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警惕“少儿编程”培养孩子创造力这个坑!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2-11-16
手机版

  这些年,在“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类商业口号推动下,广大家长们已把教育军备竞赛的战火,从小学烧到幼儿园,从钢琴班烧到量子速读。现在又找到个新项目——少儿编程。

  打开各种少儿编程的官网和传播平台,这些宣传用语马上映入眼帘:

  

  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编程首次被写入政府决策,为推动青少年编程教育领域规范化,体系化发展,《全国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标准应运而生。

  等级考试则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和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培训中心共同发起的。

  马克·扎克伯格,10岁开始学编程,后来他成了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编程同样可以造星,他们的今日,或许就是同学们的明天。

  让孩子站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前沿。

  6-12岁是逻辑思维的发展“黄金期”,一旦错过,几年都难补回来!

  抓住最佳启蒙期,比以后替孩子买学区房,报昂贵的兴趣班,效果好上千百倍。

  学编程最佳时机是小学段,趁孩子课业负担不重,让他们掌握一门终生受益的技能。

  ……

  看到这一整套宣传,越来越多的家长无法淡定了。少儿编程培训班,似乎已不是“应不应该上”,而是“立刻、马上、报哪家”。

  在培训机构免费试听诱惑下,带孩子上完“试听课”,再上几节“9.9包X节课”的网课后,一下子让孩子对这些好玩的编程游戏来了兴趣。接着就开始为孩子正式报班。

  但这价格就不那么轻松了,动辄几千上万。杭州一位妈妈一次刷了近3万块,给9岁儿子报了两年半的少儿编程课。另一位爸爸,看孩子试听了Scratch课程之后,也毫不犹豫花了2.7万报了一年半的入门课。

  已经被各种培训班掏空的家长,似乎又要被这少儿编程培训榨干一次了。

  可是,少儿编程真有那么神吗……

  现在专门来帮家长们分析一下少儿编程值不值得让孩子去学(文章较长,还请耐心阅读)。

  缘起

  对少儿编程早有听说,但一直没去深入了解。前段时间还在读小学一年级刚满7岁的小外甥(大妹妹的孩子),拉着我在他疫情期间上网课用的平板上,展示刚学编程后设计的一款小游戏。

  

  看到后深深觉得这不适合儿童学习,就奇怪地问妹妹:怎么几天没见就让孩子学起编程来了?

  答复说前两天有人拉着他们免费听了下编程课,懒得推脱就花几块钱报了10节网课让外甥随便听听,并没打算让他去报班。

  就告诉妹妹千万别再让孩子学这些了,哪怕全部免费都别学。小学及学前阶段需要多感受真实的东西,现在学这些会破坏他感知系统的发展(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

  接着就了解了下少儿编程这个新生事物。才发现这门新兴课程从美国传入国内后,到2020年已经引起中国众多家长的关注。在各种互联网创业企业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推动下,编程好像大有成为下一个“奥数”的趋势。

  在各种少儿编程培训广告宣传中,提到对儿童成长的帮助主要有以下几种优势:

  1、编程帮助孩子培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编程提升创造力,帮助孩子跳出思维定式。

  3、编程增强孩子自信心,提高做事情的专注力。

  4、编程将会像阅读和写作一样成为孩子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

  乍一看,编程对从儿童教育像一个无所不能的万能工具,但真是这样吗?

  这次重点就来谈谈这些宣传里提到的一个关键词——创造力。

  关于儿童创造力培养

  无论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还是在人工智能普及的未来,对于人才的评价要求始终不变的核心就是创造力。

  到底什么是创造力呢?估计很多人听了感觉是好东西,但实际上又说不清楚。现在我们就从不同角度来解读一下什么是创造力。

  专业说法:创造力字面理解为创造能力,也可称之为创造才能。它是指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征,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的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其结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别人得到满足。或称运用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而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物质或精神产品的能力。

  通俗解释:创造力就是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本人理解:创造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专业上描述看,创造力主要包含敏捷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精进力五大要素。人们通常所说的好奇心、想象力、冒险性等偏心理层面的创造力要点,都已涵在创造力的五大要素之中(内容太过专业,不再详述)。

