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所一流高校,哪些人担任校长?他们是什么学历,又有什么资历?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3-01-21
手机版

  文|冷丝栏目|高等教育改革

  42所大学被确定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对象,随后这些代表一流发展水平的大学迎来了一波高频率的校长替换与流动。

  我国在推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中,不仅要促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而且非常重视校长的选拔与任命,提升大学现有的治理水平。

  据公开资料显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校长的最高学位全部都是博士,37人为国内博士毕业,占到90.2%,绝大多数都是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获得学位,这些大学校长都具备教授职称和担任博士生导师。

  可以这么简单总结:在学历背景上,一流大学校长的标志——“名校博士毕业+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这也成为担任校长职务的“标配”,当然也是考量候选人的基本标准。

  比如,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校长的有: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校长的有:

  如果按照学科来划分,我们更能够清楚地看到不同校长的学科出身。

  比如,理学出身的校长有:

  工学出身的校长有:

  人文社会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出身的校长有:

  可以看出,从学科角度来说,工学出身的校长数量最多。

  这些大学校长到底是什么身份?他们又怎样扮演大学校长的角色?

  大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位居核心,而大学校长则是一所大学发展前进的关键角色。不同于一般的行政专家或者优秀教师,乃至于优秀的科学家,大学校长的身份其实是职业教育家。

  一位优秀的校长,是一所成功大学的关键因素之一。

  说到南京大学,不得不提国产剧匡亚明,他担任校长后大刀阔斧的改革。匡亚明对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有重要贡献,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华中科技大学,作为1952年院系调整和突出工科教育产物,当时华中工学院的底子并不厚,在中国工科高校中排名靠后。当年的校长朱九思可谓功不可没,他不仅亲自投身校园建设,而且尽可能提拔青年教师,并且最早就确定了走向综合类大学、严抓学风的办学方向。

  对于教师而言,学术专长和学术成就更重要。对于教授来说,每位教授都是一位专家,而不是通才。专业也因而逐渐确定了教授身份。一位教授对专业知识掌握得越多,就越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所以,每位教授都占据了一个单独的领域,在这个明确划定的领域中,他或她是唯一的大师,每个人都使自己在忙某个领域变得异常强大。

  学术声誉是大学教师的立足之本,也是薪酬、职位、教学责任和其他特殊待遇的根基。每一位教师都是立足于自己所在学科专业来取得成就的。

  大学行政管理人员需要明白的是,整个教师队伍,真正为之奉献的不是院校,而是他们的职业生涯和所在学科,他们是在学科专业范围寻求承认、地位和荣誉。由此,大学教师的管理成为一种微妙而复杂的艺术,大学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再是管理教师,而是在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样的微妙与复杂,需要以大学校长为首的行政人员拥有必须的素质:明白教师们的关注点所在——大学教师的工作特点是可能不太关注共同的教育目的,而是更多关注自己所在学科的重要任务。

  无论是西方的大学还是中国的大学,都是实施“双元控制原则”,西方大学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国大学实行的是“党委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从共性上看,这项控制原则承认两项事实:

  其一,校长是权力的名义上的承载者,但是此种权力中很大部分非正式地掌握在其他人手中;

  其二,教师与其说是大学的雇员,还不如说是大学的学术引擎与最重要的财富。教师是“资本”而不是“劳动力”,教师可以正当地要求对教育过程的基本控制权,他们会认为大学校长为首的行政力量干预教育过程是不可接受的,所有这些使得对大学的“控制”成为了一个模糊问题。

  一些学者非常形象地说,大学将一批行为怪异、各行其是的学术专家视为自己最大的财富,这些人在各自的学科领域从事着最高深的研究。

  很多学者还这样评价:大学所做的事情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反复无常,难以理解,但却声名远扬。

  当然,大学也为年轻人提供帮助,并且年复一年地从所有的方面照顾他们的生活。大学在招生和聘任方面具有排他性,但是在劳动果实的分享上又很慷慨。

  因此,冷丝也认为,这些综合因素决定了大学校长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职位,却又富有价值意义。

  举报/反馈

上一篇:40年的坚守,诠释医者仁心!这位云南医生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下一篇:「学习简报」广东线上学习平台频“上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