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高质量多样化重塑未来教育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0-02-07
手机版

  2020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纷纷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注重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通过发展教育抢占先机、争夺优势、占领制高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大规模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未来教育形态,对教育管理、学校办学和教师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更大的挑战。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的教育,寄托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有学上”问题解决后,人民群众对公平地接受高质量多样化教育的“有好学上”需求日益强烈。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以统筹规划和科学配置资源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当前城镇化步伐加快,人口流动加剧,导致了“城镇挤”“乡村弱”“大班额”等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城镇学校学生人数持续增加,但学校硬件设施、师资规模等方面力有不逮;另一方面,乡村学校学生大幅减少,再加上优秀教师留不住,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明显偏低。解决基础教育的这些问题,还应从解决教育资源规划和配置问题着手,加大教育治理力度。一要规划好布局,依据城镇化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编制城镇学校建设规划,并且要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和中小学建设标准,把中小学建设纳入到城镇的发展规划当中并严格实施,确保城镇学校有足够的建设用地。二要建设好学校,城镇新建居住区要依法配套标准化学校;对于学校建设不足的老城区或是未达到配建学校标准的小规模居住区,当地政府要做好新建或改扩建配套学校的工作,让学龄儿童、少年都能够就近入学。三要规范好班额,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班额标准,在新建和改扩建校园校舍的基础上,限制班额超标学校招生人数,合理分流学生,加快消除现有学校大班额现象。

  以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为核心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提升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厘清教育纵向权责分割,巩固完善省级政府统筹“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二是厘清教育横向权责分割,明确同级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教育责任,形成教育部门统筹负责、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区域教育治理的有效机制;三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鼓励支持和指导服务好民办教育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激发社会力量办学活力;四是厘清政府和学校的关系,探索建立“管办评”分离的宏观治理体系,深化评价改革,解决好政府越位、缺位、不到位问题,最大限度调动办学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党的领导和党建工作,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与社会、家庭的沟通协调,形成全社会齐抓共治、合力办学的良好工作格局。

  以推进“课堂革命”为载体提升教育教学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上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学校应回归教育本真,聚焦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推进“课堂革命”,向作为教书育人主渠道主阵地的课堂要效益、要质量。一要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开展“课堂革命”,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二要深化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完善科学规范的课程教材体系,形成高水平的课程教材治理能力,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保障。三要优化教学管理,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拓宽实践育人渠道,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以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支撑教育事业发展。教师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紧紧依靠教师。一是政府社会和学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改善教师待遇,改善教师工作条件,让教师工作环境更好、生活质量更高;要更加关心支持教师,尊重信任教师,合力打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让教师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二要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培养水平;创新培训理念、内容和方式方法,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培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把握知识结构、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让教师更好地胜任工作、体验成功。三要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创新管理办法,提升管理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中小学教师奉献教育事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更要引导教师根据“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对标对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教育情怀,加强自主学习,善于研究反思,躬身教育实践,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增强教师职业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以高质量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保障教育改革和质量提升。上一年,教育部连续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范和指引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工作的第一个相关规范性文件。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对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中小学教师是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重要力量,要鼓励中小学教师增强科研意识,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深化对教育教学的规律性认识,提高科研能力,探索新时代教书育人的有效方式和途径。要充分发挥地方教科院所或教研室和学校教科室的作用,尤其要发挥好教研员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服务指导功能,紧密联系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研究,指导学校和广大教师加强校本教研,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格局。

  以深化督导评价改革引领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教育改革和提高质量方向取决于科学的评价。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亟须深入探索建立科学的教育督导、监测和评估体系。一要健全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健全督导和评价队伍,依法组织实施对各级各类教育的督导评估、检查验收、质量监测等工作,不断提升督导评价的科学性、针对性。二要积极构建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来设计和改进教学,积极稳妥推进中高考改革特别是命题改革,着力从根本上解决“指挥棒”问题。三要推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政绩观和学生观,坚决杜绝以升学指标评价学校的办法,引导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于发友,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 责编:田媛 ]

上一篇:腾讯携手学而思网校快速响应疫情期间在线教育需求
下一篇:产业观察 | 在线教育机构纷纷推出免费课程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