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大运,疫情防控“黑科技”亮相成都这场对接会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2-12-17
手机版

  具有抗新冠病毒功能的植物基纳米喷雾、打火机大小的新冠一体化核酸检测盒……3月24日,科技赋能大运专场对接会在蓉举行,来自智能智慧、疫情防控等领域的20项硬核科技亮相。这些有望服务大运会的“黑科技”,将助力成都呈现一场更精彩、更安全的大运会。

  对接会上,成都大运执委会市场开发和活动策划部发布了《成都大运会绿色科技、人工智能场景品牌合作机会清单》,共包括2大方面、14大类别。一类是智能智慧类,包括环境清洁、消杀服务、测温防护、颁奖仪式、体育展示、娱乐空间、安防系统、接待咨询、导览系统和医疗保健十大智能智慧应用场景;另一类是防疫防护类,涉及防护、消杀、消毒、测温四大类用品。这也将为更多成都科技企业与世界综合性赛事精准接轨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

  同时,现场特别设立了项目展示区。在项目展示区,围绕大运会具体场景需求,相关科技企业与大运会服务部门与专业机构进行了精准对接。成都大运会对赞助商企业设置了“四大赞助层级”,推出了“十大权益回报与服务”,将为成都大运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次活动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主办,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开发活动部、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信息技术部协办。

  诸多硬核科技产品“集结”>>

  项目展示区内,诸多硬核科技产品“集结”。记者注意到,不少项目都与疫情防控相关。

  ·新冠一体化核酸检测盒

  将鼻拭子取出后,放进检测盒,并将卡扣取下,像打火机一样轻轻按一下盖上密封帽,通上电后,等待30分钟左右。检测结果以卡盒上的亮灯形式呈现。

  “通过这个打火机大小的小仪器,自己在家就可以进行核酸检测,非常方便,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也可以轻松使用。”现场,成都万众壹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演示了新冠一体化核酸检测盒。

  工作人员介绍,核酸检测盒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突破现有核酸检测中“仪器+试剂”配合的传统模式,整合样本制备、扩增及检测三个步骤于一个打火机大小的检测盒中,借助恒温扩增技术经特殊工艺处理,将核酸扩增所需的试剂通过冻干处理预装在检测盒中,大大减少样本预混和加样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人为失误,也杜绝了核酸产物的污染。

  检测盒之外,该公司研发的可随身携带的新冠病毒核酸测试读取仪也一同亮相。

  ▲读取仪(右)

  读取仪外观呈一个圆形,拳头大小。现场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一款Mini掌上读取仪,原理和检测盒类似,放入样本后,由指示灯快速判别,30分钟即可完成测试获取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读取仪可以重复使用。工作人员比喻:“读取仪就像一只刮胡刀,样本盒就像‘刀片’,测试时只需放入样本即可,可以灵活应对现场即时精准检测。”

  目前,两款产品研发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和相关合作方进行医疗器械注册证申报工作。

  ·新冠病毒高敏荧光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操作简单、快捷,15分钟出结果。”成都海关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海关技术中心申请了成都市重点研发支撑计划“成都口岸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并联合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致力于将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检测技术成果应用于大运会疫情防控,以科技助力大运会。

  据了解,项目组采用镧系高敏荧光微球做标记示踪物,结合新冠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层析技术,研发了新冠病毒高敏荧光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及配套设备。

  “镧系荧光检测法灵敏度高于胶体金法5~10倍,能稳定检测出ct值35以下样本,还避免了胶体金法直接肉眼观察的主观性。”该负责人表示,通过仪器读取结果,数据实时上传,可与大运会疫情监测平台连接,实现结果及时传递。

  此外,项目组还研发了可用于居家自测的胶体金抗原检测试剂盒,已完成临床验证,并向欧盟申请了CE认证。

  ·抗新冠病毒纳米喷雾

  ▲抗新冠病毒纳米喷雾

  “和普通酒精喷雾一样,简单喷几下,就可以在皮肤、物体表面等形成纳米薄膜,快速实现致病微生物的消杀。”邦家生物科技CEO何云翔博士介绍了一款对新冠病毒具有消杀功能的植物基纳米喷雾。

  该喷雾通过简单喷涂于任何物体表面,如公共场所高频接触部位(办公室桌面、水龙头、电梯按钮、门把手等),以及各种防疫材料表面(包括口罩、防护服等),便可实现新冠病毒与致病细菌的消杀效果。“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喷涂之后,可以形成一层肉眼不可见的纳米级涂层,实现长效对病毒与细菌的消杀作用。”

  该技术由四川大学生物质纳米材料和界面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专家郭俊凌教授团队联合哈佛大学、麻省理工、湖北疾控中心病毒所共同完成。他们经过反复实验,利用一种用于皮革制造的大宗类植物提取物——植物多酚(植物单宁),开发了一种低成本、安全可靠、天然环保、操作简单以及对新冠病毒具有超强消杀能力的纳米喷雾剂,该技术发表于环境领域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危险材料杂志),并由郭俊凌教授及华西医学中心张曜耀医生共同创办的邦家生物科技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据了解,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进入试工业化生产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年内正式上市销售,定价将位于目前市面上常用消毒剂价格区间范围内。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摄影报道

  编辑 陈怡西

上一篇: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决议公告
下一篇:小分子抗原制备及偶联 小分子抗原检测科普飞凡张同学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