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非:这20条极其普通的教育常识,但真正能坚持做好的老师并不多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导读

中小学教师要做的,是这样一些“简单的难事”。要想不背离常识,只有让常识融入职业习惯,成为“平常”。

1. 低年级课堂教学,无论如何,教师不要训斥学生,要想办法引导学生去关注问题、激发兴趣。“循循善诱”是古老的教育常识,只是懂得这一点需要比较长的过程。

2.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尽量不要批评,暗示一下就可以了,只要他们没有妨碍别人。最好的办法是用有意思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

3. 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思路。他们沉浸在思考中,同样是一种好的学习状态。最可怕的是学生什么都不想,或者是除了教师的话什么也不信。

4. 不必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他们的思考和想象也许更有价值,那是完全属于个人的思维活动。

5. 启发学生思考,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让他们学会质疑并发现新的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地适应并勇于面对“错综复杂”。

6.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他们能想办法“问倒教师”,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不过,只有最聪明的教师善于这样做。

7. 课堂没有权威,但教师教学必须严谨。学生和教师一样,都会关注对方的思维方法,探讨思考价值。

8. 课堂上如果有三五分钟“七嘴八舌”“吵成一团”,不要担心这样的课堂争辩会“影响进度”。学生积极地发表个人见解,迫切地辩说,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教师不要急于中断他们的争辩。试图平息争辩,等同于压制思维活动。

9.有时,课堂出现沉默,教师不要因此紧张。也许学生需要一些思考时间,也许教师所给的思考时间不够。教师要沉得住气,耐心等待。教师要能判断出“静思”与“沉闷”的不同。

10. 有时,课堂的沉闷不是教师造成的,而是错误的学习态度,或应试竞争导致的学风问题。对此,教师不一定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扭转,不必过多自责。

11. 批改作业,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理解问题的思路和判断的依据。思维过程重要,不要只看答案。

12. 不管是布置的作业还是试卷,教师一定要试做一遍,估测完成时间,检查分值是否合理,防止错题和失误。错误的作业会破坏学生的学习情绪,错误的试题会破坏考试公平。

13. 保持教室的安静,让学生养成在安静中思考的习惯。

14. 教师上课时能保持自然,并能让自己的学生也保持这种状态,是比较理想的。一些教师上课比较“生硬”,他们的设计不够灵活,表达不自然,即使没有外部的干扰,他们也总是很紧张。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考会受到阻滞。如果学生总说“紧张的学习开始了”,或许是很遗憾的事,“紧张”总是让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受损。很多重要的创意是在悠闲、安静、轻松的状态下诞生的。教师要尽些努力,让学生这样想:“有趣的学习开始了。”

15. 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中小学教育不要动辄提“竞争”,二者很难相容。教师应当客观地回顾“竞争”之路给自己带来的一切,不要自欺欺人。

目前教学中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好转,以及应试教育的发展,学生的课外学习交流普遍减少,这就很难形成有效的学习。

16. 帮助同学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自己能学会,不算难;帮别人学会,不但需要诚意和耐心,还需要高于同伴的观察、了解、分析的能力以及启发、表达的经验,这是一次检验个人思维能力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个人能力会获得更有效的提升。

在学习上能帮助同学的人,综合能力一般都比较强。然而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教育中积极倡导的教师并不多,可能和教师的校园经历有关。

17. 让小学生多去图书馆,用两节课甚至整个半天盘桓其中,随他们做什么,不必提要求,会有一部分学生在图书馆找到感兴趣的事。教师可随机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趣味。至于有多大的成效,不知道;但学生在校期间,最好能有这方面的经历。

18. 引导学生去爱书籍,任由他们着迷,让他们有机会找到几本终生喜爱的书。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可能会有许多困难,但那些他们热爱的书,能在黑暗中发光。

19. 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最想看到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亲切地站在他们面前。

20. 学校教育的好多事,不一定是为了“用”,而只是为了“记住”。

……

这些,都是很普通的常识,可以被任何人了解并接受,只是接受程度不同而已。如果把教育教学常识夸大到人们敬而远之的位置,让人们以为可望而不可即甚至不可望不可及,从而远离了常识,那么“教育”“教学”的目的也就难以达到。在浮躁的时代,一些教育常识被故弄玄虚地学术化,也导致部分人对教育教学产生误识,认为其高不可攀。

其实,在一个有一千多万教育工作者、一亿多中小学生的国度,教育常识不可能是深奥的,中小学的学科教学也不可能深不可测。好多“经验”,不过是老生常谈。我的笔记本上,记了一些和中小学同行交流时的心得,我和老师们并不认为常识有什么奥妙,只是当我们长期践行后,便会意识到它的重要。

从事任何职业,时间久了,都可能出现倦怠,不同的是能否有期待和恒心,能否有发现。假如有求知欲的学生遇上了正处于职业倦怠中的教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细细一想,不寒而栗。

就像上面说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最想看到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亲切地站在他们面前。

这种事很难吗?不难。所有的老师都能做到。

这个要求很容易吗?未必。因为要持续十几年、几十年。

中小学教师要做的,是这样一些“简单的难事”。要想不背离常识,只有让常识融入职业习惯,成为“平常”。

微信投稿、商务合作等请联系中师君

荐 读

上一篇:一万年以后,麦克斯韦的电磁场方程仍然是19世纪最重要的发现
下一篇:让 郭德纲哭了 他二十年的挫折教育方式不容易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