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安徽省中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巡礼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0-12-24
手机版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实现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紧紧围绕建设美好安徽的大局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直面并聚焦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在完善体制、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健全体系、改善条件、提高质量等方面形成了许多符合省情、具有特色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创新体制机制,转换发展动能

创新省市统筹管理体制。随着我省皖江、皖北、皖南、大别山等区域板块相继进入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的规划和发展呈现出区域化特征。作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为实现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同频共振, 2016年,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出台《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市级统筹的指导意见》,探索建立职业教育省市统筹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强化省、市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充分发挥市级政府的重要主体作用,扩大市级政府统筹权,各市政府负责统筹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落实。通过管理体制的调整,职业教育集约发展、内涵发展和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明显增强。2020年,全省有中职学历教育招生资质的学校有263所,截止目前招生33万人。

推动区域内各类职教要素资源整合。加大市级政府统筹力度,推广金寨等地经验,整合区域内各类职教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要素资源,形成集合效应。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支持职业院校面向各类群体广泛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多年来,我省中职学校每年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近30万人、面向各类群体开展职业培训逾80万人次,其中面向企业职工、退役士兵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年均近40万人次,面向农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年均10万人次,有力服务了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完善督导考核激励机制。出台《安徽省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及其《指标体系》,将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列入市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明确市、县(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建立职业教育真抓实干激励机制。省级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校企合作推进力度大、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市予以政策激励和资金倾斜。2019年以来,合肥、蚌埠、铜陵、滁州4个市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受到激励表彰。

先行先试,提升办学水平

率先在全国推进中职布局结构调整。省教育、发改、财政等部门联合推进职业教育优化布局结构,通过专家咨询、审核答辩等方式,逐市指导各地编制区域内中职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规划。采取季度通报、逐县督查、工作约谈、督导考核、会议推进等举措,加强督查,推进规划的落地实施。5年来,通过职业教育市统筹、县整合,全省中职学校共撤销、合并、转型119所,亳州中药科技学校、安徽金寨职业学校、黄麓师范学校、蚌埠职教园区、合肥职教城等一批高起点、上水平的学校(园区)相继建成。各地各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接产业需求,建立完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和预警机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5年来,共取消不适用的专业点903个,增加专业点 512, 我省中职学校专业布局基本实现了专业群对产业群的全覆盖。

率先在全国统一规范中职学校类别名称。2017年底,完成全省各类中职学校类别名称规范工作,将各类中职学校统一为普通中专学校,实现在学费标准、编制标准和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政策统一,为我省中职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办学能力提升提供了政策保障,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和办学效益显著提升。率先在全国建立全省统一的中职网上招生录取平台。改革中职招生录取制度,自2016年起将全省各级各类中职学校、五年制高职、技工学校的招生宣传、志愿填报及录取工作全部纳入省中职网上招生录取平台进行操作和管理,打破生源封锁,规范招生管理,推进招生公平公正,进一步净化中职招生环境、破除生源封闭和防止有偿招生。近年来,在全国中职招生规模总体下降和初中毕业生生源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我省中职招生规模保持稳定,每年招生超过30万人,完成教育部下达的招生任务。

创造性实施中职质量提升计划。与国家职业院校质量提升计划相衔接,坚持规范管理和内涵建设有机结合,整合全省各类职教专项资金和建设项目,2016年启动实施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经过连续四年的建设、跟踪指导、评估推进,中职质量提升工程 6大类957个入库项目中,已有926个达到建设标准,合格率达96.8%,通过项目建设引领带动中职学校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

校企合作,增强办学活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大力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我省在政策、平台、改革、联动等方面积极探索,出台安徽省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和产教融合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鼓励地方开展混合所有制、股份制办学改革试点,推动各地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依托行业主管部门成立覆盖主导产业的9个教学指导委员会;组建42个省内职教集团和长三角国际商务职教集团;我省入选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设省份,合肥市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设城市;马钢集团入选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重点培育名单。我省遴选确定127家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培育企业。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连续举办10届职业教育校企对接活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成果展示、典型案例评选等活动,积极搭建广阔平台,着力推进政、校、企联动。目前,全省74所高职院校和241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参与企业3272家。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国家、省、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中职学校149所。遴选校企合作省级示范基地、示范校180家(其中企业124家、职业院校56所)、省级示范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培育单位10个,集团化建设迈出“高质量”和“一体化”发展的新步伐。铜陵大江职教集团等一批示范培育单位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凸显。临泉经济技术学校、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等一批学校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大胆“试水”以混合所有制形式联合办学,职业学校办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1+X证书制度试点稳步推进。从2019年开始,我省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稳步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并设立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协调推进办公室,加强工作统筹协调。目前,全省已有1+X试点学校189所 ,其中中职学校104所,参与试点学生数已达2.9万人。通过试点,深化了学校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变革。

多年来,我省中职学校每年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近30万人、面向各类群体开展职业培训逾80万人次,中职毕业生中“双证书”获取率一直稳定在89%以上,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7%以上,其中70%毕业生在本地就业。2020年,全省直接就业的中职毕业生中,服务第一、二、三产的比例分别为8.67%、34.90%和56.42%。安徽滁州职业教育集团、安徽国际商务职业教育集团、安徽汽车职教集团入围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安徽金寨职业学校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案例50强、亳州中药科技学校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案例50强,安徽汽车工业学校教学成果获得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职学校一批专业进入全国示范专业建设试点。中职组在国赛中的获奖率2019年达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2020年,安徽省中职学校有18个团队(选手) 入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至11月15日,在已完成决赛的三个赛项中,我省参赛赛项全部获奖,荣膺1金、1银、1铜的优异成绩。

【来源:厅职成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上一篇:“职教崛起”的湖南探索 | 特别关注
下一篇: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这项全国职教大赛再次在株洲圆满举行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