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莉:“线上教学”的教学实践 | 行知纵横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3-02-20
手机版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

  有思想 有深度 生活即教育

  关注

  

  作者

  周静莉

  成都市棕北中学历史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武侯区现代课堂技术大赛一等奖、武侯区“双线融合式学习”教学成果一等奖、武侯区班主任技能大赛主题班会一等奖获得者。

  教学信息化是指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科幻片现代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借助科学技术推进课程改革,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优势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教学”是特殊疫情时期开展在线教学的一种新模式。2020年“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教育部发出利用网络平台展开“停课不停学”的倡议,教师在家开展网络教学,开始变身“主播”,此方式既保证了学生在家自主学习,也保障了学生的生命健康。笔者认为,由于“线上教学”新形势,对老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教师更应进行充分、科学的教学准备和设计,且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本,教学过程要组织高效的教学活动。将学生能动、独立的学习活动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才能充分开展线上的交流、交互活动。本文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课的线上教学实践作了如下思考,以期勉励前行。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线上教学”的教学设计探讨

  “线上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生作业的提交、教师对作业的批改等教学环节和任务完全通过线上平台实施和进行。由于“线上教学”是师生利用网络进行沟通交流,线上教学的教学关注由直接的现场针对性关注变成了间接的在线不确定性关注,师生空间、教学时空分离,师生间缺乏近距离交流的眼神、互动、情感交流,教师对教学的调控与反馈乏力,有效性相对偏低。针对以上特殊性,同时立足于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在线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学设计转变开始。一是应适当压缩课堂容量,将课堂容量压缩为原来的四分之三,相应地增加互动环节和时间。二是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增加学生的视听体验,课堂激趣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三是进行问题的梯度化设计,引导学生思维走向纵深,进而达到高阶思维状态。

  (一)压缩容量,设计结构

  《革命先行中山》 属于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内容,课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及早年的革命活动。全文800字将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等纷繁复杂的内容涵盖其中。通过在研读课标、研读教材、分析学生学情、以及考虑“线上教学”特殊性后,笔者尝试着通过确立课魂、确定主线、确立课文落脚点的方式进行教学裁剪与设计。

  1.确立课魂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选自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8课的内容。将2011版新课程标准中此课应达成的教学目标,是这样描述的:了解孙中山早年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评价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团体、第一次武装起义、第一份革命纲领、第一个革命政党,这些第一次,无不刻着孙中山的名字。因此,笔者将“敢为天下先”确立为本课的魂。“敢”、“先”这个核心目标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

  2.确定主线

  魂隐于事物表象深处,须循线索步步深入方能发现。仔细研究本课新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不难发现,课文从孙中山的思想、行动、理论三方面,循序渐进地突出孙中山的“敢”和“先”。为了更好地把选定的线上教学素材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条主线,一条明线,一条暗线,以“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作为本课明线,将本课分为三个板块,“思想先行”、“革命先行”、“理论先行”。而孙中山每一个开拓性举动背后,都是探索、创新的品质在提供者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这是本课的暗线。

  3.确立落脚点

  “敢为天下先”这个核心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从孙中山“弃医从政”到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再到孙中三民主义的提出指引着民主革命活动,以期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最终落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在近代社会中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课通过“敢”、“先”这条主线,采用知行合一的教法,实现了对学生的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教育。

  以上课文结构设计整合了教材、压缩课堂容量、减轻学生负担,有助于高效地达成线上教学目标。

  (二)利用技术,设计素材

  确立了主题后,最重要的是如何提炼和设计素材。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笔者尝试在教学素材设计时花点功夫,让线上课堂有趣、有味,让学生想学、乐学!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克服在线学习的瓶颈——“人在心不在”、“头像在人不在”或者“根本不在线”。为此,笔者在《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课设计时,尝试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短小精要的数字故事和微课。让信息技术真正发挥着为历史助力、为教学助力的优势。

  1.制作数字故事

  “数字故事”的制作是编写教学故事并加入声音、图像、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革命先行者》一课“思想先行”板块,教材中仅用176个小字描述孙中山从出生到21岁的经历。但孙中山早期革命思想的形成,与近代社会纷繁复杂的历史变迁以及孙中山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个人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尝试着搜集整理精要素材制作2分12秒的数字故事,利用冲击性、代表性的图片,并配以激情澎湃的背景音乐,通过数字故事的渲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辅助下的美妙视听中感知近代大背景与孙中山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无形中拉近历史人物孙中山与坐在课桌后的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历史人物形象的同时感受时代与个人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历史的温度。

  2.制作微课

  “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在《革命先行者》一课中,“三民主义”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思维尚在完善过程中初中学生而言,“三民主义”这一抽象晦涩的理论理解是比较困难的。斟酌和考量后,笔者尝试制作微课来帮助孩子们理解。通过大量叠加的PPT中文本框及图形的动画效果、丰富的配色、搜集和内嵌影视场景等方式,将三民主义产生的背景、内涵以及影响,生动鲜明呈现出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领会。

  (三)围绕核心,设计问题链

  围绕着解决核心问题,设计问题链,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这样的设计切合学生认知,利于师生在线教学中进行互动。《革命先行者》一课分“思想先行”、“革命先行”、“理论先行”三个板块突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围绕着每个版块,笔者设计了3条问题链12个小问题,在40分钟的课堂上平均每3分钟就有一个问题引领学生思考。设计线上课堂相互讨论环节、个人发言环节、评论区留言环节等,这些设计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在线课堂有趣味,让学生想学、乐学,而且好学、善思,让思想的激荡、思维的厚度和张力得以彰显。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在线教学质量。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线上学习”的教学过程探讨

  对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拓展思维,自主探究,激励创新等途径,以线上教学信息平台的技术支撑为基础,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情境营造:

  师:播放数字故事——该故事介绍孙中山从9岁入村塾读书、13岁赴檀香山求学、17岁到香港学医、26岁于澳门行医、28岁弃医从政的经历。

  生:学生在视听中感知历史,并结合视频思考问题,理清思路。

  设疑激趣:

  1.归纳孙中山早期思想转变的过程?

