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五线城市的驼城看我心目中的教育
作者:体育、教育、心理爱好者、做梦主义者。
提示:本文粗读需要12分钟左右,精读需要20分钟左右。
最近几年我这个年龄阶段的朋友聚集在一起谈论的主要话题之一就是关于孩子教育,每个人对教育孩子有个人不同的理解,但是大都在交谈中略显焦虑且带着几分无奈。我总结归纳了一下大概有如下焦虑因素,大家看看你是否感同身受:
孩子不听话
孩子没耐心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每天都要陪孩子写作业/不然孩子不认真写作业/不及时完成作业/孩子写作业粗心大意/经常做错作业/错题比较多
孩子不好好吃饭/挑食
孩子经常看手机/电视/平板
出去玩经常忘记回家吃饭而错过吃饭时间
孩子太胖了/太瘦了
孩子经常和家长对着干/孩子经常发火
孩子不自信,胆子小
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
……
而往往家长对于上述的焦虑应对方式是:
棍棒底下出孝子(武力)
你太差劲(指责)
你现在必须按照我说的去做(指令)
你是没礼貌(…)的孩子(贴标签)
经常出现和孩子的关于某事的意见不统一而无底线顺应孩子的决定(放任)
你去做什么我就给你…(贿赂)
你必须做什么不然我就…(威胁)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比较)
……
上面这些因素本质是孩子的问题吗?父母的这些应对方式合理吗?事实上这些焦虑和应对方式我都有体会过,可以说我初为父母之时这种焦虑和处理行为也习以为常,也总是诚惶诚恐的陪着孩子一起成长,经过近八年的时间,上述情况基本消退,回忆我和儿子和妻子相处过程内心充满五味杂陈,有惊喜、有悲哀,有温暖、有愤怒,有快乐、有懊悔,甚至现在还时常也会范上面的错误,我接受自己犯错。
现实的教养环境是处于日常琐碎和繁杂的各种具体情境当中,随时因为各种不可预知因素而发生“冲突”,如何去应对和化解这些冲突,通过实践我认为不是哪几本育儿书籍和哪几次教育讲座就可以让你顺利化解这些“冲突”的,就象刷抖音一样,刷过无数感觉心灵得到了滋润的鸡汤和贩卖的焦虑,貌似瞬间大脑充盈了许多,放下手机,回归自己的固有常态,继续我行我素。
我很喜欢一句话“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场修行”,那何谓修行呢,这里普及一下修行的概念,修行是指具有自我意识的客观存在为了实现自主进化这一目的而主动对自身施加的一系列约束的总称。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父母育儿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变得足够的优秀,人格足够的独立健全,内心足够的强大,所以父母要达成这些目的需要修为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
事实上孩子性格不同,所处情境不同使用教育的方法可能会差别很大,所以育儿方法和建议不具有普遍性但具有参考价值。往往父母的自我修行是教育孩子隐性的东西,就如土壤一样决定这这粒种子能否生根发芽而提供合理的生长土壤,因此如果家长所看到孩子日常生活当中的不良行为因素,必定是父母行为的映射以及不当应对方式的后果。
一. 越说越有点离谱,怎么全是家长的问题? 是的!但为什么家长会有这种行为呢?
