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在哪儿?村里这所学校的孩子们在等你
新京报讯(记者 曹晶瑞)一个呈“L”形的平房里有7间教室,从幼儿园至6年级,一个教室即是一个班级;19名老师白天教课,晚上还要照顾近70名学生的生活起居……在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大家洼村有一个特别的学校,这里的学生多是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留守儿童,或是因种种原因有过流浪经历的孩子。
老师带着幼儿班的小朋友跑步。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网上搜索“石青华”或者“光爱学校”,就能检索到“100个孩子爸爸”的故事。
几年前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100个孩子的爸爸”现在如何了?孩子们如何了?新京报记者日前前往大家洼村,在光爱学校见到了学校校长、“100个孩子爸爸”石青华。他说,在国家扶贫政策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扶下,孩子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但是由于条件限制,学校稳定师资依旧匮乏。
入学需要“介绍信”
简陋的教室里,十几张课桌;不大的操场上,一个乒乓球案子、四个篮球筐……学校里看得过眼的设施均来自社会爱心人士、企业的捐赠。
学校里看得过眼的设施均来自社会爱心人士、企业的捐赠。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家里没钱,我就被送到这里了。”圆圆的眼睛,齐齐的刘海儿,记者抵达光爱学校时,正巧是课间时间,三年级的小姑娘朵朵(化名)坦然向记者说起自己到这所学校来的原因。
朵朵来自东北,因为家境困难而被送到光爱学校。和最初单纯收留流浪儿不同,现在的光爱学校里,和朵朵一样的学生还有不少。
“自从我和孩子们的故事被媒体报道之后,慕名而来的志愿者、爱心人士越来越多,带着孩子来学校的家长也越来越多。”石青华说,和建校之初只收留流浪儿童不同,现在学校里除了流浪儿,来了很多因家境贫困而入学的孩子。
因为学校是全免费寄宿制,且学校本身条件就很有限,所以学生现在需要有当地政府或者驻村扶贫工作组的‘介绍信’,才可以进到光爱学校读书。
“被迫”成了他们的爸爸
“当初,真不是有多大爱,或者多伟大才成了他们的‘爸爸’,真的是一步一步被逼到这路上的。”知道石青华故事的人都明白,他这话不假。
1997年春节前,因邻居在家里储藏了大量烟花爆竹,保存不当引发爆炸,导致石青华一家严重烧伤,来京求医,石青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一家三口儿被迫流浪街头。
“‘叔叔,给,这个红苹果,给弟弟吃吧。’没有经历过那种岁月的人,永远不会懂得那一刻,那个红苹果意味着什么。”在石青华最困难的时候,一个名叫小虎的流浪儿递给石青华一个红苹果。那一幕,一直刻在石青华的心里。这个红苹果也促成了石青华和孩子们的缘分。
孩子们正在做操。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北京的冬天,寒风额外的刺骨,结束流浪生活,凭借自己双手在北京打拼出一个“小窝”的石青华曾带着厚衣服、棉被到桥区下看望小虎和另外几个流浪的孩子。
“那天天气太冷了,孩子们看到厚棉衣、棉被并没有很开心,而是可怜巴巴的看着我。我就把他们带回我家住了。”
本打算只让孩子们在家住一夜,可谁知请佛容易送佛难。
偷窃、打架……接下来,孩子们因为自幼缺乏教育给石青华惹了不少麻烦,石青华曾尝试把孩子“轰走”,但最终,他还是和孩子们一起安了家。
“我给他们租过一个破四合院,说是院子,其实破到夜晚透过瓦片能看到星星,也没有窗户,可是孩子们却特别特别高兴,一直喊着‘我们有家了!’”
