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过秦论》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几十年来,往往,在活得不开心的时候我会拿本唐诗来读;几十年来,往往,在活得不明白的时候,会拿本古典散文来读。别人认为我迂腐,老夫也自认为是。

  没办法,不承认哪成!本老夫手无缚鸡之力,心无鸿鹄之志,不敢偷扒抢劫、杀人越货,不敢兴师动众、举旗造反,卒只能温文尔雅、无病呻吟一番啊。

  好在新社会无“文字狱”现象,于是,说话也就大方了些。

  话说近日里来:闲无事,操闲心,受闲气,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觉睡不好,饭吃不香,心里老不踏实,又觉得活不明白了。

  于是,拿了本古代散文在翻,却无意间翻到了《过秦论》,于是,又细读了几遍。

  这篇文章,曾收录在80年代高中语文课本中,记得班主任江老师教过我。

  这是江老师教授的一篇精讲课文,也是江老师教学得最拿手、最成功的一篇古典文学(我一直那么认为)。

  特别是当年江老师讲授到以下句段时,他就会用浑厚而富有磁性的男中音范读给我们听(要知道高中语文老师很少范读课文的)。

  江老师的朗读,让我们领略了他诵读古典文学的无穷魅力: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huī)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dí),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江老师不但具备诵读古典文学的魅力,还具备解说古典文学的功底。他的讲解,既能旁征博引,还能古为今用。

  学生不及老师对古典文学精髓理解的睿智,但却被老师启发了自由联想的发散能力,尽管有时候还颇有些“风马牛不相及”。

  今天我再读《过秦论》,却无端地把秦始皇的“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和“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dí),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的行为与现今的一些管理制度联系了起来。

  老夫多次在想,社会管理要不要采取高压态势呢?肯定不要的好。

  秦始皇“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又能怎样呢?百姓只要头颅还在,就能思考。没有哪一个人能把自己的意识强慑入别人的头颅中,让他永远受自己的控制和左右。

  因为,人是有思想、有意识的生物群体。一种意识形态的优劣好坏,完全可以通过大脑思维进行甄别。一般来说,有思想的人往往最讨厌那种人云亦云和哗众取宠之徒。

  老夫还注意到秦始皇的“销锋镝”,不用问,他阁下以为江山不稳固肯定是利器造成的。他老人家卒不知道陈胜他们仍然能拿竹竿木棒搞乱天下。

  或许秦始皇还真想不到是秦王朝的高压态势造成了他们的江山在二世手上就亡了个一干二净。老陈、老吴他们的揭竿起义,彻底撼动了他暴秦的根基。——

  那么“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只能算是秦始皇老儿做过的春秋大梦而已啦。

  也就是说,秦始皇只知道“皇权”至高无上,不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知道亲民、爱民、真正让自己的子民有“幸福感”才不会去造他们的反,不会去谋他们的权,不会去篡他们的位!

  实际上,所有偏偏要认为某种权力至高无上的人,终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因为花花世界,很多人都迷信权力,迷信的结果就是幻想得到,幻想得到的人,痴迷到一定程度,同样会“揭竿而起”。

  实际上,历史上有两种人会危及始皇帝老儿的江山社稷,一是被他压迫的普通民众,一是权力迷信和狂想症患者。

  贾谊在《过秦论》里认为秦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可能是古人就“仁”和“义”的作用夸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有句俗语是这么说的:“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不知道古人眼里和嘴里“仁义”的全部内涵和外延是什么?

  好象古人对仁义鼓吹得最凶的要数儒家学派,不知道儒家学派被秦始皇老儿“焚坑”之后的理论有没有见长。

  周树人先生好象写过一篇文章叫什么《狂人日记》,里面的主人翁好象把满书的“仁义道德”都看成了“吃人”二字。

  于是,在崇尚周树人的年代,读他阁下的作品,仿佛也滋生了“坑儒”的想法,还一度认为秦始皇老儿““焚坑”之举是正确的呢!

  现在再读些儒家思想,仿佛认为周树人老先生无端地颠覆儒家的仁义的确十分可恶——

  这让我联想到了湖北省政府《湖北省殡葬管理办法》中“逾期不改的,可以强制火葬并平毁坟墓”的条款和“平坟”方面的法律规定以及相关的“行政行为”。

  “平坟”不就是刨人祖坟吗?还有法律依据做坚强的后盾,而且还美其名曰“为了公众利益,为了人类居住环境,为了节约耕地”。满嘴的理由是吧,骨子里却只有俩个字:“自私”。

  且看 2013年1月1日起实行的《殡葬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禁止在下列地区建造坟墓: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

  (三)水库及河流堤坝附近和水源保护区;

