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青海“山海”相携 深耕协作之缘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3-08-18
手机版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江苏与青海,虽相隔两千余里,却镌写了一段段“山海”情谊。多年来,江苏和青海通过两地互访、产业协作、结对共建、劳务协作、教育帮扶、社会帮扶、干部交流等方式,凝智聚力、倾注心血,开辟出了一条精准帮扶、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东西协作创新之路,奏响一曲共同富裕“协奏曲”。

  变“输血”为“造血”,产业协作展“丰”景

  在西宁市湟中区西堡镇的生态奶牛养殖基地,50位转盘式挤奶设备尽显“高端”,1242头荷斯坦奶牛在自己的超豪华“大平层”内悠闲地享受着“营养餐”。这里是青海省投资体量最大的东西部协作项目,也是青海省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奶牛养殖项目,打通了奶牛养殖的上下游产业链,带动了一方群众增收致富。

  变“输血”为“造血”,展东西部协作产业“丰”景,近年来,江苏、青海两省不断加深东西部协作合作力度,2023年,新引进企业7个,到位投资3.2亿元;安排东西部协作资金5.06亿元、实施134个项目支持青海发展产业项目,占全年东西部协作资金的59%……立足“江苏所能”找准“青海所需”,苏青两省围绕基地建设、精深加工、产销衔接、品牌培育等关键环节,项目化、产业化、品牌化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助力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全力擦亮青海农畜产品绿色有机的金字招牌。

  助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不仅在体现在超半数的资金占比上,更体现在江苏援青队伍不断地思索中,结合实际,思项目、思技术、思发展,在青海6个市州24个县区开展全方位调研,形成了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实现精准帮扶,江苏精准谋划,助力青海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江苏在以农区为主河湟谷地的西宁市、海东市,将目光聚焦在蔬菜、水果和特色种养殖,以牧区为主的海南州、黄南州、果洛州、玉树州,着力主推牦牛藏羊产业,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种养大户的发展,着力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多元化发展,并积极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农牧产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实现田园养生、研学科普、农耕体验、休闲垂钓、民宿康养等休闲农业新业态发展,让乡村振兴产业蓬勃发展。

  架“桥梁”,促“牵手”,人才协作绘“智”笔

  2023年4月24日,江苏农牧、医疗、教育等领域8人专家团走进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在尖扎县第二民族中学的教学楼里,来自江苏省华罗庚中学的高级教师王景花正在讲授一堂《减数分裂》生物示范课。作为江苏“组团式”援青教师的一分子,王景花一来到这里,就深刻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示范课上王景花讲得细致,学生们听得入神,短短40多分钟的示范课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还想听!这样学习知识太有意思了!另一头,在尖扎县坎布拉镇直岗拉卡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里,一次别开生面的番茄平衡施肥技术现场教学与交流活动将教与学的浓厚氛围掀到了高潮。

  一堂示范课、一次农技现场教学、一场义诊服务,组织开展的“江苏专家青海行”活动紧扣尖扎县在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中的发展堵点、痛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破题,人才协作帮扶再次拉近了苏青两省的距离。通过这种形式深入基层,老师“沉浸体验式”教学,医生“聚焦问题式”义诊,农科专家“小中见大式”讲解,人才深入基层答疑解惑,

  “江苏专家青海行”只是江苏人才协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苏青东西部协作人才工作不断完善指导决策机制,制定分工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职责分工,全程指导帮扶团队制定系统的工作方案,在青的江苏专家常态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人才协作和“组团式”人才帮扶工作,深入帮扶医院学校帮助协调解决柔性支医支教人才引进、软硬件建设、职称评审等实际困难问题。

  架“桥梁”,促“牵手”,苏青两地人才协作工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支援帮扶工作机制的意见》,将东西部协作选派干部人才纳入全省援青干部人才管理服务体系,提供相应食宿、培训、医疗保健和享受高原补贴待遇政策。协作挂职干部全部分管(协管)东西部协作工作,主要精力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协作干部人才“传帮带”作用,加大本土人才培养,2023年以来,启动实施“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已举办各类培训班63期,培训干部人才5469人次。

  整合教育医疗帮扶力量,深化名校名院“大组团”、专家博士“小组团”帮扶模式,西宁市与南京市合力推进“三百”行动,海东市与无锡市共推医疗领域专家师徒“结对子”,常州市与海南州共和县扶智扶志结合“拔穷根”。目前,江苏省集中人才“组团式”帮扶西宁、海东和海南州共和县42家教育医疗等机构,培育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助就业,解燃眉,劳务协作暖人心