记得前段时间看过一本由马赛厄斯·德普克/[美]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两位经济学家写的书《爱,金钱和孩子》,受益匪浅,为什么我会提到这本书呢,因为两位作者不是育儿专家、心理学家也不是育儿哲学家,这本书用经济学视角客观的论证全球主要教育国家的家长教育方式的区别,最终得出结论让人耳目一新,刷新了我对当前国内和国际教育环境的看法。
书中通过大量的经济学数据和统计发现,现有全球的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父母主流教养方式是由经济不平衡(利益导向)、阶级固化(人际圈子)和文化背景(伦理制度)这三个因素决定的,同时把父母分为四种类型(专断型、放任型、权威型、忽视型,具体可以了解一些这四种类型父母的区别)并进行深入分析,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经济学因素分析教育发现,发达国家权威型和放任型父母的比例较高,而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专断型和忽视型的父母在的比例较高。
显然当今中国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主体上是专断型家长占据多数,加之因为我们的经济不平衡偏向一线城市以及精英圈子效应的加持,作为我们这种五线城市的榆林市这一专断型的比例会更高。
这就不难理解了为什么我身边当中的绝大多数父母经常会拿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和问题来抱怨孩子和学校,其实说白了自己就是那位让人嫉恨的专断型父母,这样解释也许广大的父母应该好理解些,专断的父母显著的特点是高要求、低响应、独断、指责命令、不能接受违背父母的意愿、无视孩子的情感要求,这里大家可以扪心自问一下自己。
然而事实上我们面对自己的子女需要要做的是更多的是去理解、同理、鼓励、共情,说白了就是--爱,而不是一味的做专断的父母,处处充满暴力、限制、指责、标签、威胁、贿赂等行为。我想这些就是我认为做父母的基本的教育观,作为家长我们需要跳出这种无效的教育行为,提高自己的养育认知,改变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方式,加深亲子联结,孩子的行为很快就能得到改善的。
二. 难道是家长对育儿的应对方式不正确?肯定是的!那父母需要改变自己,怎么改呢?那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但是如何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又是竖立在许多亲子之间的一堵无形的墙。有许多亲子在日常生活中相处困难,我们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处理这种不和谐的关系,在亲子关系中我们父母和孩子之间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记得有一个阶段,我和我的朋友谈起关于亲子之间父母扮演的角色这一话题时,我说应该是 “朋友”,我的解释是,如果父母能和孩子成为“朋友”,孩子就会和父母成为无所不谈的“闺蜜”,那样孩子的许多心理话就会告诉父母,同时孩子也会愿意倾听父母对孩子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的建议,这样下去随着亲子关系的慢慢变得融洽,父母就能规范和解决掉许多孩子的“毛病”,同时也能像朋友一样平等相处,岂不很符合父母的期望!事实“朋友”定位亲子角色合理吗?那我们是不是就真的可以和孩子就只以“朋友”来相处呢?
从个体发展心理学和生理发展的角度研究得出,孩子在胚胎阶段到出生再到大学在这个过程在持续成长,成长过程先快后慢,也就是说越是早期的孩子成长和变化越快,而每个成长阶段的孩子对外界的需求也发生微妙变化,以心理学家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为例,无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还是青少年期自发的成长任务是不同的,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角色也需要相应的变化,可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各阶段的特定情境下,亲子之间因为孩子的需求,亲子关系能在适当的情境下可成为“朋友”关系,但是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这种“朋友”关系的维持就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不可否认,父母和孩子错综交织在不同生活情境当中,同时还伴随着孩子快速成长的身心因素,注定亲子关系不能作为“朋友”这一固定角色的。作为朋友,更多的是倾听,理解,适当给出建议,不可能像父母一样在养育上规范孩子行为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再亲近的朋友也存在距离感,更缺乏亲情之间的那份无私的关爱。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形形色色社会角色和环境,可能是敌人、朋友、老师、亲人、老师等等,这些影响因素都是构成孩子终生成长的重要条件。敌人能使孩子学会兵不厌诈在逆境中成长,朋友能使孩子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协作,老师传道受业能使孩子学会获取知识技能,亲人能使孩子感受到家族的魅力和道德伦理的传承等等。
以上这些角色我认为作为父母除了敌人都可以做到,因为父母和孩子无论是相处的时间长度,还是所处的生活环境特点,均能涵盖上述的每一种角色,同时无论什么时候孩子累了,委屈了,遇到困难或者迷茫了都可以回到父母身边,给孩子更多的温暖、鼓励、关爱,这种无私的利他行为是孩子除父母以外其他角色当中很难持续得到的宝贵资源,所以父母在生活中应对不同的亲子情境可以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因为无论哪种亲子角色也没有这父母亲这两个角色全面的能去理解、包容和成全自己的孩子。
三. 影响教育环境是教育参与者的方法技能还是认知层次?
