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江门市推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3-08-18
手机版

  图片

  01

  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

  构建大招商格局

  招商引资是地方抓经济、强产业的有效手段。为推动高质量招商引资,江门铆足了劲。《若干措施》指出,要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市政府主要领导、各分管市领导以及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加大招商工作力度。深入实施“链长制”,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招商引资工作总召集人,分管招商的市领导为第一召集人,其他有关市领导为各相关产业链召集人,牵头联系1个以上招商引资大项目,深入开展挂点服务,共同推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施。要做到“一把手”亲力亲为研究部署、带队招商、参与重大项目洽谈,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招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上率下推动形成各级各部门关心招商、支持招商、服务招商、参与招商的强大合力,共同推动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和投产。

  《若干措施》还强调要构建大招商格局。充分发挥各属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国企资源优势,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凝聚招商合力,形成“大招商”局面,明确了各有关单位具体分工。同时,将健全市县一体的招商体系,聚焦我市主导产业集群及产业链和县(市、区)特色产业,实施市县联动一体化发展,构建市县优势互补、梯度布局、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投资商到一个地区投资,越来越注重当地的产业配套和产业的聚集效应,即产业链的形成状况。《若干措施》指出,要聚焦培育重点产业链,着力开展链式精准招商。结合我市15条重点产业链,加强产业研究,提升产业链分析研判能力。巩固加强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现代农业与食品3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培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2个产值超千亿元的战略性产业集群。不断更新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招商图谱,不断完善产业招商地图,挂图作战、按图索骥,并针对重大产业项目制定个性化承接方案。深度挖掘本地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资源,积极开展“以商引商”“靶向招商”,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同时,深入实施“科技引领”工程,增强对科技创新要素的吸引;依托绿色资源禀赋,大力开展文旅、农业招商;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吸引建筑企业积极参与城市建设。

  航拍江门。江门日报记者  周华东 摄

  02

  建立“招商合伙人”制度

  优先满足优质重大项目落地需求

  要在新一轮的招商引资大潮中,发挥优势,抢得先机,必须及时调整招商引资的思路。《若干措施》提出,将多措并举提升内外资招引质量。一方面,聚焦外部优势资源,开展市场化招商。例如建立“招商合伙人”制度,设立市场化招商专项经费,广泛搭建招商信息渠道,大力开展中介招商、委托招商,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招商引资工作;依托国家级商(协)会、行业领军研究机构、专业招商中介组织、拥有丰富投资经验的投资机构,以及各类大型展会平台进一步拓展招商信息获取的渠道,鼓励优质企业加大对我市高端制造领域投资。

  同时,聚焦配优驻点招商队伍,强化驻点招商。我市将统筹共享全市招商资源,紧盯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成渝、华中等重点区域,以上海、北京、深圳、重庆、武汉等地为中心设立驻点招商联络处,大力拓展招商渠道,与驻地有关行业商(协)会、财经媒体、基金、券商、投行、投资咨询机构、投资促进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建立联系,确保常态化至少10支招商队伍在外开展驻点招商。搭建驻点招商大数据平台管理系统,信息化督导驻点招商工作。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驻点招商,在经济发展“第一线”考察锻炼干部。

  《若干措施》还提出,我市将聚焦联通海外优势,提升外资投资水平;聚焦城市形象、品牌推广,提升江门知名度和美誉度;聚焦制造业产业发展,巩固企业生产经营创新发展基础;聚焦招商人才引领,提升“招好商”支撑力量。强化要素保障是让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的关键。《若干措施》强调要强化招商项目落地支持。例如,强化招商服务保障,分级分层建立重大项目服务专员制度,每一个重大项目一个服务团队,设立一名“项目服务专员”实行“一抓到底”,确保项目洽谈、落地、建设、投产全流程闭环管理和服务;强化招商服务意识,为重大项目设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进一步精简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服务,落实“承诺制”“容缺制”,加快项目落地步伐。

  同时,强化生产要素保障,不断优化“规划引领项目落地,项目决定资源配置”机制,充分调度全市可用土地指标,优先满足亩均产值高、单位创税能力强、带动能力大的重大项目落地需求。对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由省、市联合统筹保障用地指标。对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现有制造业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值得一提的是,《若干措施》强调要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加大对新投资引进重大项目及存量优质企业高管、骨干人才的薪资奖励,加大重大项目人才安居保障,2023年全市产业园内新增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3000套(间),符合条件的产业人才未成年子女100%安排入学,解决产业人才的安居和子女教育问题,为来我市创新创业的各类人才开辟“绿色”通道。

  此外,我市还将强化财政资金、金融工具保障,进一步优化各项机制、优化考评激励,强化组织工作保障。

上一篇:江苏青海“山海”相携 深耕协作之缘
下一篇:「寻味中华|戏曲」演绎莫里哀喜剧 京剧舞台中西融会开“洋腔”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