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院士的陨落是国之大殇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3-01-25
手机版

  近日各大新闻报道:三天内痛失六位院士。很多人并不了解院士称号的评定,以及为何他们的离开是举国之殇。

  

  12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龙驭球,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

  12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卢强,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

  12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生态学和森林学家、因病医治无效逝世。

  12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学专家顾真安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2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激光技术专家赵伊君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12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稀土冶金专家张国成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新闻报道中常出现一个词“两院院士”。这两院是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简称。一般都略称为中科院和工程院。这两院最显著的区别是研究领域不同。中国科学院负责科学研究,中国工程院负责工程建设。能同时获得两院院士的荣誉,说明是跨领域的顶级专家。单独的一个院士称号的获得,都极其艰难。

  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11月,它是中国最高的科学技术学术机构,和国家自然科学和高技术综合研究开发中心。

  中国工程院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工程技术领域最高荣誉和咨询机构。由院士组成的性别学术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对国家重大工程科技问题进行战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致力于推动工程科技发展。

  院士一般授予那些在学术或技术应用上具有重大或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专家,其称号因其学术性和荣誉性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关注度。

  院士是终身荣誉称号,每两年增选一次,在奇数年选举,从国内外最优秀的科学家及工程技术专家中选拔。

  在我国,增选院士有一套严谨、细致、科学、公平的评审流程。每次增选总名额及其分配,由主席团研究决定。候选人可单独通过院士或有关学术团体提名,也可以同时通过以上两种渠道提名;不受理个人申请。

  从这此事规定中可以看出,院士是邀请推荐制度,个人是不能申请的。院士候选人的年龄有很具体的标准:不得超过65周岁。

  2014年我国对院士的推荐制度进行了修改,当选人士需要全体院士投票通过。“院士候选人提名途径缩减至两种,部门和地方政府组织遴选的做法今后不再保留,而候选人想当选需要全院院士投票终选。”

  国外很多国家也都有院士制度,名字有区别,实质都是对有突出贡献的人,进行国家层面和学术领域的认证。推举团体比如英国皇家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这里面很多人都是世界一流的学者。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当代的斯蒂芬·霍金等。他们的推选制度同样非常严苛。

  我们常说科学无国界,某些发现创造是有益于全人类的。因此也存在国外授予非本国学者院士称号。对数量上稍微有一些限制,主要以本国公民为主。能被国外授予院士,更加说明学术不可替代之地位。比如我国袁隆平、施一公、杨振宁、姚期智都被美国授予院士称号。

  根据2019年,青塔整理的近五年两院院士增选的数据看:候选人仅有10%左右能当选院士,普遍要熬到50岁以上。因为是全国领域的竞争,每两年才有一次增选,其难度可想而知。当选人士之贡献和学术水平之高,毋庸置疑。

  公开统计资料显示,国内绝大多数当选的两院院士都曾经参选多次,鲜有一次就能成功的。

  这种选拔的复杂性以及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决定了经过层层选拔产生的院士大多数也都是具有真才实学的科学家,他们也都为中国各个学科领域的科技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理应获得院士这一荣誉称号。

  教授同样是对学术科研水平的一种认证,和院士有很多交叉。我国教授分为四级:

  一级教授是最高级别,被称之为“学术地位的最高标尺”,一般都是院士级别的学界泰斗级人物。

  二级教授仅次于一级教授,是学界上临近泰斗级的人物,一般是各高校、研究所等主要负责人等。

  三级教授一般是学界上工作时间较长也取得一些突破的正教授,即学科负责人、市骨干、青年精英等等。

  四级教授即一般的正教授。

  

  一级教授一般只有院士级别的顶尖学者才能达到相关的评定标准,要求最为严格。

  也就是说,教授未必是院士,一级教授含金量基本是和院士持平的,现实中很多院士同时也是教授。不必过于纠结称号。院士会有行政上的待遇,一般是副部级。是国家对其贡献的表彰。

  院士的收入并没有想象吕的高,而这些人并不在意个人的得失,因此他们的陨落,不仅是国家的损失,更是全人类的损失。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院士离去的新闻,会出现在各个国家的权威媒体中进行悼念。

  截止目前,今年已经有47位院士离开了我们,心痛!

  举报/反馈

上一篇:什么是广播电视学?这个专业怎么样?
下一篇:中共十八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简历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