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才小孩大多都有这两种思维?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2-11-16
手机版

  美国天才教育专家译文、与母亲Mama Lu,联合主讲的年末大课正在火热进行中,精彩授课内容,我们会在这里做些小剧透哦!

  译文与Mama Lu,两代人经过10年的精心培育,将Eva打造成天才儿童,她们有何独家秘籍?普通人与天才的差距,究竟差在哪里?

  这篇文章,希望能带给你一些小小启发。

  早期教育是孩子思维发展黄金期

  一个人的思维是智慧的表现。不同的思维模式,产生不同的行动,成就不同的人生。

  我们的思维模式是脑活动的内在程序,就如同是电脑的软件操作系统。思维模式决定我们成为超级电脑还是普通电脑。

  大脑是婴儿诞生后,唯一一个没有长全的器官。哈佛大学最新数据显示:婴儿的大脑最初几年,每秒钟形成100多万个新的神经连接。

  这个数据替代了2017年前哈佛大学报道的每秒形成700-1000个新的神经连接。

  孩子在五岁时完成90%的脑发育。可见“智力提升从0岁开始,3岁定终生”绝不是一句空话。

  所以,早期教育是孩认知与思维发展不可复制的黄金开发期!抓住这一特殊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将有无限可能。

  译文表示,人与人最大的不同,是在思维上的不同,我们思维决定了行动,行动力决定结果,给予孩子怎样的思维,就取决了孩子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未来。

  译文在教育分享会上谈早期教育重要性思维模式决定孩子的未来

  思维模式中,批判性思维和成长性思维非常重要。孩子一旦掌握这两种思维,就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勇往直前,拥抱未知的未来。

  · 批判性思维

  一个孩子成长关键性,是通过批判性思维教会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译文说,由于中西教育差异,我们模式化教育多于个性化教育,但在教育当中如何去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这就需要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

  从教育学角度上,批判性思维,跟逻辑思维不一样。批判性思维,是我们在遇到问题时,要去分析、寻找解决办法,结果出来后去反思。批判性思维还强调,客观、求证与思辨的科学意识,这让我们能明辨事物的是非、好坏和真伪。

  译文十几岁出国留学,先后经历过中式、英式、美式的教育。曾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深造,感受到一流学校和普通学校最大的不同是:在哈佛老师教课中,要求学生思考更多问题,没有正确答案,是多向选择题,而非单项答案,这实际是在锻炼思维模式,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个好的问题,远远重要于一个好的答案。问题能够引发思考,从而去解决它。

  来自哈佛的一个训练批判性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家长,在孩子不同年龄阶段,如何去训练批判性思维模式。

  ASK(问): 如何去问一个好问题?因为一个好问题,可以帮你去寻找到一个全新的答案。

  询问:我已经知道的是什么?我需要知道什么?通过已知找出未知。

  与孩子交流时,试着引导孩子去寻找有哪些是我们不知道的,需要我们去发现?

  THINK(思):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多种方法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拍照、画一幅画、图像,某种推测、假设来解决它。

  TRY AN IDEA(行动) :好的想法付诸实践。

  LOOK BACK(反思):执行后的反思、复盘。总结选的方法是否最佳答案,哪种途径实现效果更佳,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去解决。

  在生活的小事中,让孩子去动脑筋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路径。比如家里东西坏了去修,做练习题的步骤等。

  解决问题后,再反思复盘。思考是否是最佳、最有效的方法,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时,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达到想要的结果。

  分享会现场译文在现场分享了哈佛导师戴维·珀金斯在著作《为未来而教》中的一个小故事:

  1944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伊西多·拉比(Isidor Rabi),在自传中提到:

  他上小学的时候,周围的妈妈都问自家孩子,你今天有遇到什么好玩的?学到了什么?他的妈妈则不一样,而是问他:今天有没有问一个好问题?

  拉比表示,妈妈这样启发他,对他的成长感触很深,使得他从小就在思考、问问题。

  训练批判性思维,建议用开放式问题、对话。

  译文在分享会上举了两个对话案例,我们与孩子进行日常交流时,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启发孩子哟。

  第一种对话:赞扬孩子知道的东西,但没有引发孩子去思考。

  孩子:蝴蝶!

  家长:是的,那是只蝴蝶。说得好!蝴蝶什么颜色?

  孩子:橙色和黑色。

  家长:对的!你真聪明!

  第二种对话:用连续提问法开启对话,引发孩子去思考。

  孩子:蝴蝶!

  家长:嗬,蝴蝶在干什么呀?

