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之北京市海淀区: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助推海淀教育数字化转型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2-11-26
手机版

  

  本文大概

  5000

  字

  读完共需

  15

  分钟

  导读:为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发展,加强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传播和经验分享,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联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撰写培训、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123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建设类30个、学校实践类77个、解决方案类8个、研究成果类8个。

  以下为北京市海淀区案例:《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助推海淀教育数字化转型》

  作?者 |?王方,杜荣贞,徐丹,吴颖惠,刘大鹏

  来源 |?互联网教育国家工程实验室

  原标题 |《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助推海淀教育数字化转型》

  摘要:文章介绍了海淀区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路径和主要内容。在区域统筹方面,通过统建海淀智慧教育云平台、中小学资源平台、智慧教室等项目实现区域基础环境集约化建设和持续化发展;在组织机制创新方面,通过海淀互联网教育研究院汇聚多元力量,推动政、产、研、学、用深度融合;在学校特色发展方面,介绍了北京一零一中学通过未来学校项目的先行先试、成效验证、示范引领探索区域学校智慧教育常态化应用和规模化推广的模式经验。

  关键词:区域统筹;组织机制创新;未来学校

  海淀区是北京市科技强区,也是全市基础教育规模最大的区,基础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38.5万人,占北京市近五分之一。同时,海淀区举办主体有区属公办、其它单位举办、民办等,多元主体加剧了海淀基础教育的复杂性。海淀区本着“服务至上、应用为王”的思想,探索基于智慧教育的新型基础设施、教育治理体系、教育教学应用模式等建设工作,并于2021年2月获批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

  01

  区域统筹,优质均衡

  (一)构建智慧教育的基础支撑体系

  海淀区构建了“云-网-端”一体化的智慧教育基础支撑体系,不仅为“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创建和智慧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更为实现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提供了环境保障。

  1.建设海淀智慧教育“云中枢”

  海淀智慧教育云平台承载着区校两级教育教学应用系统平台,为海淀区形成云、网、端的信息化应用架构提供算力保障。2021年3月完成了系统扩容,扩充资源量超出原资源量120%。截至目前教育云内共有系统平台86个,每日使用量30多万次,处理教育云业务超过3200余件。

  2.全面推广智慧教室建设

  2020至2021年期间,海淀教育连续开展两期的智慧教室建设,对全区中小学3555间教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在5750间教室安装了智慧大屏及录播教学系统,基本实现了全区智慧教室的全面覆盖。教室的“黑板”升级为“资源平台”,实现了文本、音频、视频的及时互动转化,确保全区所有普通教室均具备开展空中课堂、双师课堂、融合课堂等教学的技术能力。

  3.升级优化海淀中小学资源平台

  2021年,海淀区中小学资源管理平台(空中课堂)针对性地新增教育资源6000余个,累计研发大单元、专题性在线课程资源包11297个,覆盖全学段、43个学科,在海淀区应对防疫和落实双减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此外,资源平台还有效促进了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辐射,截至目前,资源平台中对外支援301957人,辐射区域包括新疆和田县、内蒙古科右前旗、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河北易县、河北赤城县等。

  (二)创建智慧教育的全场景应用模式

  海淀区坚持“充分利旧、适度超前”的原则,对原有的“教育云系统”、“云课堂直播系统”、“中小学资源平台系统”等进行了底层功能打通、数据打通与技术整合,又结合大数据平台与“全区智慧教室的改造升级项目”,创建了智慧教育的全场景应用,实现了“一个入口畅享智慧教育所有服务”的新范式。

  1.双师课堂

  海淀区遴选了31所示范校,按照“先行先试、示范推广”的原则,先在示范校范围内进行“双师课堂”的模式探索和成效打造,待模式成熟后向全区学校进行推广,开展的“双师课堂”主要包括校内跨学科融合、校际跨学科融合、校际优质帮扶等类型。截止目前,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海淀区清河中学等学校的“双师课堂”教学已常态化开展。

  2.停课不停学

  3.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

  云课堂直播平台支持课程发布、自主选学、记录研修、学分认定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留存研讨过程中的结构化资源,形成线下研修、自主选学、线上研修、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体系。线上研修录播课程与直播课程相结合,作业、研讨、问卷调查为辅助,支持小、中、大多种形式研修,为教师提供更为自主、开放、高效的研修空间。为海淀教研系统创建“巡课系统”,融通资源平台、直播平台与研修平台,努力推进具有海淀特色的“线上研修”的顺利开展。

  云课堂直播平台每年举办教师干部培训近200多场次,上百位知名专家进行授课,共培训约十二万人次。比如,疫情防控期间,平台为424个学校或单位、132位学科班主任、35670位学员,累计建立了147门在线研修课程,开展的823个正式研修活动涉及线上教研,包括音视频学习、直播、作业、问卷调研、主题研讨等形式,参与人数每月稳定在25000多人。

