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当代中国哲学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3-02-04
手机版

  由北京市社科联主办,北京市哲学会承办的“当代中国哲学的历史使命”学术前沿论坛于2021年12月25日在京举行。为配合北京市疫情防控举措,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召开。

  北京市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张志伟做了题为《视域融合:在历史与未来之间——当代哲学的历史使命》的报告,他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哲学解释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方法,着重探讨了如何以共同价值观来凝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调底线共识。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教授费多益发言题目为《快变时代的哲学作为》,提出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哲学自身如何存在的问题。费多益教授指出,哲学应在起起伏伏的变幻中反观哪些东西是永恒的,探寻隐藏于现象外表的实质以及事物背后的终极效果和终极原因,保持一种形上层次的思考和判断的独立性。

  北京市哲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学功介绍了何谓“金岳霖命题”,追溯“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的缘起、流变和争论,找寻该问题的正解,梳理了普遍性的三种类型及其论证思路,探讨了当代中国哲学贡献普遍性思想的可行路径。

  北京市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丁四新在报告中梳理了作为学科的中国哲学史的发展历程,指出了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他认为,中国哲学的当代面向是对话和思想创新,当代中国哲学应当以对话模式展开研究和思想创新,应当在普遍性的哲学观念中为全人类贡献大智慧。

  北京市哲学会副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史红认为,发展中国美学要研究中国传统的审美范畴、审美心理、审美观念和审美思想;要研究中国美学的精神、中国美学品格、中国美学形态,建立中国美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把中华美学的传统特色和文化精髓与时代结合,让中国美学为民族复兴的人文建设服务。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王玉峰阐释了当代中国哲学的世界历史处境,从柏拉图主义出发分析感性与理性的关系,提出了从美学到哲学、从数学到哲学两条上升的路径,以及拉图主义对中国的哲学发展的启示,尤其是在教育体系方面,要加强理论数学和加强美育。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此次论坛不仅对当代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走向进行了具有深度的研讨,而且体现了中西马及美学、科技哲学的对话与融合。

  责编:杨晓君

  举报/反馈

上一篇:南京邮电大学自考《广告学》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条件
下一篇:别瞎想了!考上研究生再找对象!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