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丨大连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纪实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秋日碧蓝的天空下,大连民族大学金石滩校区景观大道上刻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石碑泛着光芒,印证着这所民族高等学府的质朴初心。

  “在大连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各族师生加强民族团结,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真实写照。”这是理学院辅导员艾布都西克尔·阿布来提的真实感受。

  作为民族院校,大连民族大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工作的鲜明主线,坚持旗帜鲜明“喊出来”,务实管用“落下去”,牢记党和国家赋予民族院校的崇高使命,把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连续三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民族团结教育课

  让民族团结种子根植于心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文法学院教授刘国军的开学第一课这样开篇。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在线上进行。2万余名各族学子,在祖国的四面八方齐聚“云端”,认真聆听民族团结教育课。

  “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每学期的第一课,老师们讲得非常接地气,民族团结就像一粒种子播撒进我们心里。”外国语学院学生刘文婷说。

  为了上好民族团结教育课,学校每年都会从相关院系抽调骨干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掌握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及相关研究成果,增强授课的理论性、政策性,突出针对性、时效性,丰富教学内容。

  2014年,学校选派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阮成江和他的团队作为武陵山片区联络员,在贵州铜仁开展油茶科技攻关,助推油茶产业发展。阮成江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选育出了9个适宜在铜仁市大面积推广的油茶良种,培育出了“民玉1号”“民玉2号”“民玉3号”三个新品种,直接带动了2.5万人精准脱贫。

  在教师节表彰大会上,阮成江荣获民族团结进步表彰,胸前佩戴红花站在领奖台上。从2020年起,学校在教师节表彰里增设民族团结进步奖,隆重表彰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这不仅是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也是给全体教职员工上了一堂生动而又深刻的民族团结教育课。

  “民族团结教育课就是在师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让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融进血液、扎根心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校长丁克毅说。

  

  深化各民族交流交融

  让民族团结教育践之于行

  在刚刚结束的国家民委系统科普讲解大赛上,学校“民族之魂”方程式赛车作为创新成果亮相大赛现场。

  “民族之魂”方程式赛车队成立于2010年,累计吸纳学生近2000人。“赛车队成立十余年来,不仅仅是学生夯实专业技能的第二课堂,也是多民族融合、多学院融合、多学科融合创新教育的最佳载体。”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张汝波说。

  作为民族院校,学校较早就对各民族学生采取互嵌式管理,通过混合编班编寝、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创新创业团队等系列举措,在校园中形成了各民族学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团结一家亲的格局。

  大学生活动中心热闹非凡,多媒体上展示着一张又一张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照,这是“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在逐一进行学习汇报。

  伊帕热·阿里木江所在的互助学习小组是一个特别典型的队伍,起初小组只有他和两位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同学,随着“一帮一”活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小组。他们通过“多帮多”的学习互助模式,把互助学习小组建成继班级、寝室之外的另一个常态化组织,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校通过“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等各项活动举措,促进各族学子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认同。

  “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和‘纲’,融入立德树人的各项事业中,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人才培养各环节。”校党委书记赵铸说。

  来源:《光明日报》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原标题:《他山之石丨大连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纪实》

上一篇:中国美术馆首次触网发力文创产业
下一篇:初中地理教学总结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