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作文|读圣贤书,做仰望星空的人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3-06-16
手机版

  

  (本栏目与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

  【作文题】

  结合自己所学和所读的文章,从孔子、孟子和庄子这三位圣贤中选择令你感触最深的一位,谈谈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教师解题】

  写这组作文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们由课文出发,思考圣贤之道对我们的影响。这其实是一种思维拓展,也是对学生们思辨能力的一种培养。

  语文学习的目的,不应仅仅是学几篇课文,而应是由此感悟文学、文化的魅力,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更因此成为那个无论何时都“可以仰望星空的人”。

  记得一位博主“意公子”说,如果你关注到她正在讲庄子,多半是因为她最近心情不大好,她要靠庄子“疗愈”一下,而且功效不错。

  而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本下册第一单元开篇就是来自孔子、孟子和庄子的三篇文章,那天跟学生一起品读《庖丁解牛》,学生在分析这篇文章有哪些人生哲理时,提到了“避世”“自由”“静心”“顺其自然”“精神的追求”“浪漫主义”,等等。

  我欣喜于学生们的深度,也跟他们提到了“月亮与六便士”“即使生活在泥潭里,也依然要抬头仰望星空”,以及我之前读过的一本关于魏晋名士的书《在深渊里仰望星空》。

  在这些交流中,我和学生相互欣喜和疗愈。于是,学完三篇圣贤文章后,我让学生们再结合自己的所学和所读,从三位圣贤中选择令自己感触最深的一位,畅谈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学生们写得很用心,我觉得读这样的文章是一种享受。

  (广州市真光中学教师 钟翠婷)

  

  【学生习作①】

  未闻牛哀鸣

  文/王诗琦 广州市真光中学 高一(1)班

  “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至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只因亲眼见到牛的悲伤却未见到羊的悲伤,齐宣王于是留下了牛,用羊替代牛去祭钟。这便是“以羊易牛”的故事。

  其实,羊也在殿堂下彳亍、悲鸣,控诉着生活的艰苦、窘迫,但齐宣王听不见;可他留下的牛在劝慰、谋划,他却是不想听见。比如孟子就是其中的一头“牛”。

  孟子或可谓是牛群中最尖锐的一头牛,也是最厌战的一头。齐宣王不明白“霸道为政”为何会遭到孟子的奋力抵抗,也不明白他“民贵君轻”的思想从何而来,更不明白他那些仁与义的执念。

  但正是他盲目的礼遇,让孟子逐步走入这卡夫卡式的悲剧——他既盼着仁政能实现,又一天天地失望。他放不下信念,于是抱着信仰,拖着“执念”一直走到死亡。

  我特别喜欢他身上的这种悲剧色彩。

  齐宣王未能听到孟子这头“牛”的哀鸣,可远隔千年之外的我们却听见了这头“牛”内心的声音。

  他用尽一生,试图告诉我们的是:即使理想可望不可即,也可以与信念相伴过余生。于是,我看着他处处碰壁却依然“尖锐”,再看看我自己,当处处碰壁时,也忽然就有了“尖锐的勇气”。

  【学生习作②】

  仁者天地心

  文/杜俊言 广州市真光中学 高一(1)班

  何谓“仁”?最先提出这个观点的哲学家孔子在回答弟子樊迟的提问时,言简意赅地回答了“爱人”两个字。

  百年之后,孟子将儒家的核心思想“仁”定义为“仁者爱人”,从此,“仁”便成为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被一代代读书人反复讨论。

  “仁”是什么样的?世界上真的有人能一生奉行“仁”吗?在现实世界中,或许“仁”只是我们对最高道德标杆的一种理想追求。当我在认真思考时,我看到了丰子恺先生的一个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他对“仁”的理解。

  故事说,一个军官为躲避战乱来到了一个叫赤心国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有一颗“赤心”。他们中只要有一个人感到冷,其余有“赤心”的国民就都会感觉到冷。所以在这个国家,没有人会去偷衣服。