当今是信息爆炸的人工智能的科技时代,先进育儿理念资源充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让大家有足够的渠道接触到真正的好的教育思想,身为五线城市的我们能通过立体的媒介接触到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可是这些教育资源真正落地到我们身边了吗?不是教育方法、技能、资源封闭而是家长对教育的认知较低,造成家长过度焦虑,扭曲了孩子成长土壤和环境,进而会把落地的先进教育机构给扼杀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榆林城市连个拥有一百年历史的蒙氏教育(蒙氏理念为例)都很难落户的原因,不是理念不先进而是没有先进理念落地的土壤,我深感遗憾!
所以我觉得真正的教育不单单是一些管教方法技能那么简单,而真正需要改变教育参与者的教育的认知水平和教育生态,如果改变不了教育参与者对教育的认知水平再好的教育和管教技能也显得苍白无力!
四. 身居驼城看到榆林的教育现状。
今天信息和人工智能正加速社会的迭代和变化,AI社会结构将对未来的许多职业领域进行整合,越是重复性工作的职业可替代性越强,比如我现在所处的行业,今年我们企业新增加了一套智能化物流系统,这将使我们企业几十位柜员职工很快就面临着被替代。两月前公司的某生产车间新增了一套无人机巡检试验装置,通过无人机巡检装置,并设置固定巡检路线,对危险、关键区域使用无人机全方位的巡检、检测并实时传回数据。因为外操人员在巡检装置的程中的安全性、时效性和准确性面对无人机系统不具有任何优势,加上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的成熟,这预示着未来生产企业人员的需求将会大大减少。
包括现在的银行柜员、财务出纳、流水线员工、翻译等等,凡是不涉及频繁交际、创造力和需要丰富情感色彩的许多工种将会面临着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而我们人类独有的情感、创造力、应变能力、终生学习能力、交际协调能力等方面将会是未来人才的主要竞争力,也许培养孩子这些能力才应该是我们心目中教育应有的样子吧。
2012年我的第大儿子石头出生,同年我北京朋友的儿子叮当也出生了,叮当的父母为了交流育儿经验增进铁杆朋友们的友谊,把五湖四海的同学朋友们以孩子为中心成立了微信“赛赛群”,群中有北京、河北、山东、内蒙、湖南、昆明、陕西等不同区域的同学朋友们,群中成员随时可以在赛赛群发起育儿经验的交流和分享,也约定在允许的情况下每年至少带着孩子组织一次旅行聚会,随着时间推移现在群中已经有近30个孩子的庞大群体了,在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会放过在育儿过程中的每个棘手的问题,这个群就像八宝箱一样总能在个人遇到育儿和生活困难时能拿出奇珍异宝帮大家排忧解难。
群中朋友们来自各行各业也不乏有一部分老师,也有知名私立学校的老师,赛赛群成员几乎涵盖了中国一至五线各级城市,对当今中国的教育不平衡现状基本能立体呈现,也见证着教育体制区域差别和教育改革的不断进步,作为五线城市的家长,这个群就像带着我一路奔跑的高速列车一样不断提升着我对教育的理解和认知。
叮当出生的同年叮当妈妈开始线上推广绘本,而当年对于一线城市的北京家长们来说绘本的发展已经进入教育主流行列,反观榆林还没有一个绘本馆且家长们对绘本还是比较陌生的,认可的家长属于小众群体,榆林经过近10年的起起伏伏,近两年榆林的绘本馆才基本稳定并呈现出一片繁荣,这证明榆林家长的教育观也在不断的进步,也反应了榆林家长的教育观可能落后一线城市近10年左右,同年通过叮当妈的指引石头妈也参与了朋友圈绘本推广,可是认可的妈妈屈指可数,欣慰的是经过8年的推书积累,把我们家的书架塞满了几千册的绘本图书。
叮当的妹妹糖豆就读北京一所知名的幼儿园,2017年这所私立幼儿园校长打算在榆林落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素质教育幼儿园,对榆林市的私立幼儿园进行考察后发现,确实有一部分幼儿园引进过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可是每每落地就会遭到许多家长的抵触和不接纳,为了生存这些落地的创新幼儿园不得不舍弃部分教育理念,改变了自己的创幼初衷,慢慢的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要么搁浅要么艰难的生存要么四处碰壁,最终北京某某知名幼儿园放弃了在榆林开设直营幼儿园。