  “心里踏实了!”坐上赴上海返岗复工“点对点”免费直达航班的洛桑卓嘎笑呵呵地说,“工作有保障,心里更踏实。”

  洛桑卓嘎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人,两年前职校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直待业在家。“得益于东西部协作,我才有了今天走出去的机会。”原来,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洛桑卓嘎也因此被人社部门推荐到上海一家餐饮公司,从事餐饮管理工作。“工作人员认真询问我们就业意向,又安排好专机送我们去工作。这样的举措令人安心。”洛桑卓嘎说。

  在青海,跨出“家门”实现就业的不只洛桑卓嘎一人。

  在无锡市锡山区建成无锡市首个东西部劳务协作基地,服务大厅内接待大厅、职业指导区、网聘区、洽谈区、活动区、直播间等分时分区功能区域一应俱全,可直接提供用工信息发布、线上线下招聘、自媒体直播、职业技能与岗前培训、政策咨询与宣传、职业就业辅导等多种服务,揭牌运营以来,已举办线上线下20余场招聘会,提供6000多个岗位,岗位类别涵盖快递、家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美团外卖员等多种岗位。

  在家学技能,“出门”能就业。采取“订制式”劳务协作举措,是这些年无锡市惠山区与平安区两地也为保障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效举措。针对以往劳务协作中出现的输出不精准、务工人员劳动技能不足、劳务收入不高、不能持续稳定就业等问题,结合实际积极协调两地就业部门和相关单位,实施企业需求+定岗培训+就业+入职后管理的“订制式”劳务协作。由平安就业部门委托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在无锡市对接有用工需求的企业,按照提供的用工需求,在平安区招募务工人员,特别是脱贫群众。针对务工人员实际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并组织参训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最后组织拿到技术资格证书且有外出务工意愿的人员与无锡企业签订用工合同,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

  一直以来,苏青两地持续品牌打造,组织走访江苏用工企业,开展助企暖企活动,主动了解青海务工人员情况,需求更多合作,进一步推进劳务协作走深走实。通过广泛宣传“青海拉面师”“宁姐月嫂”等劳务品牌树立起来了,通过举办劳务培训班、开展“春风行动”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举办“雨露计划+”大型线下招聘活动,2023年以来,帮助新增劳动力就业2133人,其中到江苏就业1055人。

  走出去,市场广,消费协作结硕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下单可别迟,优惠就在此”“大家知道吗,这慕容古寨酒背后还有一个历史故事”……这是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山风景区官方直播间一场主题为“秘境湟中,高原臻品”消费帮扶直播带货活动,吸引了近万名网友观看。牦牛肉、菜籽油、枸杞芽茶……来自青海的农副产品借助“云端”力量走向全国,两个多小时,平台总成交额超30万元。

  登高望远,在消费帮扶之路上,苏青两地积极对接,精准发力,激活内生动力,做好“市场文章”,加速农特产品“走出去”,让消费帮扶的成效更显著。以“直播带货”为代表的消费新模式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帮助基层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也是“苏青”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的一个缩影。从疏浚到解困,从帮销到促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路上,大力推进消费帮扶的意义愈加凸显。

  据统计,2023年以来,江苏青海两地消费帮扶销售青海农牧产品已超过1.3亿元。一项项政策、一连串数据背后,是消费帮扶从“短期帮扶”到“长期助跑”的理念转变,也是东西部协作在消费帮扶实践中的又一次精准发力。

  从产业扶持到文化传播,帮扶内涵愈加丰富,带动效果更加多样。乘着东西部协作的快车,苏青两地牢牢把握“帮”与“扶”的关系,既扩大规模,又注重质量,推动消费帮扶不断提档升级,为高质量发展蓄力。

  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副领队胡宏说:“消费是生产的动力,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举措,既关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也关系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下功夫推动消费帮扶借力新产业、新业态,在生产端、销售端提档升级,让更多、更好的青海名特优产品走出去,是苏青东西部协作同心合力推进消费帮扶助农、惠农、富农的共同目标。”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王雯静 见习记者李春剑)

上一篇:举报电话公布!在江苏发现非法社会组织,请立刻投诉
下一篇:媒体解读:江门市推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