  在这个国家中,国王的赤心最大,官员次之,民众又次之,所以国王会最先感受到人民的疾苦,然后举全国之力去帮助他。军官在回到现实生活中后,也想将这个世界改良得像赤心国一样。但故事的结尾是:他到现在还在努力考虑,究竟如何可以做得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仁者爱人”的一个要义就是感同身受。这种感同身受,便是“爱人”的前提。

  在我看来,这是孟子的“仁”的基本内核。因为“仁”之一字,本就代表着无微不至的感受力和细致入微的洞察力。有个成语叫作“麻木不仁”,可见“麻木”就是“仁”的反面。

  诚然,正常人是长不出“赤心”这种器官的。但是,作为一个人,只要我们对自己同胞有“感同身受”的能力,便可称之为“仁”了。

  《孟子》中并没有更加精确的对“仁”的定义。不过孔子在晚年时曾说过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可以视作是对“仁”的一种阐释。

  然而,“仁”并不是一种能轻易获得的能力。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劝齐宣王行“仁政”,然而,春秋战国时那些成功的君主,乃至后世大多数君主,又有几位真正在行“仁政”呢?

  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我们并不需要事事遵循“仁”,但正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有时候“仁”不是叫你心慈手软,也不是让你大爱无疆,只是要求你站在别人的角度多想一想罢了。

  在谩骂别人之前,不妨多从被骂者的角度想想;想埋怨别人之前,试想下自己如果在做同样一件事时,会不会也可能做得很糟糕?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多一点包容,多一点友爱,“仁”自会来到你身边。

  仁者天地心,此心可察万物,可悉万事,可容万人,可爱众生。

  【学生习作③】

  无题

  文/陈信睿 广州市真光中学 高一(1)班

  一

  人死后归于虚无,蝴蝶也是。

  简媜的书上写:“传说花与叶永不相见的红花石蒜,绽放时犹如一条猩红小径,引魂入冥界。”红花石蒜更常用的称呼是“幽灵花”或是“彼岸花”。作为一只大限将尽的蓝羽蝶,我栖在红花石蒜的花苞旁,敛起蝶翼,静待花开。

  闻到花香之时我将灵魂出窍,追忆前生,这是蝶生最后的梦。

  我梦到北海。

  北海海面翻腾着一条大鱼,忽然腾飞,幻化为大鹏鸟。鹏鸟背上躺着一个人,忽起身高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然后俯身跃下,得彩云托着飞到我面前。刚落地却躺下了,昏睡过去。梦话伴着鼾声“呼——到底是我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我?呼——”

  蝶生于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于是我飞入冥界,因为是一只蝴蝶,所以轻松绕过十殿阎罗,以及孟婆汤;又因为对人类的世界过于好奇,所以我偷偷溜入了人间的轮回门。

  由于前世是一只蝶,只能以梦的形式寄托灵魂于某个人的体内。

  我看上了一个外形似树的少年,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于是“啾”一声钻进去。果然,转世轮回马上生效,他立刻恹恹欲睡,接受蝶生记忆。同他的灵魂融合后我才知道,我挑错了转世的时间,竟让他在几千年后梦忆我的前生。

  二

  怎么和那梦蝶的周生一样,梦到了蝴蝶,但也梦到了庄生?还是说庄生在两千多年前梦到了现在的我?

  庄子,唯一救赎我的先哲。他言“依乎天理”,言“顺其自然”,身于樊笼中,又如何活出逍遥自在的模样呢?抛开功名利禄,活着就只是为了活着,离合注定,你定悲欢。这才是庄子教会我的。

  怀念过去的人永远活在过去,憧憬未来的人永远活在未来。那么,当下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例如离散分别,我以为的当下,是庄子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整天都为了不满足的过去而懊悔或是为了未知的将来而提心吊胆,这样活着太累。

  如此,不如顺其自然,活在当下。(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

  校对 | 朱艾婷

上一篇:上海即将再建一所科技大学,中外合办,拥有独立法人资格
下一篇:新出!可入编制!郑州面向社会招807人!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