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建议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采用权威型的教养方式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2-11-29
手机版

  编者按:“初中生”是希望和活力的代言,生龙活虎的青春岁月,如何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活出初中生的精彩,我们请十位昆明中学富有专业素养的心理健康老师,来给学生、家长、老师和大伙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收获和营养。

  

  长城中学周以黎老师

  中学心理健康老师系列访谈之长城中学周以黎老师

  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处于身体快速成熟,心理发展相对滞后的阶段。独立性以及自我意识感增强,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既想独立自主但是在情感上仍然依赖于成年人和集体。若无法协调自我需求和实际生活学习,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严重会出现暴力等行为问题。前段时间新闻报道学生遭遇家长扇耳光后跳楼身亡给了许多教育人一个警钟,那么如何根据孩子的认知心理特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心理问题?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观念,包括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明确心理问题产生的必然性——身体会感冒,心理也会感冒,我们无法逃避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出现,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经历某件事情,无法调整,消极情绪持续过长,就有可能导致身心失衡,出现心理不健康的状态。降低学生对心理问题产生的恐慌之后,再引导学生学会调整自我心理状态,主要是帮助学生构建支持系统,增强学生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心理问题不是“致死的癌症”,心理健康的状态是动态的,是否能够“治愈”部分取决于我们的应对方式,比如感冒,来了会好,好了会再来,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终身免疫,过于忽视,有可能导致肺炎、心肌炎等更严重的疾病。在学校中,需要帮助学生构建个人的支持系统,比如家庭支持资源、同伴支持资源、教师支持资源、社会支持资源以及自我调整的能力。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才会及时自我调整和寻求恰达的帮助,逐渐恢复健康状态。

  挫折教育

  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挫折教育是运用一些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使其在遭受挫折时心理和生理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并能在较短时间内积极恢复正常状态。那么,具备哪些品质的人才能在遭受挫折时恢复正常状态呢?这是挫折教育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做心理弹性,即一种能让个体从困境和不幸中恢复过来,并且灵活地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和人格属性。心理弹性水平高的个体能够积极的适应环境压力,影响个体心理弹性的因素包括个体外部的因素,比如来源于家庭中父母的积极的教养方式、较低的家庭压力、有序的家庭环境;家庭外部因素,包括有效的学习、他人的联系等;也可以是个体本身的一些特点,比如自我效能感、良好的智力技能、人际交往的吸引力等。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针对学生,学校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挫折教育: 第一,帮助学生建立人际支持,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增加人际关系课程内容,教会学生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特别是进入青春期以后,同伴的接纳和支持对学生至关重要。第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高兴、激动、放松等等积极情绪,能让我们自发快乐的东西,都能提升我们的心理调节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有必要在心理健康课中加入情绪调节的课程,教会学生进行调节自我情绪状态,维系心理健康。第三,改变学生看待挫折的认知。情绪ABC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会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当一个人遭受了困苦和磨难,如果完全的自我否定带来的痛苦是毁灭性,进而会导致失去理智的行为,如果能力转换角度,把挫折看成一个提升自我的机会,寻找方法安慰自我,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最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简单来说就是相信自己能行。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学生一次次成功的基础之上,所以需要在学校课程或者活动中增加和加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挫折教育不是体验痛苦和失败,甚至制造失败,是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针对家长,如何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纠正错误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学生成长氛围?

  如何才能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陪伴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首先取决父母如何界定青春期,是“狂风暴不停歇”还是“别人眼中的大惊小怪”。如果父母把青春期当作是一个问题时期时,对待青春期就是在对待一个棘手的问题。对青春期的到来充满了焦虑,担心孩子变得“叛逆”,甚至还会担心进入青春期以后和孩子发生冲突。很多父母往往会采用专制型教养:是一种约束惩罚式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有着的严格的限制和控制,不允许有商量的余地“你就按照我说的去做,没得商量”,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低人际胜任力有关,青少年往往会在社会中感到焦虑,很难积极主动起来,人际沟通能力也比较弱;如果父母无视青春期孩子成长的变化,认为“青春期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能有什么事呢,我们不也照样过来了吗?”,很多父母可能会采取,冷漠的教养方式:父母不需要介入和关心青少年的生活,父母监督缺失缺乏青少年往往具有低人际胜任力,缺乏自控能力,也不能独立。或者放纵型的教养方式:父母虽然在青少年的生活中热情较多,但却不对孩子要求和管束,允许他们做任何他们想做的,结果孩子也学不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总是期望事情按照自己的发展。

  其实青春期并不是我们臆想中的令人困扰和充满麻烦,当然也不是没有压力的时期,如果我们观察人一生的发展和调适,青春期及其变坏带来的影响并不比绝大多数人所经历的一般事件所产生的影响更显著,对于一些年幼的青少年来说,通往青春期的道路是充满暴风雨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非如此,人一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压力或者问题,读大学面临学业压力、工作压力、谈婚论嫁的压力、生存压力等等。

  青春期并不是环境所造成的突发事件,它是被设定在每一个人的基因中的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必要阶段,青春期是人生命历程的重要转折点,人生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既童年期到青少年期的转变和青少年期到成年期的转折,它伴随着快速的身体的发育和成熟(包括荷尔蒙和身体变化的),个体的外形、体能和性生理方面都逐渐趋于成人,面临相对应的挑战。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人一生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面临着个体的发展危机和任务,青春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独立感,作为一个成人的身份感以及由此带来的自信,青少年期的重要任务是为了成年期做准备。

  所以建议青春期的父母采用权威型的教养方式:鼓励孩子独立,但也会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限制,允许其与自己进行平等的交流,比如一个权威型的父亲可能会轻松地把手搭在孩子的肩上,说道:“你知道你本不应该那样。我们来聊聊,看看下一次你处理这种情况时如何做得更好”,需要面对青少年渴望自主,父母能做出的恰当反应,以此帮助青少年获得独立性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聪明的父母应该学会在孩子能够自己做出合理决定的时候放弃掌控权,而在他们知识有限的领域仍然给予指导。

  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在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啦啦队长而不是裁判长: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在挫折面前,做他的战友,认同他的情绪。

  2、 针对老师,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应注意什么?如何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疏导?

