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丨巢湖蓝藻去哪儿了?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生机盎然的巢湖湿地。(包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秋日清晨,八百里巢湖水天一色、飞鸟翔集。天刚亮,今年61岁的蓝藻打捞工作人员孟凡周就开着小船出发,沿着湖岸线开始巡查水面的蓝藻情况。

  合肥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被称为“城市之肾”,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功能。近年来,合肥将巢湖蓝藻防控作为巢湖综合治理重点任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系统推动生物多样性提升和生态湿地修复。

  除了巢湖岸线巡查,孟凡周还负责深井控藻平台的维护。“深井有80米深,蓝藻被高压处理后细胞壁破裂失去活性,沉入湖底成为鱼虾的食物,就不会再浮在水面产生异味了。”孟凡周说,一台深井平台每天可以处理10万立方米的藻水,处理能力比之前的蓝藻打捞平台提高了约30倍。

  “我们沿岸目前有几十只打捞船,还有快艇和打捞平台,在岸边设有阻藻围隔。最多的时候一天大约要处理45万立方米的藻水。”巢源公司蓝藻事务部负责人许道童介绍,如遇蓝藻爆发时,除了深井控藻平台以外,还可采取其他多种辅助措施。

  防控蓝藻,不但要治标,还要治本,要从湿地整体的生态环境入手。自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以来,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对湿地予以保护和恢复。“我们先后栽植了池杉、乌桕、女贞等近10万株,种植地被8万平方米,水生植物3万余株,累计完成湿地修复面积5000多亩。”合肥印象滨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元胜说。

  经监测,2021年巢湖首次出现蓝藻时间较2020同期推迟56天,累计面积减少84.4%,藻密度下降58.9%。2022年,水华发生累计面积为543.76平方千米,同比下降53.4%,藻密度下降14.2%,实现了历史性无蓝藻爆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自2021年至今,巢湖已连续两年多基本实现沿湖蓝藻无明显异味。

  经过修复后的湿地,不仅蓝藻水华得到基本控制,今年上半年,全湖水质还一度达到Ⅲ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此外,鸟类的种群数量和植物种类也逐年增加。2021年4月,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时隔约20年再次重现湖滨湿地,2022年,湖滨湿地首次发现安徽新纪录种小滨鹬。(戴月婷)

  

  10月16日,巢湖沿岸的深井控藻平台。

上一篇:区位优势成发展竞争力,常州“中轴崛起”
下一篇:临沂13岁少年,被查处!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