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时代,亦不负重理工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3-01-15
手机版

  一.工业救国,临危受命

  “1940年,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日寇已侵占了我国大片国土。祖国大地满目疮痍,山河破碎,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遭受着深重的灾难。中国共产党为解救中华民族,号召全国人民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枪口对外,全民抗战。1940年9月18日,一所为培养和凝聚抗战力量的学校第十一技工学校(又称‘士继公学’)在战火中诞生了。‘士继公学’就是重庆理工大学的前身。”

  这是校史中对我们学校建立之初的描绘,读起来颇有“时势造英雄”之感。毕竟,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兴办兵工厂是为了救亡图存。在那样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上工便等于上战场。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漫步于校园的山水之间,静湖水悠悠流淌,环绕着中山图书馆,湖畔有人读书有人漫步,几只常驻教学楼前的猫咪慵懒地缱绻着身子伏在草丛边晒太阳。静谧的校园风景被山城特有的云雾映衬着,像极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我有些恍惚。很难想象那个危难深重的年代里,先辈们在士继公学面对着怎样的挑战,要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克服种种苦难,用铁锤砸碎黑暗势力的嚣张,用心血浇筑出精密灵便的武器,潜心学问,为国奋斗。

  即使是现在看来,我仍然能感受到重理工在工业救国背景下临危受命的不易与艰辛,也能够感受到李承干校长的呕心沥血,被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那时的兵工厂学子们肩负的可不是每个小家的利益,而是中国全天下的兴亡。

  在读《红岩》时,我同样地被校友余祖胜烈士的斗志感染了。他义无返顾地投身于抗日救国和革命斗争的洪流中,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做出奉献。他既学技术又做工,还在同学中传播着先进的革命思想。他们那一代先贤不仅用自己的大无畏精神抗日救国,还决心用热血和鲜花去装扮一个崭新的学校,去装点一个崭新的中国。

  

  重庆理工大学校友 余祖胜。

  校歌的歌词与建校初期的历史都已经印刻在了我的心中,“工以建港台动漫国,技以利工,我们奋斗是为自力更生。工业救国的使命,大家应努力完成……”那个时代里,有无数个像李承干校长、余祖胜烈士那样的先辈,活在今日的我们要传承他们身上的奋斗精神,为学校,更是为国家。

  二.艰苦创业,曲折前进

  在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学校投入到了人民的怀抱。从此,重理工进入了为祖国培养兵工战士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崭新历程中。

  虽然新中国已经成立,但是那个时代的重理工仍然面对着创业初期的困难,在艰难中曲折地前进着。

  而我们的先辈们有着校歌里歌颂的那般品质:“劳其筋骨,强我精神,求学习技是在能知能行。”沉着毅勇,自强日新。我们的先辈们有着骨肉般的友爱,团结一致;有着金石般的赤诚,将自己的一腔热血献给了学校与祖国;有着熔炉般的热烈、钢铁一般的坚韧,在艰难中砥砺前行。

  三.改革发展,创新突破

  在经历了曲折的创业,艰辛的改革后,重理工一路走来,历经八十多年,我们才能够见证它今日的辉煌。

  八十年并不长,八十年的光阴,转瞬即逝。先贤们的许多渴望、追求和对未来的期许,很多在今天已经成为了现实;那些不惧艰险、砥砺前行的品质也已深深根植在我们每一代重理工人的灵魂深处,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思考判断、一言一行。一代代“重理工人”秉承“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重理工精神”,不畏困难,勇敢地追求着梦想。

  八十年并不短,但与屹立于世界名校之流的动辄数百年乃至近千年的学府相比,重理工仍是很年轻的。但也正因为年轻,它才具有无限向上的活力。就像是正值青春时光的我们,处在最好的年纪,有着无限的可能,无穷的动力。我们就应当挑起重任,不断拼搏。

  

  重庆理工大学。

  新中国的变化波澜壮阔,从一个旧体制脱胎出来的婴儿,已经成长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泱泱大国。

  八十岁的重理工也从工业救国时代临危受命的兵工厂,转变为了追求卓越,实现腾飞的重点高校。

  习总书记说过:“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每一个重理工学子,都应当树立自信,埋头踏实苦干,实现自身的价值,不辜负时代,也不辜负母校的栽培。

  在如今这样一个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时代,大学不仅仅只是学习知识那么简单。我们在其中浸润成长,就必须将学习与创造、知识与素养、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等各种要素都融合在一起。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我们需要凭借着一路传承下来的“明德笃行,自强日新”的精神,自立自强,努力向上,勇于开拓,不断创新。

  这是一个满是冲突的时代,传统的观念与崭新的技术、历史的沉积与未来的挑战、平静的校园与喧嚣的社会,过去的、今天的和未来的,都在如今的校园中相互撞击和博弈着;技术至上、功利主义开始蔓延,鱼龙混杂的各类信息削弱了信仰和确信的力量。在这样一个时代,有许多人成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信仰的缺失,精神的流离失所,让无数的年轻人忘记了自己心中应当笃定和追求的东西。

  面对挑战,我们需要李承干校长那般的责任与担当,需要余祖胜烈士那般的勇敢无私。这个时代仍然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明德笃行,自强日新"的重理工精神。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大到我们在学习工作中做出的每一个重要决定,我们每一个重理工人都应该把德育放在首位,认同、践行着美德,以德为立人之本。

  “笃行”二字是对我们每一个重理工人在学习方面的鞭策。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要学有所得,践履所学,做到习主席说的"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校歌中提到的"沉着毅勇,自强日新”更是无比适用于今天这个时代的我们,求新求变,日日更新,只有每天都有新变化,每天才能有新进步。

  四.追求超越,实现腾飞

  静湖水悠悠流淌,环绕着中山图书馆,湖畔有人读书有人漫步,几只常驻教学楼前的猫咪慵懒地缱绻着身子伏在草丛边晒太阳。

  

  重庆理工大学 静湖。

  我又一次走过湖畔,走过楼前立着电子显示屏的一教,那上面”距离校庆日“的时间越来越短。其实,校庆日也不过只是重理工如歌八十年中的一天,一如我们也不过只是万千重理工学子中的一员,但理工精神根植于心,永垂不朽。

  时代飞速向前,历史不断更迭,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秉持着重理工的精神,自强不息,求实创新。不负重理工,更不负时代的使命,去写就士继故事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作者:孙嫣然)

上一篇:两首歌曲呼应了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
下一篇:三本热门成功学大作集合,成功只需要一次胜利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