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臂大显神威,“东方红”遨游太空51年,网友:用机械臂接回它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1-07-11
手机版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伴随着一声点火命令的下达,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核心舱成功发射,从这一刻开始,中国人终于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封锁和垄断,拥有了自己的空间站了,中国人在宇宙空间站领域,再也不需要看欧美国家的眼色了。

为了等到这一刻,中国航天人整整为之奋斗了几十年,几代人的韶华青春全部奉献给了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

因此,这次神舟十二号的发射成功,给了国人巨大的精神鼓舞,也引得国外同行纷纷抛来羡慕嫉妒恨的目光,有欧洲宇航员为了能进入中国空间站,舍命学汉语的;也有美国方面永久排斥中国进入国际空间站的。

对于此次中国空间的跨越式发展,欧美各国观点之偏颇,论调之清奇,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实属罕见。

不过,中国空间的成功能让欧美诸国形成羡慕嫉妒恨的巨大反差,终归说到底,还是由于我国强悍的航空航天科技惹得他国艳羡眼馋罢了。

而在众多的“黑科技”当中,中国航空航天拥有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机械臂是所有“黑科技”中的“高能科技”。

中国的智能机械臂甚至还引得美军的“太空司令”忧心忡忡地表示:“凭借太空机械臂技术,中国可以在未来的系统中用于抓取其他卫星,比如摧毁美国的GPS系统。”

美国人的“妄想症”发作后,立刻引来了全世界的群嘲,因为,尽管中国人拥有智能机械臂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但机械臂并非中国人首创。

比如,加拿大空间站的机械臂、欧洲空间站机械臂以及日本空间机械臂,上述这些国家的机械臂研发出的时间早于中国,只不过在国际空间站中,三个国家和地区的舱室由于型号不同,因此无法做到机械臂通用匹配。

况且,若论捕捉卫星的能力,加拿大的机械臂总长度达17.6米,直径0.38米,抓取载荷达116吨,并且在抓捕目标物上,加拿大曾创下过29次抓捕过航天飞机的成功先例,而中国空间站智能机械的最大长度也只有18米,抓取载荷也只有25吨,远未形成抓捕卫星的作战能力。

因此,美国“太空司令”的担忧与其说是杞人忧天,倒不如说这是美国素来一以贯之的陈腔旧调。

那么,既然美国人明明知道目前中国的智能机械臂尚不具备抓捕卫星的能力,美国有什么理由和借口,肆意捏造出“莫须有”的罪名呢?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中国的智能机械臂实在是太先进了!

中国空间站的智能机械臂有多先进呢?

据官方公布的数据资料介绍,中国空间站的这款机械臂长10米,工作状态最长可达18米,直径约4米左右,设计寿命15年、最大负载25吨、末端定位精度45毫米。由中央控制器控制7个自由运动关节、2根臂杆、2套延长件、2套末端执行器及相机,通过指令实现机械臂运动、精确定位,像人的手臂一样灵活,能够圆满完成各种功能。

比如,智能机械臂能实现空间站舱外检修,监控舱外状态,以及像蠕虫一样实现舱外爬行转移,可以说,这些大显神威的功能都是国外其它国家的空间站所不具备的。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空间站上的智能机械臂其出色的性能和表现远超其它国家的机械臂,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惜罔顾事实恶意诋毁。

既然美国人如此恶毒之极,如果我们顺着他们的思路走下去,将其做一番升级改造,中国的智能机械臂能不能捕捉到卫星呢?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的智能机械臂肯定可以实现捕捉卫星的能力。

要知道,中国的机械臂最大负载25吨,而一个舱段就是重20-23吨,并且机械臂还可以在太空中操纵独立的舱段,如果再把机械臂的长度稍作延长,再加上机械臂上加装有先进的探测器,可以360度上下前后左右任意位置扫描周围太空以及空间站自身,能够自动识别来者是朋友或敌人,是迎接或是驱离。

因此,中国的机械臂只要稍稍改动升级一下,实现抓捕卫星绝不是什么难事。

但中国人民素来爱好和平,况且,咱们中国人建设空间站的目的是用于提升科技创新的实力,而并非是拿来与人逞强斗狠的,再说了,国际公约早已明确禁止将外太空作为军事用途,因此从以上诸多方面来讲,中国空间站纵使有足够强大的实力轻易捕捉到美国的卫星,中国人也不会如此行事。

既然不可以将智能机械臂用作非正当用途,那么,用它来捕捉本国的“东方红”卫星总该没问题吧?

