,为什么不换一个层面想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接受到的是分科思维模式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们渐渐懂得面面俱到是很难的,都认为不可能的事,又怎样能够保证自己在文理上都能做出深度的学习与研究呢?

所以,未来教育应该改变的是人们根深蒂固的思维,然后保证人们在处理各种社会问题的时候,都有着相应的理论基础。

4、从"学在校内"到"学在终生"的转变

未来孩子的教育的四个大的转变,再不弄清楚,你的小孩可能就会输在起跑线。

有人说过,他们扔掉的不仅仅是书籍,扔掉的还有那种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很多人在高考结束过后,就再也没有拿起过书进行阅读,也再也没有用笔进行过书写。

从学校毕业之后就可以不用再学习,再进步和成长了吗?

在以前的社会年代,父母亲那个辈子的人一张文凭就可以管一辈子。但是现在时代新社会呢,知识和科技1年半就迭代一次,有时候还没有来得及毕业,教科书上的只是就已经开始落伍跟不上时间了。在以后,知识的迭代和更新颠覆速度会越来越快和频繁。

教育和接受知识不再局限于学校里面的教育和年龄,以后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年龄阶段。

从以上的事情,我想到了以前抗美援朝的一个老兵,他名字叫尹吉先。他在战场上活了下来,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是一个年轻人呢心目中的"打v"知名人物。现在还建在的老兵不少,但是他怎么就让年轻人所熟知呢?

尹吉先80多岁,才开始学习上网,用他的枯老的手指从学习打字敲键盘,跟年轻的网友们进行网络互动。还经常在知呼上面解答关于战争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他没有局限于自己的年龄的限制,主动进行学习和接受新知识,这样这位老人家成为了一名新网红。

坚持学习和接受再教育,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这是对人性的一种挑战,所以实际做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

学习需要改变原来的一些习惯,人随着年龄的越来越大,就会对常规做法依赖越强,不想去打破陈规和老的习惯。以前,我一直用的offic2003,直到有一天想更新了2017版本,原来老的操作界面已经改变,需要重新学习各种按钮和操作,嫌弃学习起来麻烦,就一直没有把旧的换掉.

持续学习进步,接受教育需要外部的环境同时配合和改善,移动互联网和网络支付体系已经完善和为这个做好了准备

最近几年来,从可汗学院,网易云课堂到知识付费,内容付费,这些都是自由教育的一次爆发和发展。这些都为个性学习,私人定制学习提供了条件,满足终身教育和学习的需求。比如AR,VR,AI,大数据学习,区块链,python程序等这些新的东西,只要你想学习想进步,都能找到对应的网络课程。

从"书面知识"到"生活价值"的转变

从"重视答案"到"关注过程"的转变

从"单一学科"到"交叉学科"的转变

从"学校学习"到"终身学习"的转变

这是对未来教育的四大设想

现在虽然不能马上实现教育行业的大变样,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具备现代特色的学习状态,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在学校课堂之后,父母以身作则为榜样,为孩子的学习提转变扛起大旗

指引帮助孩子们打开视野,在知识和日常生活中间搭建桥梁,实现生活中的语文,生活中的数学,以及现实中的英语

帮助孩子们探索的过程,培养发问和思维模式

协助孩子们从多个角度,多个学科的思考放肆,发散多维度考虑和拼装

包吃孩子们的学习火种持续不灭激发孩子们的内驱力,进行可持续和有价值的学习方式

学习是没有尽头的,我们虽然已经离开了校园,但是我们一直会以小孩子的心态和尽头保持学习,走出自己的习惯舒适去,接受新事物和时刻准备。

在19大的报告里面,中国的现代化驾驭会在二零三五年来到,这个时间点已经不远了,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肯定是一个不一样的教育,让我们一起进步和期待,拥抱新的教育

上一篇:未来将来!学而思为你揭开未来教育的神秘面纱!
下一篇:2019未来教育发展论坛暨未来学校博览会在济南举办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