  这里有个重点需要大家明白,创造力并不等同于智商,一般来说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强,但创造力强的人智商一定不会低。

  那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学少儿编程又是不是真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

  针对儿童创造力培养,这是国内、国际众多教育专家都一直在努力探索的课题。

  2019年年初,曾与中科院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教授,专门就儿童创造力培养做过交流。当时他谈到以自己在超常儿童(大家常说的天才儿童)教育研究方面的几十年经验来看:还没摸清如何培养出儿童的创造力,但他知道怎么破坏儿童的创造力。

  这足以说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暂且不谈如何才能培养好儿童的创造力,就以当下流行的一款少儿编程工具Scratch为例来分析,看看编程是不是真能培养儿童创造力。

  学编程就能培养创造力吗?

  从已知的宣传资料了解到,Scratch是一款由麻省理工学院(MIT)设计开发的少儿编程工具。

  Scratch之父,Mitchel Resnick认为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最大的挑战不在于“培养创造力”,而在于能够营造让创造力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环境。

  而Scratch少儿编程工具为孩子提供了这种环境。

  “营造让创造力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环境。”从培养儿童创造力的角度来看,这真的一点都没错。

  本人在十几年乡村教育创新探索项目(天使支教-乡村支教行动)组织实施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对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教育者的角色就是为儿童创设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

  但Scratch少儿编程工具是不是在提供了这种环境呢?在我看来恰恰相反。

  

  Scratch编程的定位是让使用者可以不认识英文单词,不会使用键盘,不用记住大量的编程语句,构成程序的命令和参数通过积木形状的模块来实现,用鼠标拖动模块到程序编辑栏就可以了。

  Scratch目标是针对 8 岁以上孩子认知水平(国内许多培训机构宣传5岁以上就可以报班),在满足孩子界面的喜好下,进行深入研究的针对性设计开发。通过寓教于乐的过程,让孩子们获得创作中的乐趣。

  简单来说,就是用游戏化方式来学一些编程的入门知识。

  Scratch少儿编程介绍里提到:能够通过它的8类编程部件,结合常见的编程概念和100多个功能,以制作动画、小游戏、解数学题等方式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是不是真的这样呢?

  下面以Scratch全国少儿编程竞赛获奖作品《古诗拼图》为例做个分析。

  

  这是一个古诗拼图游戏。用鼠标点击屏幕,进入游戏界面。先选难度,再点start开始游戏。游戏过程中,点击help显示提醒。开始游戏后,点击红点旁字块,它会跟红点换位置,当所有字块按古诗的顺序拼好后,才能成功。下面是游戏的部分后台编程模块。

  

  让小朋友通过学习编程写一个程序来记忆诗词,表面上是用一种创新的方式提升了学习效率。但别忘了诗词的学习重点是感受和理解,而这种编程的运用把对诗词的理解却变成了一种机械记忆。对于诗词学习这完全是本末倒置。

  以此类推,用编程方式进行其他学科学习也大同小异。

  在正常学习过程中,孩子可能会突发奇想尝试着将几个学科知识相结合到一起学习,这是他们自己的创造。而Scratch直接提供这种模式化的工具让学生套用,反而会破坏学生的创造性发挥。

  举个例子,给100个孩子讲《西游记》的故事,然后让孩子画孙悟空,他们会创造出100个形形色色的孙悟空;但给100个孩子看完《西游记》动画片后,孩子们画的孙悟空就会大同小异,因为模式化工具限制了孩子想象力,自然就谈不上创造力的发展。

  工具越丰富越具体和精良,孩子可发挥的想象力空间越少。因此,Scratch这类少儿编程仅仅是提供一些教学便利的同时,在抑制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想象力”的发展。

  由此可见这种模式化编程工具的运用,正是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一种破坏。

  学编程对儿童感知力的破坏

  人的创造力体现往往是在一定层次知识结构(外在逻辑体系)支撑和潜意识支配下发挥出来的。

  这里提到的“潜意识”可能会让大家觉得有点难以理解。举个例子: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在处理某个突发事情时,会很果断地用一种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的新方式把事情解决。尽管自己说不清道理,但觉得就该这么做,事后也发现自己做对了。