  孩子:在那朵花上。这下它飞到了另朵花上!

  家长:你觉得它为什么喜欢花呢?

  孩子:因为它们漂亮吧?

  家长:也许。你能想到另个原因吗?

  如何提问?可以套用Who、What、Where、When、Why、How来提问,用这套思维模式去训练孩子

  · 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来的,一种风靡美国和世界的教育理念。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常常痛恨变化,认为努力没有用,改变现状无能无力,不接受批评,喜欢呆在舒适区中,有时候觉得努力是无用功,认为毕业后无需过多学习。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喜欢挑战、拥抱变化、寻找机会,凡事皆有可能,失败是成长的过程,珍视反馈、主动学习,喜欢探索新事物,每次失败都是堂课,认为学习是终身的事业。

  斯坦福大学在脑科学实验中发现,当我们犯错误,突破自己的舒适区,遇到困难的时候,神经元之间会产生电波,会有一种新的链接产生。

  无论小的时候,各种感官刺激去帮助孩子成长,还是在大的时候,经历不同种环境去学习新事物,在不断尝试当中,大脑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很多美国孩子都会说,“我的数学不好”、我们也会说“我的英文很差”,因为“不好”,而放弃尝试,这恰恰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表现,而成长型思维,把“不好”看成是挑战。

  人生不设限,凡事把“我不行”转化为“我怎么才能行”,对应的结果将大为不同。

  译文在家从不把Eva当小孩子看待,不会规定几岁学什么东西,“年龄只是一个数字,人的教育不应该用年龄来衡量,而是能力。教育没有极限,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

  而人面对困难天生就有回避的借口,家长和孩子需共同打破固化思维模式。

  Eva上学前班时,有一天回来对译文说:“妈妈我数学不好,学不了数学,所有美国孩子都学不好数学。”

  译文没有责备,而是在日常中向孩子阐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个过程不是为了教孩子算数,而是帮助她消除恐惧,提高自信心。

  当孩子每次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去学习新的知识,迎接新的挑战,大脑中的神经元会形成新的、强有的连接,长久下去,他们变得越来越智慧聪明。

  教育全是小事,时间积累才有质的飞跃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需要时间的积累,到了一定时期才能看到成果。

  译文说,孩子的每一件小事情,都是大事情,家长在陪伴中看到孩子的点滴变化,家长要提出具体化的建议,遇到事情及时解决。

  译文也常对Eva说,做事情千万不要说谎,哪怕犯错也要告诉妈妈,妈妈不会因为你犯错生气,而会因你说谎而生气。

  Mama Lu也说,教育全是小事,融入在日常的细枝末节中,通过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累积,才会迎来质的飞跃。

  MamaLu在分享会上谈认知与智慧的关系而译文和Mama Lu出于对教育的热爱,以及对下一代培养的责任,成立了美国译文创新国际教育集团,潜心研究10年,创建一套极具颠覆性的教育理念,给予互联网时代孩童,面对未来的自学能力。

  Eva从出生开始,译文和Mama Lu就注重对孩子认知与思维能力培养,六岁自学能被培养出来,掌握了自学能力,此后孩子的学习完全不用大人操心。

  如今,Eva在学校的天才班学习,英语和数学是大学一年级水平、西班牙语再过两年将拿到学的学分和证书,课余还自学高等数学,化学和生物学、SAT、GRE,准备过两年考学,目标是斯坦福学。

  孩子的成功,需要家长的鼓励与陪伴

  孩子从小到大,最亲的是父母。家长的思维,决定了孩子的起跑线。

  我们孩的成长从模仿开始,只有我们家长自己意识到了,才能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孩。

  而一个人真正的成功,是他能在失败中爬起来。即便是天才,如爱因斯坦这种天赋型天才,或是后天经过脑开发、慢慢培养出来的天才,如译文的女儿Eva,也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有面对失败的勇气,不放弃的精神,才不会被打垮。

  所以说,我们有了批判性思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心态,如何去面对失败,把每次失败看出一次成长,从错误中反省,把自己变得更好。

  译文在分享会上说,父母们要记住,面对孩子,不要说教式教育,而是要参与式教育,让孩子亲自动手去做,去实践。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要把自己的潜能挖掘出来。

  作为家长的你,在孩子早期阶段,注重批判性思维与成长型思维的训练,也可以培养出天才孩子。

  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别忘了分享给你身边的人。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The End

  举报/反馈

上一篇:大学生必备的66个实用网站,从大一用到大四!安排!
下一篇:游戏培训学费一般多少?专业方向都有哪些?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