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知名表演艺术家在上海逝世,她的首演作品传遍大江南北,无人不晓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3-09-03
手机版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上海评弹团获悉,评弹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评弹代表性传承人余红仙,8月19日上午6时18分在华山医院去世,享年84岁。《蝶恋花·答李淑一》由余红仙首唱,传遍大江南北。2014年,余红仙获得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余红仙,1939年生,小时候常随父母到天蟾舞台观看周信芳、盖叫天等的演出,还从电台收听越剧、沪剧、滑稽戏等节目。她有位邻居是沪剧名家石筱英的妹妹,余红仙很想跟石筱英学沪剧,石筱英也看中了她。但由于家庭经济拮据,父亲建议她学评弹,因为说书不需要多少行头。

  1952年,余红仙拜评弹老艺人醉霓裳为师。当时,先生试她嗓子,余红仙唱的就是沪剧《碧落黄泉》中的“志超读信”。嗓子明亮的她把沪剧唱得有板有眼,但评弹能不能唱好呢?先生先以蒋调《战长沙》为她开蒙。余红仙学得认真,唱得也动听,老师这才正式收下她。年过半百的醉霓裳擅长说唱弹词《双珠凤》。勤奋好学的余红仙不久就与老师、师姐拼档演唱《双珠凤》。她还与王再香拼档,得其辅教,提高书艺,说过《钗头凤》《贩马计》《杨乃武与小白菜》等长篇弹词。1960年底,余红仙加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团,与陈希安、徐丽仙、蒋月泉、杨振言等拼档演唱《党的女儿》《双珠凤》《夺印》《描金凤》等。

  在评弹走向全国的历程中,“诗词谱唱”的形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评弹表演艺术家赵开生谱曲、余红仙首唱的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就是其中最经典的代表之一。2007年11月,余红仙从艺55周年专场演出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行。《解放日报》发表《余红仙:唱不倒的金嗓子》,详细回忆《蝶恋花·答李淑一》诞生过程。

  1958年,余红仙第一次演出《蝶恋花·答李淑一》是在西藏书场,唱完后下面观众一片静默,隔了六七秒钟,下面才“哗哗”鼓掌。赵开生、余红仙这才放下心来。《蝶恋花·答李淑一》融合蒋调、丽调、俞调、薛调等多种流派唱腔的旋律,很有新意。1960年夏季集训后,他们在周云瑞、徐丽仙、张鉴国等前辈帮助下,对《蝶恋花·答李淑一》修改加工,使演唱更富激情。

  1960年,余红仙去锦江小礼堂演唱《蝶恋花·答李淑一》,陈云听后非常赞赏,刘少奇也在演出后与她亲切握手,周总理更是多次听她演唱《蝶恋花·答李淑一》,并称赞曲子谱得好,唱得不错。1961年1月22日,经过音乐家黄贻钧、司徒汉等人的精心编配,《蝶恋花·答李淑一》被搬上了交响合唱舞台,在上海交响乐团的伴奏下,在上海合唱团数百人的伴唱下,由余红仙独唱,《蝶恋花·答李淑一》就此享誉全国。

  赵开生曾回忆,李淑一也找到他,并且告诉他,自己曾经不止一次在毛主席的书房中看到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唱片。评弹艺术也通过这部作品的流传,拥有了更广泛的听众。

  1960年12月,余红仙参加了上海人民评弹团,这成了她艺术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人民评弹团名家云集,余红仙如鱼得水,先是与陈希安拼档《党的女儿》,继而与徐丽仙合作《双珠凤》,接着又与蒋月泉拼档现代长篇《夺印》,还参加《人强马壮》《红梅赞》《晴雯》《点秋香》等多部中篇评弹的演出。在名家指点下,她的演唱艺术日趋成熟。

  余红仙的弹唱既有蒋调的雍容醇厚,又有丽调的委婉柔美,既有琴调的欢快跳跃,又有俞调的一波三折,形成自己独有的刚柔相济、热情奔放的艺术风格。陈云多次聆听她的表演,并谆谆嘱咐,评弹要支持新作品,坚持出人出书走正路,给了余红仙深刻教育和巨大鼓舞。

  1997年,余红仙当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并出任上海评弹团艺术指导。她热心为上海和国家艺术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主动热情、认真公正参与上海评弹团的建设,让学生们留在自己家里跟着学,从听录音起步,然后一丝不苟为她们讲解、排书、教唱。学生吃住在老师家,要交伙食费,她硬是分文不收。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诸葛漪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晓川

  举报/反馈

上一篇:省实白云(永平)校区9月迎首批440名新生 记者实地探营
下一篇:雅思6分能听懂美剧吗 雅思6分难考吗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