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期间心理健康防护怎么做?为你支招→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2-11-29
手机版

  

  “居家办公时无法专心工作”

  “对周围的事情提不起兴趣”

  “我会抑制不住地生气”

  “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费行为”

  疫情防控期间

  面对一系列心理问题

  我们可以这样做

  

  Q

  我现在居家办公,感觉自己总是心猿意马,无法专心工作,工作效率很低,怎么办?

  A

  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小方法来提升我们的专注度,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采用每专心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以此养成良好的居家工作习惯;调整工作任务的顺序,先难后易,保障自己有充沛的精力解决难题;工作之余多运动,来保持大脑的活跃程度,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工作的挑战。

  Q

  在居家的情况下,父母如何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呢?

  A

  1、善于倾听,跟孩子共同解决问题。

  2、善用言语技巧,尽量描述事实,多给孩子积极地回应。

  3、多换位思考,做到互相理解和体谅。

  4、给孩子多留些“独处”的空间,通过适当放手,培养孩子的主人翁精神,锻炼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Q

  疫情期间,父母的情绪变得紧张起来,我也跟着紧张了。紧张的情绪也会传染吗?

  A

  情绪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是因为人们天生就有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即“共情”的能力。共情是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彼此支持的基础。你之所以会被父母的情绪影响,是因为你主动选择关心家人,和他们一起分担紧张和压力。你可以试着和家人一起做一些释放紧张情绪的小活动,如做些家务劳动、看看喜剧片等,从中找到一些积极的信号。

  Q

  看到网上一些关于疫情的言论后会抑制不住地生气,该怎么办?

  A

  根据心理学上“挫折—攻击模型”,在压力的情境下,油然而生的愤怒情绪其实是增强控制感、进行自我防卫的自然反应,是人的防御心理的外在表现。但这种群体情绪,反而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温床,甚至被有心煽动者利用。不管是身处旋涡之中的群体,还是紧张的观望者,我们都需要保持冷静,以“不信谣、不传谣”的心态,理性关注疫情现况。不冲动参与对当事群体的攻击,不让自己被一部分“有心人”的利用。

  Q

  我为了应对疫情而买了远超必要的东西,控制不住消费行为,怎么办?

  A

  消费是我们面对压力时增加控制感与自我效能感的方式之一,但当过度消费影响正常生活时,我们应当调整面对压力的方法。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疫情、培养兴趣爱好以转移注意力、多与亲友倾诉,以此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

  Q

  别人打喷嚏、咳嗽时,我就觉得自己要被传染了。我的担心正常吗?

  A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容易出现“疑病”症状。这种猜测与担心往往会让人呼吸急促、胸闷、肠胃不舒服,恰好这些身体反应又与新冠肺炎的某些症状描述相似,让人们加倍焦虑。我们可以通过深呼吸来缓解这种过度焦虑:

  1、通过鼻腔慢慢深吸气,同时从1默数到5。把手放在腹部,感受腹部的慢慢鼓起。

  2、屏住呼吸,从1默数到5。

  3、通过鼻腔或口腔,缓缓呼气,同时从1默数到5。

  4、重复上述步骤,每次持续3-5分钟。

  Q

  疫情期间,如何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

  A

  焦虑、恐慌是人们正常的反应。可通过以下方式来调节:

  1、对危机持正确的认识。检查现实问题对自己的威胁有多大,并找到应对措施。周围有人确诊新冠肺炎,并不意味着自己一定会被感染,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做好个人的防护和积极配合各部门的防疫工作。

  2、分散注意力。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听歌、看书、看剧、运动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3、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不必担心还没发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过好当下的生活。

  Q

  目前宅在家,情绪很低落,感到无聊,怎么办?

  A

  因为疫情原因,没法出门,部分人感到无聊,对周围的事情提不起兴趣,可能是因为我们对生活产生了“迟钝感”。这个时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调整自己的心情:

  1、善用居家运动带动情绪。运动时可以促使人体分泌多巴胺,从而提升愉悦感。

  2、善用想象,增添乐趣。可以发挥你的想象力,将未来的出行计划做成攻略。

  3、善用正念,提升敏锐度。可以通过呼吸训练、正念放松等方法帮助自己更好地觉察当下,平衡理性与感性的信念,减少评判。

  如有需要

  可拨打以下公益心理援助热线

  ??????

  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热线:

  020-81899120

  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热线:

  020-86335333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晴热线”:

  1号线:18011959205

  2号线:15626197578

  “12355”青少年服务台:

  020-12355

  省妇女热线(含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

  省职工服务热线(含职工子女的心理问题):

  

  编辑 | 可可沙

  责编 | 吴美美、田心君

  来源 | 南方杂志

上一篇:名校推荐 | 山东艺术学院2023报考攻略(附近年录取线)
下一篇:@高中生,快来利用期中成绩定位大学及专业!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