  这实际就是人的潜意识起了支配作用,表面看是没逻辑,但实际上是有一套非常复杂的内在逻辑。

  人的创造力强弱很大一部分就看潜意识的发挥。而潜意识的激发离不开在儿童时期在感知力体系(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建立。

  下面这个Scratch网站上的优秀作品叫做“爆米花游戏”,通过键盘来控制一个玉米粒,到达终点,如果你不小心让玉米粒碰到热的地方,玉米就会变成爆米花,你就输了。

  

  这个是游戏的部分后台代码。

  

  看不懂代码没关系,跟着老师选择一些按钮,进行排列组合,就能够实现一个小小的项目。

  游戏当中让画面里的猫捉到老鼠,孩子只是在电脑(平板、手机)屏幕上,通过鼠标或手指选择“向前走”“向左转”“向上走”来规划猫的行为。

  但是这一切都让手指停留在鼠标或屏幕的触摸上了,而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也仅剩编程软件中的各种单一色彩和单调的声音,至于各种实物的气味就更别指望了。

  长期沉迷在这样的儿童编程里,而不是到生活中去经历感受真实的事物变化,先别谈建立新的感知能力,本该在儿童生理发育阶段保持和继续强化的感知能力都会逐渐弱化甚至消失。

  儿童感知力体系建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生活经历。过早以图形化方式学习编程,正好在破坏儿童感知力体系的建立。

  逻辑能力培养离不开生活

  前面有提到各种编程广告强调,可以让孩子提高逻辑能力。其实在这一点上,家长们的焦虑都有点多余了。

  先分享个小故事:

  有次带着还在上幼儿园的5岁小外甥开车回家看父母。在高速公路上超过一辆载满小轿车的双层大货车时,突然想考察下他对数学的感觉,就跟他说:“数数这上面拉了几辆小轿车。”

  结果他很干脆地回答:“这还不简单,上面4辆下面4辆不就是8辆吗?”

  请注意,他既没有一辆一辆的数,也没说加法和乘法(这些都要到小学才学的数学概念),仅仅扫一眼就说出了结果。

  这说明一点,他当时对于数学逻辑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而这都是从大量的生活常识里得来的。

  说明一下,小外甥当时在乌鲁木齐一家公办幼儿园入读,那的幼儿园严禁教小学内容(老师教小学内容发现就会被开除)。

  

  6岁小外甥参与修车时,感受了力学与几何学的关系。

  发展心理学对儿童做过大量研究。就算让三四岁的孩子,去“经营”一家商店,他们也会使用“加、减、保持不变”等策略去买卖东西,并且会越来越熟练。

  7-11岁孩子逻辑发展很快,但他们的逻辑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抽象的逻辑推理,最早出现在11-13岁。过早地让孩子通过学习编程来理解抽象的东西,就像是揠苗助长那样对孩子的长远成长反而是一种伤害。

  其实对于小学入学之后的孩子来说,只要积累了足够多的生活经历,他们的认知水平就会快速发展。

  在学校里,孩子学习各种课程,与同学老师不断互动,同时结合各种生活中经历的真实内容,就已足够学会相应的行为策略。

  上面这段视频是小学二年级的哥哥(小妹妹孩子)在洗碗过程中,发现空碗能飘在水面上,马上喊小表弟过来一起研究往不同的碗里加多少水可以让它沉下去?