  每位教师都是学校教育中的“兼职心理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应该注意:(1)学会识别学生的常见的心理问题,区别心理问题引发学生行为问题,采用恰当的处理方式。教师容易将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混淆,会导致处理失当,不仅空费力气,而且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例如,有一个小学生因为有多动症,所以上课不遵守纪律,教师错误地判断为该生组织纪律观念不强,破坏集体,有意为难教师,于是对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还给予一定惩罚,结果反而强化了该生原来的多动行为。(2)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发展性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中小学生有其特殊的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教师要慎重区分和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不要将发展性问题作为心理障碍来对待,不要轻率地下结论,要全面地了解、收集学生状况。

  非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在面对学生心理问题,重要的是识别学生心理问题,并帮助学生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其次我们还可以作为孩子温暖的教师支持系统出现,采用尊重、积极聆听、共情、鼓励等支持性技术,尊重学生的价值选择,形成平等的对话氛围 ;倾听学生的情绪情感,协助其表述自己独特的心灵故事。

  3、 学校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做了哪些工作?

  昆明长城中学积极开展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追求心理主动发展,做好个体心理援助服务,走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之路”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三级心理辅导体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秉持课程化、科学化和多元化要求,全面的保证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创造健康和谐的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开设心理健康常规课程以及选修课

  1、按照国家课程要求,针对初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课(1节/周),课程内容包括自我认识、人际技巧、情绪调节、校园欺凌、青春期性教育等内容。

  2、针对初一以及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选修课程(1节/周),课程涉及《趣味心理学》、《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校园心理剧》、《心理电影赏析》等不同主题心理学内容。

  (二)心理辅导工作

  心理辅导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面临学习压力,亲子关系,青春萌动以及情绪困扰等一系列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室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制度完善,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心理辅导工作正常开展。

  1、心理咨询工作正常开展:周一至到周五上午12:50-13:50、下午17:30-18:30,心理咨询室安排心理教师值班,学生根据需要预约心理咨询,心理教师协助学生解决个性化问题。

  2、定期开展心理测评工作: 每个学期进行心理测评工作,科学规范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针对性和调整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工作。

  3、团体心理辅导:根据各年级学生心理发展以及教学需求,开设特色心理团体辅导。初一开展人际关系团体辅导、初三开展中考考前团体辅导、初三团队建设素质拓展活动。

  (三)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

  每学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秋季学期以人际关系为主题,春季学期以考前辅导为主开展,具体活动包括:心理漫画比赛、心理委员培训、初三考前团体辅导活动、心理广播、心理知识科普、教师心理培训等。

  (四)构建朋辈心理辅导体系

  为配合学校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班设立心理健康委员男女各一名,心理咨询室统一组织开展培训活动,让心理健康委员成为朋辈心理辅导员深入了解同学中的心理问题,并学会帮助解决简单的心理问题, 提供力所能及的心理服务。

  (五)积极组织教研活动

  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参加市区级公开课,提升教学能力。承办各级教研活动,学校2019年3月28日承办昆明市教研活动《人际边界同课异构》。

  四、家校共育

  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心理发展规律、掌握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学校通过家长心理咨询、定期家庭教育讲座的形式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郝万胜老师《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厌学》,惠安达老师《如何引导孩子提高网络信息的分析与评价能力》、赵丹老师《怎样与青春期的孩子谈性》等相关讲座。

  五、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课题研究相结合,针对我校学生的学习心理情况,为了能够透彻的了解教学内容、更科学的开展教学工作,结合我的学习,开展了校级校园欺凌的课题的研究 : 《父母教养、冲突与中学生欺负行为的关系:特质愤怒的中介效应》(已结题)、参与昆明市专项教育科研课题《高中生生涯认知度与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已结题)

  目前我校已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我们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学科教育有机结合,让每一个长城学子成为具有“积极心态、和谐关系、健康人格”的学生。

  4、 社会与普罗大众应该如何看待学生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心理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各种问题浮出水面。那么,该如何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出现呢? 首先,拒绝“污名化”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污名化带来歧视,仿佛心理问题是一种耻辱,妨碍个体的治疗效果。如果群体中形成心理问题的刻板印象,即使在没有明显的歧视行为,也会在无形中对学生造成一种压力。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心理健康的科学的观念,包括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明确心理问题产生的必然性——身体会感冒,心理也会感冒,我们无法逃避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出现。其次,发展性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中小学生有其特殊的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进去青春期前后的少年,身体发育趋于成年人,心理发展则相对缓慢,这必然造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这种因身心发展不平衡而呈现的心理与行为上的问题,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或消失。大部分青少年都要经历这种身心不平衡,所以大家大可不必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洪水猛兽,采用异样或特殊的眼光看待,这会极大伤害学生的自尊,产生不良后果。

上一篇:200分可以读什么高中
下一篇:中考总分800分!河北中考改革最新通知来了!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