当然没问题,这毕竟是本国国内的事务,国外一切国家和政治团体都无权干涉,而且中国也很有必要利用机械臂将“东方红”卫星捕捉回来,因为它已经在外太空遨游了整整51年了。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于1970年4月24日,当时它的设计寿命只有20天,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当它发射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却出色地执行了28天的任务,此后的它结束完任务后,就在原来的轨道上做着绕地飞行,这一飞整整飞了51年。

要知道,“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58年提出预研计划,1965年正式开始研制,直到1970年4月24日才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也就是说,期间用了12年的时间,中国人就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了拥有自己卫星的强国。

可以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中国凭此一跃而跻身为世界航空航天科技的前列,因此说当时中国跻身航空强国的序列实在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自吹自擂,而是实打实的取得了系列傲人的伟大成就。

按理说,一般发射到外太空的卫星在完成任务失去动力系统的情况下,卫星都会被地球的引力捕获,最终坠入大气层,在剧烈的大气摩擦作用下消亡殆尽。为何“东方号1号”却能在原有的轨道上继续绕地飞行至今呢?

其实,从全球各国发射的第一颗卫星来看,全球前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是中苏美法日,当前只有我国的“东方红一号”和法国的阿斯特斯特一号卫星仍然在轨,其余都已经先后坠毁在大气层内。

究其原因主要是惯性使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重173千克,比其余四国第一颗卫星的总重还重,由于卫星重量更重惯性更大,所以卫星通过近地点时速度更快,受地球引力时间更短,太空稀薄的大气阻力对于卫星速度的影响也更小。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东方号一号”运行至今依然能够在原来的轨道上绕地飞行51年。

另一方,正是因为“东方红一号”开创了自1970年发射升空后至今在轨时间最长的记录,创下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刷新了人类现有的航天记录,且“东方号一号”又凝聚着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巨大心血,因此,实际上它已经承载着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的双重历史使命,利用智能机械臂回收“东方红一号”已是万千网民翘首以盼的事情了。

事实上,关于利用机械臂回收“东方号一号”的问题,网络上历来充斥着不绝于耳的声音。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两派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歇。

尽管不少网友提出时候该让“东方红一号”回家了,那么我们就来探讨下,“东方红一号”有回家的必要吗?

首先,我们从回收的成本上来看,“东方红一号”的回收成本非常高昂。

要回收“东方红一号”,不仅要有航天飞机等先进飞行器,而且成功率也并不高,目前,世界上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主要还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当然,如果要以中国的技术实现卫星的抓捕,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问题是,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时,为了让地球上的人可以看见东方红一号,中国科学家们在第三级火箭后面弄了个反光罩,跟在卫星后面旋转。它的个头相当大,如果想把卫星弄下来,首先得把第三级火箭和这个反光罩弄掉,避免与它发生碰撞,这个难度就相当大了。

此外东方红一号自身也是处于不停地旋转状态,且上面又有天线,那么这就意味着机械臂不仅要能避开天线,还要受控旋转和卫星保持同步,从而实现抓取。当成功抓取后,还必须用航天飞机类似的飞行器整体回收,然后带回地面。这一套下来,且不说成功率,所花费的成本无疑也是巨大的。

再说说回收利用的价值。从目前来看,“东方红一号”其实早已是一颗报废了的卫星,科研方面价值不大,至于前文所说的爱国主义教育或是增强民族自豪感,“东方号一号”本体卫星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大。

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东方红一号”有备份的卫星。

1970年,“东方号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不久,在中国航天科技五院博物馆展厅里就摆放了一颗与本体“东方号一号”一模一样的卫星,除了不能摸一摸舔一舔,你想要近距离怎么看都行,并且同款的《东方红》乐曲现场也有反复播放。

因此,尽管“东方号一号”遨游太空51载,但实际上,我们没有必要耗费巨大的成本和精力利用机械臂抓捕它,因为无论是从科研价值还是爱国教育等层面来讲,“东方号一号”本体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座的各位有志青年努力学习,增长知识和本领,将来回报祖国,或者,如果你有闲暇时间,你可以用天文望远镜,把角度和对焦调整到合适的位置,然后静静地搜寻着“东方红一号”划过天际的身影。

因为在2018年10月22日18时22分的过境星图里,我们可以看到,在火星的东面,有一个由南向北的移动光点,那就是我国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1号。

在遥远的外太空中,它永远是一颗无比耀眼的“明星”!

我是历史侦查处,下期精彩内容,我们再见,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订阅公众号历史侦查处

上一篇:林徽因51岁逝世,13位大人物来治丧,都是太太的客厅的常客
下一篇:王维:20岁考中状元,55岁沦为囚犯,一代诗佛的坎坷人生路!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