  这是自己动手做事的过程中,在好奇心驱动下观察到了生活中的物理学现象(浮力)。眼前不用告诉他们什么是浮力,只要感受到就行。等他们未来在科学或物理课上学浮力这个概念时,是不是很容易就能理解了。

  对于儿童创造力培养,好奇心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暂不对好奇心做分析)。

  再来仔细观察当下各种所谓寓教于乐的少儿编程,会发现入门阶段编程里的模块拼接和乐高玩具特别相似,就像是在线搭积木。

  其实孩子在平时玩积木玩具的过程中,就有意无意地“学习”了数学。通过自由摸索,孩子就会学到图案和形状、比较大小、数数、分类等等。

  在玩积木过程中,孩子每时每刻都在遇到问题,都要想办法去解决,同时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受也一并在进行。这种学习效果在儿童编程里是得不到的。

  提到乐高,顺带也说一下自己的感受。有次在看小外甥在跟大他近两岁的表哥玩乐高玩具。边上有人问我小时候有没有玩过这些时,当时回答“小时候才不玩这么低级的东西”。

  外甥们听了很不服气。后来告诉小外甥:我小时候想玩什么都是想办法找材料亲手做。好的东西都是自己亲手做出来的,那样玩着才有意思。

  现在他开始渐渐地理解了。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习(两个外甥在手工磨面)

  虚拟世界培养不了自信心

  学编程能够培养孩子自信心,这又是一个利用当前家长们的焦虑制造出的噱头。

  当前国内儿童普遍性缺乏自信心,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自信心对于创造力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有创造力的人提出的观点或作出的行为都比较独特,甚至会打破常规。如果没有强大的自信心,就很容易就被周围质疑的声音影响到自己的判断。

  自信的孩子学什么都不担心,不自信的孩子学了编程就自信的话,大多是因为学编程可以让这些孩子在没学过的孩子面前有自豪感。

  试想,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在学编程,当人家孩子设计的作品都比你家孩子强的时候,他还可能有自信心吗?

  为什么当前的孩子普遍缺乏自信心?原因很简单,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首先需要掌握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这样才能具备良好的自信心。婴儿期间的爬行,大点自己吃饭穿衣,再到扫地做家务,到平时的各种体育运动,这些充分锻炼孩子控制自己身体的行为是不能缺少的。

  但是上面说的这些内容除了体育运动,其他的基本都被父母、爷爷奶奶代劳。另外,平时在家不运动,指望学校那几节体育课也做不了什么。能让学生找到自信心的只剩下平时在考试排名,和为数不多的特长评比中胜出时带来的虚假自信心。

  而在校园内外的各种评比,能够胜出的又是极少数。除了这些极少数孩子能不定期获得一些虚假自信心外,其他孩子没事就遇到父母在面前提“别人家孩子”时,还怎么可能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

  那到底怎样才能培养好孩子的自信心呢?

  培养儿童自信心的核心,不是让他们跟别人比,而是跟自己比。把平时不会的事能一点点地做好了,自然就会带来自信心。例如:把地扫干净了,把碗洗干净了,把自己的衣服洗干净了,从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能让孩子在对自己身体控制过程中找到自信。

  

  小朋友在后天研习院的食物教育课程中餐后洗碗

  最近教育部已经出台政策要求劳动教育进校园,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但毕竟跟体育课一样,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关键需要家长有更深刻的认识,就是平时的生活中多让孩子有更多动手的机会。

  另外,还有个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

  运动,运动,再运动!

  学编程到底有用吗?

  前面对少儿编程分析了这么多不足,是不是让孩子学编程就一无是处呢?那倒没这么绝对。

  具备编程思维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能力,培养儿童创造力是在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编程可以成为解决问题时的一种工具。但这一切离不开一样东西——与真实生活的联结。

  前面有广告宣传提到扎克伯格10岁开始学编程。没错,但他那时学得是真正的计算机软件开发程序。

  这都是因为他自己对这有极大的兴趣,而父亲发现他有这兴趣和天赋时尊重他的选择,并专门给买了一台电脑(90年代初的电脑超贵),在他11岁时,还专门请来一位计算机工程师教他软件开发。

  

  扎克伯格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始终与生活接轨,12岁时独自完成的第一个编程软件,就把家里的电脑与父亲牙科诊所里的电脑相互连接,让父亲能够便捷地与诊所里工作人员通过网络进行工作安排。

  这才是他学习编程的核心价值,用真正的软件开发程序解决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需求。

  还要说明一点,不管是常规计算机编程,还是当下少儿编程都是个技术活,对指导老师的能力都应该有相当高的专业要求。而事实上很多培训机构却不管应聘者的专业,招到人后只安排几个月的岗前培训就让上岗了。