  2.促使孙中山思想转变的重要因素?

  线上学习效果:利用线上教学网络环境提供情境,将知识点设计成连串的、有层次的“问题串”,刺激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探究的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调动学生积极性,在“线上教学”环境下,使用抢答、随机点人功能挑选学生回答问题,通过设问及学生们思考、回答,揭示孙中山思想转变与时局、人生经历千丝万缕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从孙中山的思想转变到时事呼唤英雄,最终思想转化为实践行动,平凡中走出英雄,培养学生向学的能力,锻炼独立思考的习惯。

  同时,我们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对孙中山思想转变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上,笔者通过平台提供的数据对本班学生在该知识点上的掌握情况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也及时发现了学生在知识点掌握上的不足。

  (二)拓展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励创新

  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5分钟的线上讨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为救治祖国病症的药方,是西医处方、中医处方、还是中西医结合的诊治方案呢,请说出理由?由统计数据可知,大部分同学认为孙中山三民主义作为救治祖国病症的药方是西医处方。说明在该问题的理解上,大多数同学存在难度。此时需要老师进行重点剖析,此时老师播放课前制作好的微课——三民主义,让学生理解到三民主义作为救治祖国病症的药方,既受到了西方政治理论的影响,又从中国传统社会的优秀思想中、汲取了养分。此方案是一个中西医结合的方案。生病治疗是学生都可能有过的经历,以此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有助于学生理解社会出现疾病和孙中山的治疗之间的必然联系。

  线上学习效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课堂教学中“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宜揣摩何处为学生不易领会,即手其处,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线上学习”由于师生空间分离、教学时空分离,往往教学交互与反馈会出现不及时。学生一人坐在电脑前学习,若教学过程仅仅是被动地“听”、“看”等单纯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往往会不经意间就走神,教学效果是极差的。笔者特别注意到线上教学的独特性,在该课的设计中,笔者通过学生生病治疗——这个平常不经意间常常被忽视的经历和感受,设计既兼具趣味、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调动且贴近学生生活利于理解,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弥补了“线上教学”的不足,达到了教学效果。

  (三)当堂检测,在线测评

  笔者在线上课堂教学中以平台数据支持下开展教学工作,无论课前教学设计、课堂互动,还是当堂检测、在线测评都利用大数据教学平台,结合平台功能进行测试、数据分析,取得良好的效果。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线上教学”的反思

  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虽短暂,但对笔者的教学工作却影响深远。笔者对在线教学期间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反思,也将过程中有效、有益的办法也利用到了“线下教学”中,让线上、线下教学优势互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一)对“线上教学”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的反思

  1.频繁互动,实现教学公平公正

  教师利用平台随机抽选或抢答功能确定学生回答问题。在线教学中,笔者通过问题引领与学生频繁地互动,在互动中达成让学生专注学习和积极主动思考的目的。问题的解决,由学生通过平台连麦互动、文字输入等方式和全班对话的形式完成。课堂小结也是以同样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形成相关的结论和方法。

  在互动中,学生都期待自己被选中。使用抢答、随机点人功能挑选学生,规避了教师挑选学生的偏好,将谁回答问题的选择权交到了学生手中。实现了课堂上所有学生与教师的一对一,体现了教学的公平性,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平台下,全班都想参与到抢答环节中了,全班都害羞无人参与的问题可随机挑选。教师确定学生的时候不用为难,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被选中或未被选中的事实。

  2.在线检测,实现就更精准教学

  教师利用云平台及时发布每天的课后作业,学生利用云平台每天提交作业,教师利用云平台及时批改作业。学生在作答提交后可更直观、更快捷地看到自己的作答正确与否。教师通过测评功能,掌握学生完成的时间,完成情况,各种知识点掌握率。还可以看到全班的提交率与正确率。及时关注没有提交的学生和答案错误的学生。

  教师可以通过对作业数据进行输入,形成对班级该堂课历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整体性认知,同时根据平台数据的反馈情况来查看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数据化的资料来确定历史知识的教学重点,实现精准教学。

  (二)对“线上教学”教学内容的反思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应用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技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简单易学的内容,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但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在“线上教学”的新形势下,只有当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应从学生学情出发,在网络教学中加强师生、生生互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能动、独立的学习活动置于教学过程的本体或中心,充分开展线上的交流、交互活动,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激励每位学生主动承担学习任务。当教学设计、过程与网络教学工具功能相匹配时,才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借助科学技术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国内刊号CN51-1677/G4

  国际刊号 ISSN1672-8181

  摘自 | 《时代教育·行知纵横》(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学术指导)2021年6月刊/栏目:学科教学

  编辑 | 张競之

  -END-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803次推送

上一篇: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高新校区教工食堂外包服务项目(二次)竞争性磋商公告
下一篇:学习美术能干什么?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