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男女设置课程?优秀的品质不分性别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2-12-16
手机版

  作者:寻 彧

  据媒体报道,有全国人大代表表示将提交《关于在“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中注重性别差异化教育的建议》。建议认为,在“五育并举”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差异,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真正让“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该话题引发网民热议。有网友表示支持,“男就是男,女就是女”,但更多网民认为,对于学生的性别差异化教育可以引导,但不能强制,更不能因为不同而歧视。

  按照建议所言,当前,不少男生表现出做事畏缩、依赖性强,个性喜静怕动、胆小无主张,缺乏冒险、勇敢和探索精神以及自信心不足等与传统“男子气概”相悖的气质特征,会引发社会、家庭担忧。但是,“做事畏缩、依赖性强、胆小无主张、自信心不足”等问题不仅对男生发展不利,放在女生身上也是不健康的状态,如果把它们统统归为与“男子气概”相悖的气质特征,是不是意味着女生就可以依赖、胆小、缺乏冒险和勇敢精神呢?这样的界定显然是片面的。

  针对性别差异化教育,建议还提出了一些举措,比如“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针对不同性别开设差异化课程,引导男生更多地参加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引导女生更多地参加有助于增强柔韧性的运动”等。帮助学生了解生理、心理健康知识的建议或还有一定意义,但“针对不同性别开设差异化课程”就离谱了。在体育运动上,男性和女性只存在体能上的差异,不存在项目上的适不适宜。打篮球还是练瑜伽,应该是学生出于个人兴趣的选择,何来男生适宜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女生适宜柔韧性运动一说?按此说法,当男生强壮、勇敢,擅长篮球、足球,女生柔美、秀气,专攻体操、瑜伽时,便是“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了吗?以这样的标准定义男生和女生,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自然、健康的性别审美观念呢?

  以外在去衡量男女之别,用课程去强化性别差异,如此举措,非但无法健全学生人格,恐怕还会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甚至进一步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加剧性别歧视。“像男孩”“像女孩”更像是带着有色眼镜以貌取人。男性和女性只是生理词汇,除了生理构造外,没有什么不同,不论勇敢坚强还是细心温柔,从来都不是专属于某个性别的特质,而外形着装,更是千姿百态,不应成为判断、限制性别的准则。

  应当看到,培养男生“男子气概”的说法,实际上是出于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切,希望青少年增强体质,成为坚韧不拔、自信阳光、有责任感的人。但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男人和女人,优秀的品质不论男生女生都应该具备。

  正如网友所言,“男孩可以爱红妆,女孩也可以好武,但所有孩子都应该坚韧”。身处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应该多一些包容,兴趣爱好和性格气质不能作为评判学生人格品质是否健全的标准,拥有健康的体魄、充实的大脑和美好的心灵,才应该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寻 彧)

上一篇: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关于公布我省2022年春季新增初中教材零
下一篇:你好,新学期!武汉百万中小学生迎来开学季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