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2-11-16
手机版

  本文转自:合肥日报

  内容摘要

  近日,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合肥市的《数据驱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典型案例被教育部推介,全国目前仅有11个。

  近年来,合肥市坚持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以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为核心,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口,以数据赋能为抓手,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着眼全局、统筹推进,建立“覆盖全市、统一标准、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体系,实现育人过程智慧化、教育管理智能化、教育治理精准化。

  三位一体 打造数字基座

  构建合肥教育“云”。建设一库一平台四服务系统,向上对接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和皖教云,向下整合县校资源平台,面向学生、教师、管理者和市民提供场景化应用和服务,实现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备授课资源、备战中高考、信息化素养、素质教育、幼教资源、区域资源等应有尽有。据介绍,云平台上的1200多万份资源,基本满足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学校管理者可以实现智慧校园的精细化管理,教师可以进行高效的线上教学与教研,学生可以进行线上学习,广大市民也可以时时学、处处学。2022年寒假期间,云平台还上线了“假期自主学习专区”,全市的小初高学生都可以享受优质的线上教学内容。

  建设智慧校园“网”。围绕教学、学习、评价、管理等方面,推进智慧学校建设,优化校园网络等基础环境,形成上下贯通的数据采集通道和服务网络。早在2013年,合肥市在部分市属学校开展了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试点探索。到2018年年底,完成了市属高中智慧学校的全覆盖。2019年,启动了面向县(市)区的智慧学校示范项目。通过示范引领来带领县(市)区智慧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到2021年年底,全市建成智慧学校805所,中小学校覆盖率达100%。

  拓展信息化应用“端”。围绕课堂主阵地,重点推进智慧课堂建设,拓展信息化应用场景,推动数据的生成与反馈。全市建成智慧课堂5495间、机器人实验室540间、创新实验室323间、数字化探究实验室144间、人工智能实验室48间。

  基于“云”的服务与运算能力、“网”的联通与纽带作用、“端”的数据采集与反馈功能,形成开放共享、数据互通、应用协同的“云网端”三位一体信息化发展态势。依托大数据能力引擎,打造数字基座,推进数据治理与应用。目前汇聚数据目录1203条,数据资产2.31亿条,数据存储量40GB。

  四维应用 强化数据赋能

  图片、视频、PPT,各类课件丰富多样,教师可以无缝切换:拍照上传、按键抢答、小组讨论,各种趣味课堂活动接二连三,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这样生动、高效的课堂,是合肥市长丰县北城实验小学的教学常态。“双减”背景下,该校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作业设计、布置个性化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力地助推了“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聚焦教与学。面向课堂,创设智能化教学环境,转变师生教与学方式。课前,基于学生预习反馈,生成可视化学情报告,帮助教师精准备课;课中,教师依托智能终端,采集分析师生互动数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全面、主动、深度参与课堂学习;课后,汇聚教与学行为数据,构建学生知识与能力画像,精准定位知识薄弱点,智能推送学习资源,减少无效重复训练,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

  聚焦评价。面向学生,建设立德树人评价系统,通过对学生德、智、体、美、劳成长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实现结果导向向过程导向转变、知识学习向能力提升转变。面向学校,建设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围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管理等七个维度,开展数据采集与结果性评价,引导学校树立科学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市教育局创新教育评价模式,研发了“合肥市小学生发展绿色评价系统”和“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围绕学生成长各个阶段、多个维度进行科学评价。此外还搭建了教师发展评价系统,采集教师培训、学习成长、教学教研、职称评定、课题研究、结对指导等方面的全量数据。形成教师“画像”,助力建设区域高水平、创新型教师队伍。2021年,合肥市成功入选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城市。

  聚焦“双减”。2021年,随着“双减”政策发布,合肥市快速行动,发挥信息化效能,扎实推进“双减”落地落实。在着力课堂教学提升方面,通过翻转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师网络课堂等,全方位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在落实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方面,搭建民办教育管理系统、校外培训监管系统、资金使用监管系统等,运用信息技术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提高资金安全及管理水平,推动服务行为和市场秩序公开公平。其中,校外培训监管系统,可强化作业管理,对内容、总量、时长、批改等进行管理,实现个性化作业。

  在完善课后服务方面,建设课后服务管理系统,提供“线上+线下”高效课后托管服务,支撑“普惠托管+个性化课程”的服务特色和“一地一策”“一校一案”的落地落实,解决家长“接送难”“看护忧”的难题。目前,全市481所学校已开展课后服务,实现100%应开尽开,服务69万名学生。2021年6月,合肥市被遴选确定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

  此外,市教育局还搭建了名师面对面在线答疑系统,安排名师以微课、直播等形式,面向全市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各年级学生,“面对面”提供在线答疑,提升资源供给的精准性、实时性、有效性,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

  聚焦教育治理。基于数据能力引擎,实现与政务数据互联互通,建设学前教育管理、民办教育管理、校车动态监管、学生智慧资助等13个系统,逐步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以中小学入学报名系统为例,通过房产、户籍等数据自动对接校验。2021年,全市359所学校参与线上招生,累计访问量149.4万人次,预约登记94651人,初步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五项举措

  保障落地实效

  统筹规划。印发《合肥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5~2020年)》、《合肥市智慧学校建设实施规划(2019~2022年)》等系列文件,指导县(市)区、学校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形成市、县、校三级规划体系。

  资金保障。市政府将教育信息化项目纳入公益性项目计划,设立专项资金予以保障;同时安排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支持县(市)区信息化建设。

  督导考核。制定各县(市)区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督导考核指标,开展专项督导与考核,确保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扎实推进。

  素养提升。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基地,连续9年开展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和教师信息技术大练兵活动;信息技术课题研究覆盖到全体学校,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覆盖到全体教师。

  深化应用。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模式,推动示范区、示范校、示范项目建设和应用,总结经验、提炼成果,全市推广。

  市教育局依托信息化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等国家级荣誉。今后,市教育局将不断探索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规律,推进教育数字化变革。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一年级小朋友如何学好数学?可以从这几点入手,一方法立竿见影!
下一篇:iPhone发售苹果官网和苹果天猫店神同步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