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带厌学儿子到工地体验搬钢筋,有什么教育意义?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2-10-23
手机版

  近期有媒体报道,在广东深圳打工的杨先生为了教育懒散厌学的9岁儿子,特意把孩子带到工地搬钢筋,想让他体验一下:

  现在不吃读书的苦,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

  可想而知,小男孩在工地搬了一天半钢筋以后,就痛苦不堪地蹲在地上不肯起来了,同时感慨:

  “不读书,真的是太累了!”

  显然,有些家长试图通过繁重艰辛的劳动实践告诫孩子,“觉得劳动辛苦就要好好学习”,可是这样的教育,真的是理性而明智的吗?

  

  我想大多数父母,都是抱着“宁走学历教育,不走职业教育”的朴素价值观来教育孩子的。

  毕竟,现在的建筑农民工和电子厂工人,工作辛苦和待遇不高,这是常态。

  也就是说,这些家境普通和阶层较低的劳动者,虽然付出了远超他人的繁重劳动,但是在薪资分配和福利待遇上,又属于弱势群体。

  像这样的体力劳动,就算在用工期能够达到一天数百元的高薪,但因为劳动天数不确定,出门在外费用高,停工休假时间长,平摊下来还是收入不高。

  再加上很多农民工都是离乡背井到大城市里干项目、搞工程,家里老人的赡养和子女的教育,都是逐年积累并随时有可能爆发的隐患。

  结果就是,孩子留守在老家缺乏教育和陪伴,父母远在他乡打工赚钱一年到头也回不上两趟家。

  等孩子在老人的溺爱纵容下开始变得厌学、拖沓和懒惰,有些父母就想要让孩子通过捡垃圾、搬钢筋、扫大街等体力劳动的方式,感受自己出门在外打工的劳苦和不易,进而感悟到:

  努力读书虽然辛苦,但总好过将来在生活中受苦。

  

  事实也是如此,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

  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比上年增加691万人,增长2.4%。农民工平均年龄41.7岁,比上年提高0.3岁。农民工月均收入4432元,比上年增加360元,增长8.8%。

  而且从农民工的年龄结构上来看,形势也不容乐观:

  其中40岁及以下农民工占比48.2%,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27.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而21到30岁的年轻人仅为19.6%。

  这就说明,现在的年轻人出于学历教育和网络舆论的影响,越来越不愿意参与到建筑施工、工业制造和装修搬运等体力工作中。

  毕竟,建筑行业和制造行业的工人,尽管有相当一部分需要接受相应的职业教育才能够入职,但是在整个社会背景下,依然属于工作辛苦、收入不高的范畴。

  

  所以,现在很多自己就在工人岗位上干活的父母,说什么也不愿意让自己家的孩子重蹈覆辙。

  哪怕对孩子不留情面地打骂责罚,也要让孩子走上通过努力备考应试,挤过中考和高考的“独木桥”,通过学历教育来实现自身境遇、家庭和经济的“阶层跃迁”。

  这在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眼里,可能不是最明智的选择,却一定是不错的人生。

  其实对于生活在普通家庭的我们来说,我们当然希望孩子在求学的年龄多学习,将来在就业的年龄能有更多选择和机遇,既能够从事可以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也能够不用看人眼色、不用疲惫劳累、不用熬夜加班,能够轻松愉悦地,在尽情享受现代文明和网络娱乐的同时,站着把钱给挣了。

  但问题是,在近十多年里,体力劳动者的境遇和收入,终究还是比脑力劳动者差得多。

  

  所以这位来自广东深圳的父亲,把孩子带到项目工地上,让孩子切身体验一下农民工劳动的辛苦和赚钱的不易,我觉得没有什么大错。

  而且在孩子的求学阶段,能够花一两天去参加社会实践,懂得人生和职场中的两个深刻道理:

  第一,没有哪一分钱,是能够轻松赚到的;

  第二,脑力劳动的工作,肯定比体力劳动轻松。

  那么我觉得这个孩子,只要在劳动中没有损害身心健康,没有造成肌肉劳损,这样的短期实践,很有可能在他一生中,都能起到茅塞顿开和醍醐灌顶的重大意义。

  

  总之,普通家庭的孩子,和那些来自富裕家庭和高学历父母的孩子不一样。

  我们的父母和家庭,不可能拿出更多的教育能力和人脉资源,这就需要每个孩子从小到大,都树立一种“靠自己、爱学习、凭成绩”的精神意志,踏实认真地在学历教育中有所斩获,实在不行,再到职业教育中深造。

  当然,如果有些孩子实在是冥顽不灵、屡教不改、逃学厌学的话,让他到工地上搬两天钢筋清醒和反省一下,也不失为一种深刻的生活教育。

上一篇:成人教育是什么?有哪几种?
下一篇:哔哩哔哩(B站)广告投放平台-哔哩哔哩信息流广告开户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