2016年石头在榆林某工业区的幼儿园上学,当时榆林教育局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幼儿园不得进行超前教育,这个初衷是好的,可是运行一年后石头就读的幼儿园生源流失严重,主要原因就他们没有搞超前教育,为了应对家长的要求,这所幼儿园不得不对他们的幼儿园进行了适当超前教育。我想现在榆林的许多家长还没有真正的意识到超前教育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今年8月7日教育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可能才会被动惊醒许多支持超前教育的家长。学前教育法主要遏制“逐利限制”和“超前教育”,这就意味着以后幼儿园如果进行超前教育,幼儿园将触犯法律。国家为什么会三令五申的规范早期教育呢,说白了超前教育已经危害到了整个国家的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家长们对一些所谓的“起跑线”“幼小衔接”吓破了胆,深怕孩子会输到“起跑线”,却没思考这条起跑线可能会扼杀掉孩子一生的认知水平、创造力、思考力和学习能力等大家所看不到的教育当中的重要东西。
从蒙氏教育、华德福到爱与自由到现在比较火热的北京一土教育、云谷学校、三五锄教育、童行学院等,中国的教育机构在近几年发生了迅速成长和进步;从蒙台梭利、皮亚杰到高普克以,获诺奖的心理学家休博尔到西蒙以及和诸多脑神经科学家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努力和系统追踪调研试验,已经将早期教育的许多思路全方位进行论证和科学研究,把当今教育的主流思想已达高度共识。
虽然榆林的家长身居五线城市,但完全可以接触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但是悲哀的是很多家长还在关注那些不入流的号称教育能人的江湖骗子专家灌输鸡汤和贩卖焦虑,像祈求神灵一样盲目追捧。是这片教育土壤能否接受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去落地呢?很值得我们这些五线城市的教育参与者和政府反思!
摘自杨钋教授的演讲 《中国与芬兰:教育投入与教育焦虑》
当今社会的共识,不可否认我们的体制教育有很大不足之处,抛开偏见,这种教育导向下的教育环境必定会导致老师的教学会顺应趋势,盲目攀比分数,毕竟考高分就可以上好高中好大学那是天经地义的事了。
往往这种体制应试能力仅仅是一种考试技能,对于孩子的文字功底、算术能力、解题技能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当中可以看出)全球范围内是还是首屈一指的,可能我们会认为这是一种荣耀,但这份荣耀蕴藏着无数老师和家长的无奈。2020年9月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成绩揭晓,中国6名学生凭借个人成绩共获5金1银,并囊括总成绩第一。据官方统计自1985年中国首次参赛以来,中国学生已经在IMO中获得了162金、36银、6铜,这傲视全球的奥数成绩却没能给中国带来数学的诺贝尔菲尔兹奖,实属令人可悲。
同时这种以学科成绩为导向的教育环境也存在巨大弊端,家长们为了提高学科成绩严重挤压孩子的成长空间,使本该探索世界的孩子一头扎入大量的学科技能训练当中,使孩子缺乏对各种知识体系的深度连接(类似项目制学习)、独立思考、认识自我能力、创造力、情绪管理和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很难培养出有独立建全的人格个体,抹杀了孩子的内驱力和好奇心,从而变成禁锢孩子思维的武器。
令人庆幸的是,近几年国家充分也认识到这种体制的不足,所以对体制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教材改版和减负,以及包括今年8月7日出台的早期教育立法等改革举措。谈到减负,可能许多家长可能并没有太理解国家教育部的行为,这种举措并非国家不希望孩子在学校学习更多的知识,只是希望不要因为学校过多的教学任务和作业挤压了孩子参与社会的连接,因此家长需要合理利用学校释放出的时间,高效陪伴或者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兴趣班等等以提高孩子社会知识体系和行为教育的能力,说白了就是教育部所提倡课外教育,也叫素质教育。
然而为什么许多家长感觉现在学校越减负越家长感觉越累?事实上往往充分参与社会和情感连接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学习力、创造力、沟通协作能力,这对校内知识体系学习具有反向促进作用和后发优势,这种情况下的教育何尝不是一种我们理想当中的教育呢?所以我认为更多的家长需要正确看待学校减负,正确面对孩子参与社会的连接,也不要因为学校减负了,给孩子报的补习班、兴趣班过多又成为孩子新的负担,同时家长并没有充分的参与到育儿行列中,这种情况我想大家身边比比皆是。
在榆林大部分学校普遍存在老师、家委、家长大量布置作业,购买练习资料,有时还存为了学科成绩严重挤压素质教育课程,在教育部提出“美育”之前甚至挤压体育课程,我想大家应该都心知肚明,所谓的家长群除料理班级日常事务外沦为攀比、打压孩子的组织,再多的无奈又能咋样。
