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该如何发力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0-12-30
手机版

我国职业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双轨双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201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22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先行探索者,职业技术大学的内涵既不同于已有的高职高专院校,更不同于传统的学术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其创新性和变革性重点体现在办学指标体系优化锚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专业结构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师资队伍建设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治理模式创新引导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

办学指标体系优化锚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职业技术大学欲实现发展和突破,应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理念贯穿办学标准体系的各个环节,最终形成系统优化的办学指标体系。职业技术大学的指标体系应包括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体系、师资队伍、条件支撑、治理体系等各个方面。

试点的22所职业技术大学具有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但在面对升格的新阶段,职业技术大学应从职业教育类型的“新”要求入手,系统优化各项指标,实现整体突破。职业技术大学的办学标准应坚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同时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其办学定位应体现院校的高等性和职业性,在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上突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特征。

职业技术大学的培养目标应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同时区别于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应培养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复杂技能操作和高级技术应用能力、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并具有发展潜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其课程体系建设应基于先进的产业链和高端岗位群职业能力构建,更偏重于技能实训课程体系;实训课程也应瞄准高层次人才企业行业技术技能需要,建设切实可行的校企共同开发实训课程制度,立足高质量、高标准,系统谋划。

专业结构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

职业技术大学专业设置和布局应从外部需求和内部优势两方面综合思考。

从外部需求来看,职业技术大学的专业布局应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规划,专业设置应充分对接区域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出现需要专业交叉融合、实现集群发展,职业技术大学专业群建设应坚持以专业群服务现代产业发展,提高与区域产业的契合度。人才结构去分层化、岗位生产服务研究一体化需要的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因此专业群的打造也应精准对接新兴产业需求,促进专业融合,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此外,职业技术大学应思考如何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与学术型、应用型的人才相互补充,与中职技能人才有机衔接,形成支撑区域产业链发展的专业实施方案。

从内部优势来看,22所职业技术大学在各自的办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不同的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在专业结构的优化发展中,应基于自身特色,以点带面,资源整合,引领发展。同时,建立企业行业人员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专业调整的动态机制,实施专业定期评估,从而制定专业优化、布局合理、符合区域发展特色的技术大学专业设置方案,推动专业结构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

师资队伍建设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特色。职业技术大学师资建设在原有“双师型”建设的基础上,应重新思考和审视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大学需要怎样的教师。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不仅仅需要培训教师学习岗位技能,更应将岗位所需职业素养、跨学科素养和创新创造能力通过教师培训传导给学生。尤其在生产服务研究岗位需求一体化的今天,教师不仅仅肩负教授实践技能的责任,更应教授学生如何在未来学习与人工智能共存的能力和素养。因此,职业技术大学的师资建设应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质量,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

职业技术大学的专任教师应为具备双师双能、具有较高学历和较强技术技能研发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且积极引进更多具备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技师或高级技师担任专任教师。除专任教师之外,职业技术大学应聘请来自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兼职教师。在职业技术大学教师的培训中,同时应加强职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训,打造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师团队。

治理模式创新引导学校管理制度改革

治理模式改革与教育模式改革应该互相促进、互相提升。治理体制机制的理顺是职业技术大学当前的关键要务。职业技术大学的治理模式定位与公办普通高校相比较,创新的制度改革、灵活多样的治理模式是与公办普通高校的最大不同点。

试点的22所职业技术大学以民营性定位,具有多年举办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多年探索和积淀,更有利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政策的落实。尤其是混合所有制式的职业技术大学,不同于一般公办高校的组织架构和其他非营利法人治理结构,体制机制相对灵活,运行效率较高。因此,职业技术大学既要充分利用其既有灵活的组织设置和丰富的企业办学优势,又要加强开发、创造新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资源。

对外,应通过引进不同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办学,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吸引不同属性资本进入职业教育领域,推动不同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通过构建混合多元的产权结构,组建教育教学、生产经营利益共同体,优化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各主体责任。对内,加强管理,破除干部选拔制度的陈旧模式,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举办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等职权分离,相互制衡。干部选拔方面应选贤选能,解决“资本雇佣劳动”“老板说了算”的现象。同时,应以评价工作为抓手,逐步建立起一套校内评价机制体系;制定一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借鉴企业绩效管理模式,从遵章守纪、工作质量、综合表现、创新改革等方面评价干部工作、考核晋升,并与考核奖的发放挂钩,深化评价模式改革。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职业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29日第10版

作者:申琦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上一篇:全市职业教育专题研讨会在辽宁工程职业学院举行
下一篇:神木职教中心组织开展系列校内技能竞赛活动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