  4.教与学模式探究

  (1)融入微课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该模式从师生课堂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微课研究为切入点,以微课融合应用为抓手,同时辅以信息技术系列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教师提供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的微课等多种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度学习能力。参与该模式探究实践的学校有海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等。

  (2)内化学科核心素养的“三融”模式

  该模式通过探索师生学习发展共同体、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新方式,以信息技术手段找准学生认知起点,实现顺学而导;以信息技术手段创建新型教与学模式,实现以学定教;以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多元综合评价,实现评学互促。参与该模式探究实践的学校有海淀区定慧里小学等。

  (3)聚焦学习力发展的创生交互模式

  该模式以技术赋能的场景创新和线上线下融合驱动学与教流程重构为途径,加速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各要素创造性生成与生长。构建统一服务平台和推动优质资源共享,通过多校区联动和多项目推进创建了发展学习共同体,通过课前预习、精准定位,课中研学、提升思维,课后拓展、多元评价,数据赋能教学与评价等优化重构了课堂教学。参与该模式探究实践的学校有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等。

  (4)培养计算思维的“编程+数学”模式

  该模式主要开展人工智能与学科融合的探究与实践,依据各学段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建设了覆盖全年级的“编程+数学”课程体系,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参与该模式探究实践的学校有海淀区五一小学等。

  02

  区域治理,特色引领

  海淀区以发展智慧教育为契机,在区委区政府直接领导下,成立了海淀互联网教育研究院,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合作共为宗旨,采取“政府管理、专家指导、企业研发、学校应用”的实施路径。海淀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以来,海淀互联网教育研究院积极发挥智库平台和资源枢纽的作用,一方面加快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合高新技术企业与各领域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等共同研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问题。结合北师大、首师大、清华等高校,以及海淀区互联网教育企业,在海淀区中小学开展了专题应用研究,形成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探索智慧教育众筹众创,建立政府与优质企业创新合作机制。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标准规划、统一培训服务、统一运维保障和统一成效评估,形成优质资源整合创新发展新机制,为推进智慧教育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

  03

  创新发展,先行先试

  海淀区以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应用教育教学场景——北京一零一中学教育集团未来学校项目为试点,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

  (一)智慧环境建设

  1.硬件环境建设

  进行教育新型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包括:覆盖全校、高速安全的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校园管理智能硬件环境,包括智能安防系统、人脸识别门禁闸机、教室智能门禁和教室物联网,覆盖全校教室、实验室、会议室的电子班牌等;校园灵活泛在的学习环境和智能高效的教学环境,包括配备学生移动终端的新技术课堂教室、英语听说模考/教学机房教室、常态直录播的专递互动教室、户外朗读亭、自助图书馆、流媒体中心、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实验室和专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英才学院实验室等。

  2.软件平台建设

  建设覆盖教、学、考、评、管、研的未来学校大平台,包括:支持空中课堂、线上教研、双师教学等场景的直录播系统;线上线下融合的智能教学系统,支持教师高效备课、精准教学、个性辅导、智慧管理、家校协同共育等教育应用场景;学业数据智能采集、分析的精准教学系统、个性化学习系统,支持作业、考试智能批阅,助力教师批改减负,学生学情统一汇聚、精准分析,实现学生个性化精准训练;开放、共享的校本资源平台,备授课、试题资源精细化标签,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积淀校本资源库,联盟校、帮扶校资源定向开放共享,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基于学生学业、品格、能力、视野4大模块,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实现对学生的全面科学评价和综合发展引导;智能、开放、社交化的智慧办公管理系统,包括“两中心一平台”,即校园服务中心、校园呼叫中心、校内通讯办公平台(PC端、APP端),服务学校智能OA办公、智慧教务管理、德育管理等场景应用。

  (二)智慧教学

  1.智能备课、精准教学、个性学习

  (1)智能备课

  基于大数据技术,采集学生预习数据、作业结果等数据,生成可视化学情报告,帮助教师精准掌握学情。为教师提供教材解析、教学设计、知识探究、知识讲解、测试训练、拓展素材、示范课例等多类型备授课资源。基于资源的精细化标签,以学情数据为依据为教师推送备授课资源。通过教学资源精准标注、智能推荐和搜索,帮助教师提高备课效率。

  (2)精准教学

  基于新技术课堂,通过课堂教学多屏协同无缝互动、大小屏混合教学,实现互动教学、及时学情反馈;依托多样的互动教学工具、虚拟实验等情景化学科资源,帮助教师精准判断学情,关注到每位学生。课堂教学将学生测验、课堂练习、作业、自主学习等学情数据汇聚生成学生数字画像,助力教师精准教学。

  (3)个性学习

  以知识图谱和教学大数据为支撑建设个性化学习平台,通过采集学生学情数据,建立精准的学生学业画像,为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进行针对性学习。借助多智能终端助力学生泛在学习,包括进行泛在阅读,进行基于智能错题本的纠错和拓展练习、基于知识图谱智能规划学习路径开展AI自学、英语作文拍照智能批改、英语听说读写全场景智能训练测评等。