  曾有记者设计了一份“四非院校毕业,人文社科专业,英语助教实习”简历去应聘少儿编程老师。很快这位记者就收到了面试邀请并顺利通过。

  既然这样,大学何必专门花四年时间培养专业的计算机人才?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营造让儿童创造力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环境”,需要优秀的园丁(教师、家人)来提供合适的土壤。也就是说营造儿童创造力成长环境的核心是老师(父母)。

  你愿意相信这随便招来简单培训下就上岗的老师,仅凭这模式化的工具就能培养出孩子的创造力吗?

  再给大家分享一张图片:

  

  这是201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一家培训机构的孩子们,在展示当天的编程作业。

  如果不说这是编程,会不会感觉这就是在玩当年风靡一时的flash网页游戏?

  花几千上万块培训费,让自己孩子学到的编程,就是大量时间用在研究如何设计网页小游戏和如何把游戏玩好上,这值得吗?

  另外,如果当年扎克伯格的父亲给孩子买来电脑后,每天感受到的是孩子这么编程,他又会是什么心情呢?还会不会有扎克伯格的今天呢?

  如果你的孩子真有编程兴趣或天赋,建议在有足够多的生活经验前提下,直接进入真实的软件开发学习。虽然难度很大,但对于真正有兴趣的孩子正好是一种意志的锻炼。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值得思考的故事: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生前接受纽约时报记者Nick Bilto采访时被问道:“你的孩子们一定很喜欢iPad吧?”

  乔布斯的回答却是:“他们没有用过。我们限制孩子们在家里使用智能产品。”

  

  无独有偶。在美国硅谷,很多高科技公司的高层和工程师里面,一直流行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智能科技产品。

  他们甚至把孩子们送到Waldorf(华德福)这类学校。这类学校崇尚自然,在这样的校园里几乎就找不到电子产品,学生在艺术和创造力上都有比较好的发展。

  

  小朋友与准研习生一起在后天研习院体验耕种

  结 尾

  因篇幅所限不再做过多分析,有兴趣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后天研习院”公号。

  最后给大家强调一点: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的定义就是具备足够强的创造力。请真正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们记住一个核心:

  一切以考级为目标的教育培训,都是在破坏儿童的创造力发展。因为创造力没有标准,但是考级是有标准的。

  另外,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也是一个学习力超强的人。对于孩子来说,好的教育首先是不要破坏他们能自我生长出创造力的环境。创造力的来源——在真实的情景(生活)中生长。

  扎克伯格成功的原因不在于从小学编程,而是父母良好家庭教育所给予他的思想高度。试想,同样是大量的人从小就学编程,为什么长大后仅仅是为扎克伯格这类人创立的公司打工。

  扎克伯格在他的个人主页上写道:“我致力于将这个世界打造成一个更为开放的地方。”这也许就是他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说明:本文主要是针对普遍性现象的分析,不针对极个别特殊优秀的案例。但是培训机构做营销时,往往用的是特例来吸引家长。

  另外,本文部分素材及图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后,梦创公益在经历了13年乡村教育创新探索后,在儿童创造力培养上有了一定的感悟。这期间深深体会到,在创设营造儿童创造力生长环境过程中,没有合适的老师一切都是白费。

  因此,2019年我们正式成立后天研习院,继续推进定位于培养未来教师的教育创新研习生项目(

  项目缘由

  ),重点探索儿童创造力培养与归属感建立。如果你有兴趣参与一起来探索,请继续往下浏览。

  作者:李磊

  儿童的未来在教育

  未来是一个需要创造力的时代

  有没有一种教育能让孩子

  不被各种试卷扼杀掉应有的创造力?

  有没有一种教育能让孩子

  在老师陪伴下建立属于自己文化的归属?

  有没有一种教育能让老师

  与孩子一起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寻找未来教育家,一起探寻适合儿童的教育

  【后天研习院】

上一篇:五年级第26课《忆读书》预习笔记,忆读书之趣,品读书之乐
下一篇:重磅!北京交大国家一流本科专业→47!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