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职业教育的特征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1-05-07
手机版

一、本科职业教育应坚守本科教育的层次性

从字面上看,本科职业教育的教育层次似乎无须讨论,但在实践层面仍有很大问题,表现在:源于重学轻术的传统观念和对职业教育的固化认识,人们容易把本科职业教育视为传统本科与高职高专的中间层次,认为本科转型是教育层次和要求的降低,这其实是对国家“促转型”的误读。在职教类学校为数众多的情况下,我国推动地方本科转型不是为了解决应用型人才数量不足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层次不够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实际上,现代产业技术交叉融合的特征,要求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跨界能力;不仅能够熟练应用,而且能够应用创新。这就决定了转型高校的培养规格是“必要的本科底蕴,较强的应用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要求是“就业有实力、从业有能力、发展有潜力”,既要体现本科教育的层次性,又要强化应用人才的类型性。具体来说,就是要合理处理两个关系:

第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兼顾。应该说,应用型人才培养强化实践无可厚非,但对于本科职业教育来说,过分强调实践教学、过多压缩理论教学并不可取。其原因在于:无论哪种类型的本科教育,都需要理论知识和学术能力,都有实践要求和职业追求,其差别仅在于侧重面或平衡点不同。蔡元培先生曾指出“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础,两者并进始可”。因此,本科职业教育在强化实践的同时不能忽视本科底蕴。一方面,本科职业教育特征决定了必须强化实践训练、注重职业发展,才能彰显人才特色。另一方面,其本科层次决定了只有夯实本科底蕴,成为耐用人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面对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冲突,不能“非此即彼”,而应通过重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重建课程载体,把理论与实践分离变成学、用、创相融,才能实现两者兼顾。

第二,基本标准与类型要求相结合。应该说,受时代背景所限,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提出,本科学业标准仅体现层次区别未考虑类型差异。目前,随着我国人才培养结构的变化和职业教育体系向高层次延展,仍采用同一标准指导人才培养导致地方本科高校“想转但不敢转”,这既不利于本科教育同质化的消除,也不利于本科职业教育的实施。应该说,学术型本科与本科职业教育既存在差异,又具有共性,其人才培养应体现基本标准与类型要求的结合,即:不满足基本标准,意味着没达到教育层次;不满足类型要求,意味着未能彰显培养特色。因此,国家层面应当依据高等教育发展,修订本科教育基本标准;行业协会以基本标准为基础,制定人才培养的行业标准;地方高校围绕行业标准,细化制定学校培养标准,从而形成国家、行业、学校三级标准体系。

二、本科职业教育应强化实践训练的综合性

对于本科职业教育来说,强化实践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强化?强化哪里?需要明确。目前的问题是:加大占比成为强化实践的唯一措施,验证性实验、模仿性应用仍是主流。究其原因,主要是未破除学术型本科教育“学科导向”的制约,依旧存在职业教育“工具理性”的误区。因此,在转型中要强化两点认识:

第一,本科职业教育的应用目的是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而不是验证理论或发现新知。实际上,无论是学术型本科教育还是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其人才培养都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以学科发展为导向,重在通过实践,检验、修正理论或发现新知,旨在促进科学发展,其应用具有间接性、前瞻性特征;后者以产业发展为导向,重在运用已有理论指导实践而不是修正现有理论或发现新知,目的是取得经济或社会效益,其应用具有直接性、现实性特征。这些区别既是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依据,也是本科职业教育要减少验证性实验的原因。

第二,本科职业教育的应用层次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而不是某种技术的模仿应用。审视转型高校与高职高专的实践教学,尽管实践学时不同,但层次要求差异不大。其原因是:在仅仅强调就业率的导向下,人们无意或无奈地模糊了培养目标、就业面向与应用层次的关系(见图1)。

图1?应用型人才的服务面向与应用层次

由图1可见:第一层次是技术操作。这一层次只要依据所学知识,通过反复训练便可达到,属于中职教育要求。第二层次是技术运用,重在针对技术冲突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属于高职高专要求。第三层次是技术集成,旨在综合多种技术对现有系统进行重要改进,属于本科职业教育要求。第四层次是技术创新,重在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或研发新的技术,属于专业硕士培养要求。第五层次是技术发现,重在找到新原理或提出新发明,属于专业博士培养要求。因此,相对于较低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本科职业教育应该以综合性和创新性应用为着力点,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达到职业工程师的能力要求。

三、本科职业教育应注重多种教育的复合性

关于本科职业教育的归属,目前存在不小的纷争。有人认为,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教育;有人认为,技术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类型;有人提出,所有专业教育都属于职业教育,理由是最终都有职业归宿。

这些提法或过于狭隘,或过于宽泛,其初衷也许是提升其地位,但却导致职业教育特征的丧失。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教育的不断“进化”、各种教育现象的交叉融合及相互渗透,想清晰界定某种特定教育现象越来越难。本科职业教育的实质内涵则充分体现了多种教育的复合性。

第一,本科职业教育的提出意味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融通。众所周知,职业教育起源于西方教育的“双轨制”,即:劳力者接受职业教育,劳心者接受普通教育,其逻辑起点是“使人通过职业教育,能够靠从事一种职业得以生存”,属于教育权人为的不合理划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一直力图消除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屏障。著名未来学大师托夫勒早就指出:“在即将到来的新财富时代,教育必须做好准备,职业教育不可能处于知识科层的底部。”然而,由于教育发展的惯性和传统观念的固化,职业教育一直停滞在专科层面层次,源于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和工具理性,层次的“断头”强化了专门技术,矮化了社会地位;定位的“刚性”适应了社会需求,窄化了学生发展;评价的“短视”注重了上手较快,弱化了发展后劲。近年来,我国统筹考虑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两个需求,提出实施本科职业教育,这不仅是职业教育层次的外延,更是职业教育观念的突破。双线并行、相互融通的“H”形人才培养机制消除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隔阂,彰显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特色。

第二,本科职业教育的实质是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高度统一。目前,尽管高等教育的快速分化使教育现象变得十分复杂,但其人才培养并未摆脱学术型和应用型两个大类。因此,与其刻意研究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不如提出两类人才培养的判据,即:学术型人才培养强调知识本位,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能力本位。据此可以找到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连接点,说明本科职业教育具有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特征。在教育属性上,两者都是以就业为导向,均属“在专业学校进行的为专门职业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在教学设计上,两者都强调联合业界制订方案,依据能力倒推课程设置。在培养模式上,两者均倡导产学研一体、学用创相融。在质量评价上,两者均以从业能力和业界认可度为标准。因此,本科职业教育具有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是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科学统一、学历教育与素质养成的充分融合。

第三,本科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职业性师化人才。应该说,任何教育培养的人才都存在职业归属,从事学术研究同样是一种职业。因此,本科职业教育作为面向某种职业的教育,不应该贴上“低层次”的标签,仅仅是社会分工不同。事实上,传统的高等教育同样具有职业性特征,如:法学院培养律师,医学院培养医师,师范教育培养教师等,均属典型的职业性人才。因此,在人们依字号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职业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在地方本科高校对转型心有不甘的情况下,依据本科教育的层次性,强化应用的类型性、专业教育与职业两种教育的复合性,把工程师、设计师、会计师等职业性师化人才作为本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当且必要的。其原因在于:职业性师化人才的培养定位不仅可以区分本科职业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的层次,而且可以增强转型高校和社会公众对本科职业教育提法的接受度,从而促进地方本科高校主动转型、定向转型、快速转型。

来源|教育与职业

上一篇:37个!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推荐名单网上公示
下一篇:落实编制!这个地方招聘34名教师 4月18日在哈市报名面试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