本以为给他们找个院子就算仁至义尽了。可以回归平静生活,可谁知,这才是刚开始。
孩子正在修手中破了的球拍。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孩子们虽然小,却很讲义气,你叫我,我叫你,很快,院子里的流浪儿越来越多,对于石青华来说,随之而来的烦恼也就越来越多。“无奈之下, 我不得不搬去和孩子们一起住。不是想要照顾他们,而是就想看住他们,别出去给我找麻烦就行。”面对记者的采访,石青华很坦白。
“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有一段让人心酸的故事。”这一段时期的相处,不仅让石青华开始打心眼儿里心疼孩子,也让他开始意识到教育对这些孩子的重要。
废旧垃圾桶被当成了篮球桶。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几经周折,光爱学校成立了。学校条件十分艰苦,甚至几经被迫搬家迁址。最苦的时候,石青华每天只能给孩子们煮白菜吃,他也由此得名“白菜爸爸”。可不管每天日子过得再艰苦,对于孩子们来说,总算有家了,有学上了。
教育扶贫 让孩子们走在正路上
从最初为了收留、教育流浪儿办学校,到现在北京、安徽两地分别建起小学、初中,专门收留农村特困儿童、伤残儿童等,光爱学校惠及的孩子越来越多,校长石青华也从100个孩子的爸爸变成了上千个孩子的爸爸。
认真上课的孩子们。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孩子从这里的光爱学校小学毕业,就直接到安徽的光爱学校上初中,无缝衔接。最早的一批孩子,有的还在继续学习深造,有的已经成家立业了,他们都还和我保持着联系。总之,都算是走上正路、步入正轨了。”石青华的脸上难掩欣慰。
学生从学校毕业进入更高学府,石青华会一直供其读书;直到孩子们上班有了稳定收入,石青华这才算是卸下担子。出现在记者眼前的石青华依旧是最初那个淳朴的“白菜爸爸”。
现在,为了孩子的事情,石青华依旧要各种奔波、忙碌。“从2003年到现在,国家对于流浪孩子的问题越来越重视,我们的工作也就越来越忙,任重而道远。尤其是近几年,教育扶贫实施以来,孩子们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仓库里堆满了捐给孩子们的衣物。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石青华透露,现在学校里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人员送来的。
此外,现在每逢节假日,时常有社会爱心人士或者企业到学校献爱心、做志愿者。“不久前,市公交集团客七分公司工会就带着生活必需品、学习用品到学校来。还和孩子进行互动,向孩子宣传安全乘车知识。”石青华说。
稳定师资依旧十分短缺
目前,北京的光爱学校有学生69名,可学校里能实际授课的仅有9位老师,其中有好几位还曾是光爱学校的学生,而真正有教师资格证的专业教师仅有3位。
“毕业后,也曾在其他更好的地方工作过,但还是觉得这里最好。尽管条件艰苦。”学校一位雍姓老师说,她曾因为某种原因,在光爱学校学习过,虽然时间很短,但对这里却有着特别的感情。
慕名而来的志愿者,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也让孩子们得到了更多的关爱。
课间休息时间,老师和孩子打兵乓球。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石青华告诉记者,现在的光爱学校已经完全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开设课程,数学、语文、外语等课程师资基本配备,但也还是不足,尤其各种课外课程,仍依靠志愿者或者临时聘请的一些老师授课。对于孩子们来说,“换老师”早已习以为常。
“一些教师会到学校做志愿者,给孩子们上一些兴趣课。但这些志愿者中能够长期留在学校教课的却很少。总是换老师,对孩子们学习终归是不利的。”石青华坦言,“毕竟条件待遇有限,稳定师资依旧匮乏。如果可以,希望有更多专职老师到学校教书,陪伴孩子一路成长。”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影 王巍
编辑 唐峥 校对 何燕
举报/反馈
上一篇:“花式”授课,“抢跑”战线拉长……幼小衔接班抢人大战又打响了
下一篇:网络安全培训进校园 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
- 打通通关“最后一公里”,青岛海关助力即墨服装产业发展擦亮“针织名城”名片
- 「人社日课·10月20日」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成立吗?
- 还没入学就做课题?大工这波操作很有“未来感”!
- 宜都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 海报时评丨口碑是“好客山东”最好的名片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喜看豫东好“枫”景——商丘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 “以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
- 新电商赋能开启“数智新时代” 数字化平台从业者达2.4亿人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发布 相关产业链迎重大发展机遇
- 上海宝山180米、150米超高层项目已开工,轨交江杨南路站将建地铁TOD
- 做细做实“三个强化” 提升老干部归属感、幸福感、使命感
- 68所网络教育都有什么学校 网教有什么优势
- 26岁女孩咳嗽咳痰,以为是感冒,没想到是心脏出了大问题,万分凶险!
- 湖南怀化:房企可给予备案价下浮20%优惠 公积金贷款金额提升至60万
- 自学考试考籍办理要求是什么?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区块链技术应用赛河北保定开赛
- 银龄教师发展 提质增量为要
- 科德教育三季度净利润增58.2%,中昊芯英已成参股公司
- 紧密团
-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 前三季度全省投资同比增长3.0%
- 上海已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553.66万人 占户籍总人口的
- 相聚医圣故里,感受仲景文化,探析交流医药零售发展新挑战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是新生,也是新市民!这所大学的始业教育别样精彩
- 计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