前些天网络有“退群”和“家长批改作业”的热点话题,随后教育部门出台文件“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有的地方明确定期开展作业督查,甚至将作业管理纳入绩效考核。我想老师们何必呢?可是不那样做老师如何给校方交待?面对着这种矛盾的现状想想都可悲,我们到底在教育当中追求的是什么呢?我们的社会、家长、老师每天都把个人利益掺杂在无辜的孩子身上,美名其曰一切为了孩子,其实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道德绑架。
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适合的教育。我想真正的教育一定是个多维立体的教育。人类是高级群居动物这一特性,注定任何人最终都要回归社会。面对未来不确定的社会环境,我们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生存技能、遵守社会规则和具备法律意识,还要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学会交流、沟通、协作、理解、管理情绪、控制情感,也要培养他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和应对社会风险,这些能力单单从当今的应试教育体系当中注定是无法全面完成的,而作为家长和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仅仅做到守护者和引领者的角色也就足够了。
虽然置身小镇我们依然可领悟大千世界!虽然我们榆林没有一二线城市那么高端的教育资源,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家长、老师、学校、社会体系共同努力打造良性素质教育生态环境,培养出和一线城市一样具有创造力、想象力、终生学习力和健全人格的孩子!实现孩子和教育参与者们共同成长!
图文/黑皮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END <<
举报/反馈
上一篇:掌握这5个识字窍门,学龄前孩子不用死记硬背,轻松认识1000字
下一篇:关于蒙氏教育,除了五大领域,还能跟家长介绍些什么?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
- 加强行刑衔接协作 合力守护绿水青山
- 名单公布!南昌31名学霸上榜!
- 北京有车型优惠超10万元,南阳有门店贴出“国货惠民价7.59万元起”海报,合资车
-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转为雇员制行不行?银川市人社局回复了这份提案
- 老师曝光教室无窗帘被约谈 校长停职、教室已全部安装窗帘
- 大祥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圆满结束
- 最美家庭展播二:梁芳清家庭
- 王晓龙谈国内青训:我们只有初中水平老师,教不出大学水平的学生
- 11月起 四川学业规划行业有了“国家标准”
- 河南2023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开始
- gre数学有哪些备考方法
- 最优模型估算: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种群数量为251只
-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讲 |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 重磅消息 | 第十二届商学院数字化论坛即将启幕!
- 《志愿军:雄兵出击》发布路演特辑
- 建筑“黑科技”闪耀长沙筑博会
- 为青春点赞!你最喜爱哪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扬州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 喜迎建队日争做好队员
- 深圳发布农贸市场综合治理第三轮测评结果 低于80分市场数量大幅度减少
- 2023下半年湖南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安排
- 朝阳营商环境考评成绩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
- 小米 14 表现如何?数据库实测性能续航充电等
- 发表SCI论文,申请专利,青年标兵……她是曲园学子李雯鑫
- “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丨马鞍山:水清岸绿 石臼湖风光美如画
- 「一线新动态」十年深耕涉外高端电力人才培养,“电力工程师的摇篮”助力“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