  2.学生发展指导

  建设学生发展指导平台,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专业兴趣和性格优势等信息,为学生高考选科提供参考建议;进行学习投入测评,从行为投入、情感投入、认知投入3个维度对学生各个学科分别测量,详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宏观把握学生在各科学习投入程度,对学习投入不足学科进行预警,为学科学习提供建议;建设高考模拟志愿填报系统,提供高校查询、专业查询、选科组合专业覆盖率查询等,让学生能及时了解高考相关数据信息,通过预估分数、位次进行模拟志愿填报,推荐适合的学校和专业供学生和家长参考。

  3.OMO混合式教学

  构建用于扩大优质师资辐射范围的专递课堂、双师课堂等线上直录播教学系统,支持通过信息化途径开展集团校混合式教研,为集团校薄弱校区或对口帮扶校供给优质资源;支持线下新技术课堂授课基础上,也支持在线直/录播教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疫情等特殊时期空中课堂教学等。

  4.智慧评阅

  基于OCR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技术,通过客观题目自动批改、英语数学填空题自动评分和英语、语文作文智能批改,减轻教师作业、考试评阅负担。教辅作业拍照提交,自动识别选择题手写内容,多维学情报告自动生成,保留纸质教辅作答习惯,教辅教师批阅减负增效。

  基于智能语音识别与评测技术,构建英语听说模拟考试系统、英语听说智能教学系统、英语听说自主训练系统,通过人机互动,实现大规模听说测评的即时评价,助力中高考听说考试改革的深化实践,支持教师在课堂同步开展听说练习,学生在课下自主训练,英语听说考试全真模拟,提升英语听说教学效率。

  (三)智慧考试

  建设支持多场景的线上线下考试支持系统。支持疫情等特殊时期的线上考试,教师实时在线监考、巡考,学生在线考试,考后在线阅卷,输出多维度成绩报表分析。线下考试借助AI排考引擎,进行考场安排和输出多维度考表,借助电子班牌进行考场信息推送和展示。支持开展集团校联考、单校考试、日常练习,支持进行先阅后扫的手阅形式和先扫后阅读网阅形式,多终端进行高效便捷阅卷。

  教师阅卷结束后快速生成多级考试报告,包括联考报告、校级报告、班级报告、学生个人报告,年级组、教研组依据考后数据进行集体教研、精准分析,教师考后及时、高效开展针对性讲评和学生个性化辅导。此外,考试报告能够进行基于知识点的诊断分析,通过阶段性多次考试、练习的学情数据,及时对学生成绩异动进行预警、等级流向进行桑基图精准分析,班级共性、学生个性薄弱项数据分析。教师能够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学情,针对性加以心理、学业辅导,针对学生薄弱项进行资源针对性推送,学生个性化练习布置。

  (四)智慧评价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基于学校特色发展需求,邀请高效专家指导,构建了学校学业、能力、品格、视野4大模块为主,供43个指标项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支持多角色进行学生日常表现记录、审核和积分。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记录和评价,生成学生个人成长记录档案。借助互联网及时将评价结果推送家长,引入家长协同学校共同关注和辅导学生综合发展、健康成长。

  2.学生心理健康测评

  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新学期初针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全面了解新生心理健康、个性、价值观等情况,进行恰当、及时的心理干预和针对性辅导。学期中开展学生压力测评,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方面情况,指导教师科学、针对性设计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五)智慧管理

  建设教学、教研、管理及校园生活充分融合的智慧化、统一化、数据化的开放环境和服务。建设学校“两中心一平台”智慧管理系统,覆盖OA办公、智慧教务、学生发展等校园运行保障的各个方面。两中心包括“校园服务中心”和“校园呼叫中心”,为师生校内高效、无纸化办公、生活服务;一平台为“校内通讯服务平台”,包括校内通讯PC端和手机移动APP端应用,进行校内信息交流、文件传输、移动办公等场景应用。

  

  图1 一零一中学基于智慧管理的3D校园全景

  未来,海淀区将继续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多方参与、协同推进,创新机制、开放共享”的原则,聚焦丰富教育教学优质供给,坚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推动智慧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和规模化推广,以新技术培育教育发展新动能,在环境、模式和制度等方面大胆探索、量力而行,争取形成面向全国智慧教育的示范、引领、辐射、共享的作用,为我国智慧教育发展贡献海淀智慧和海淀力量。

  作者:王方1,杜荣贞1,徐丹1,吴颖惠2,刘大鹏1(1.北京市海淀区教委;2.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 | 教育信息化100人?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2022北京林业大学考研人文学院应用心理专硕招生人数【研究方向: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下一篇:2022年临沂市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招聘公告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