  (四)铁路、公路主干线两侧。

  前款规定区域内现有的坟墓,除受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应当限期迁移或者深埋,不留坟头。”

  这就是“平坟”的法律依据。它是国务院制定的,其法律地位属于行政法规。

  这个条例实施以前的“土葬”留有“坟头”的行为是中国固有的传统行为模式。寄托了下代人尊老、敬老、爱老的愿望。

  既然是传统行为模式,以前的法律也没有禁止,该行为就是合法的。

  现代法治理念下的“法”往往都不溯及既往。那么“前款规定区域内现有的坟墓,除受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应当限期迁移或者深埋,不留坟头。”的规定就等于追溯了“先前法律没有禁止”的合法行为。

  既然以往的合法行为都要追究,这样的法律还不能算一部“恶法”、“坏法”、“拙法”“劣法”吗?让祖先安息,做子孙的都做不到,与死人争区区六尺黄土,是人都会汗颜,还奢谈什么“公序良俗”、“精神文明”、“仁义道德”?简直就是“以弱天下之民。”

  儒家思想把“治国齐家”并论,为什么?因为连家都管理不好的人,怎么去治国。这是很明显的道理。管理家庭,就是要让家庭成员活在愉快的氛围中,和睦的气氛是关键,家和万事兴嘛。

  治理国家也一样,要让每一个家庭有幸福感,认同你的治理方略。如果人们活在恐惧和愤怒里,哪有幸福可言。恐惧和愤怒是不幸产生的温床。

  现时的殡葬制度把很多农村老人都带到恐惧和愤怒之中了,破坏了他们对“生有所养,死有所葬”的向往。

  而“平坟”的法律规定,则破坏了人们对祖宗灵魂的崇敬,将会使一部分迷信的人无法接受而走向极端,为社会动乱埋下隐患。

  现代提倡的是法治,不是人治。制定一部行政法规,它是“良法”还是“恶法”,检验的标准是它有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维护人权,有没有侵害民主,有没有践踏宪法和现行基本法律。

  实际上良法应该从另一个层面维护社会主要道德规范。

  儒家学派提倡的“仁义道德”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是传统道德规范的精髓。想想看,不是你说它“满纸都是‘吃人’二字”就真的是‘吃人’二字。

  其实,它的很多观点都代表着人类本身的需求和发展。例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孝顺理念,为什么现代人做的越来越差,现在有为母亲割股熬汤的吗?没有。有为母亲尝药的吗?没有。甚至有的人还没当三天贪官,就不知道父母在哪,老家在哪,孝道全无。

  还有养育子女、繁衍后代更是人类作为生物进化过程中应尽的自身义务。儒家总结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既是向全社会倡导孝道,又是向人们宣言义务。

  还有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高度概括了人们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儒家的这些理念,本来就是生活经验的总结,可总有人要说“NO!”

  那么再看看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搞得怎样,我们先来看看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理念。

  这提法无疑算得上超级伟大,那么,经营了几十年,半个多世纪的“为人民服务”,到现代却被人们改写为了“为人民币服务”,多么可悲!

  就因为拜金主义思想普遍形成,所以“为人民币服务”的行为模式就变得自然而简单,变得肆无忌惮。

  所以,官员贪污腐败屡禁不止,反愈演愈烈;黄赌毒滋生蔓延、祸害青少年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民事欺诈、招摇撞骗让人们防不胜防,社会诚信几乎完全缺失,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

  因为,大家都在向“钱”看,真正应验了那句“有钱能买鬼推磨”的情境。

  再看看“学雷锋,做好事”提倡得怎么样?大家试想,现在有几个人真正学习雷锋、做无名英雄呢?学雷锋的不被认为傻冒和白痴就已经很不错了。

  那病倒在路边的老媪无人问津或是无人敢问津,就是例证——这是多么可笑和荒唐的现实。

  还有那大学校园,那是传播精神文明的阵地吧,大学生们投毒者有之、杀人者有之、盗窃者有之,还有利用网络招嫖、说是某某大学女学生者有之。

  “精神文明”到底在哪里?因为找不到具体的内容,空洞得很。如果用儒家的“仁义”那是多么实在。仁义体现在内心,注重内心的修为。

  一个人如果缺乏仁义之德,最终得到的结果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相信你懂的!

  唉,老夫现在读书大不如以前,总是浮想联翩,发散思维太广,以至于不能专心致志,刚才再读《过秦论》时,我已经心有旁骛,再不想卒读了!

  举报/反馈

上一篇:从公输班到《鲁班书》:千古邪书的本来面目
下一篇:全球前20位转化研究者!厦大这位教授入选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