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之古埃及篇3 卡迭石之战:史上第一次有详细记录的战争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3-03-24
手机版

  卡迭石之战:史上第一次有详细记录的战争(上)

  在美吉多一战中,埃及大帝图特摩斯三世带领着他的埃及大军在击败以卡迭石国王为首的反埃及联军之后,又继续开疆扩土地征战沙场 20 多年,终于把埃及变成了一个横跨亚非两大洲的帝国。同时,又由于他的光辉事迹,也成功地激起了其后代子孙们的纷纷仿效。

  其中,以新一代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约公元前 1304 年-公元前 1237 年在位),则显得最为积极与狂热!

  说起这位法老,在古埃及这漫长的历史中,他不仅是最为著名的法老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我们此次的故事,就以他为中心:

  据说,曾有资料这样赞美过他:“一位强大的国王,一位战无不胜的将军,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一位不知疲倦的建设者。敌人惧怕他,臣民爱戴他,神灵保佑他。”

  虽然我们知道这肯定是有过誉之嫌,但其说的也不无道理。

  他在位的 67 年里,有过 8 位皇后、不计其数的嫔妃和一百多个儿女。而就拿我们中国古代在位时间最长的康熙皇帝来说,虽然其在位时间也不算短的了(在位 61 年),不过,与之相比,却也终究还是差了点儿。

  这位法老他还活了近 95 岁,这个在古代可真的算得上是高寿了。即使是我们现代人,估计也没几个能活的那么久了吧?虽然有的历史学家一般认为他只活了 90 岁左右,不过那其实也差不了多少。要知道,当时的埃及人,平均寿命也才不过 40 岁左右,按这样算的话,他的一辈子抵得过别人两辈子的价值了,所以他的一生肯定也不算短的了。

  最后,他也一度使得埃及繁荣,国力强盛,总的来说,也算得上是一个了不起的法老了。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法老在即位后的某次御驾亲征之中,险些因为两个小小的间谍而命丧九泉。

  同样也是因为几个间谍,赫梯国王穆瓦塔里二世与拉美西斯二世之间的卡迭石之战,被载入了史册。穆瓦塔里二世,这位老兄首次利用间谍作战的方法,使他一举成名,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间谍的人”。

  

  让我们来看看,这场著名的卡迭石之战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吧。

  一、背景:埃赫两国的历史恩怨

  拉美西斯二世,出生在古埃及第 19 王朝时期。其祖父拉美西斯一世,是这一王朝的创立者。拉美西斯一世原名“普拉美斯”,出身于非王室的军队指挥官家庭,曾是一名骑兵部队的长官,后因军功卓著而荣升为将军,最终又被法老选定为帝国下一代的继承人。

  写到这里,我就不禁想到有人曾问过我一个西方文化史上的小问题:

  什么小问题呢?

  为啥拉美西斯一世不是拉美西斯二世他老爸呢?我们从名字上来看,一世之后不就是二世了吗?而且为啥还要有一世、二世之分呢?是不是还有三世、四世了等等呢?

  其实啊,答案好像也简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就是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那就是避讳问题。

  原来我们中国古人在取名字时,就尤其避讳和君主以及家族长辈们重名的现象,比如君主或家族长辈们的名字中有“秀”这个字的,那么后代在取名字时就不能用这个字了。而历史上有很多因为名字和君主重复而改名避讳的事情,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这个“世”字就是严格禁止使用的,而且六部之一的“民部”之后还被改称为“户部”。不仅如此,就连我们家家都念过的观世音菩萨,也得让位而改名为观音菩萨。

  而在西方或欧洲地区,就基本上没有避讳这种情况。

  所以西方历史上重名的现象很平常,比如伊丽莎白一世的全名为“伊丽莎白·都铎”,而伊丽莎白二世的全名为“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由于西方或欧洲地区取名习惯是名在前、姓在后,所以她们两个人就自然都叫伊丽莎白,但是她们的姓氏是不同的,而且也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因此,正因为他们取名时并不讲究避讳,所以重名的现象就很严重。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西方人取名时喜欢取那些带有特殊含义或彰显荣誉感的名字,比如像亚历山大、亨利、路易、乔治、彼得、查理、约翰或者爱德华等等,这些名字在历史上都有非常出名的君主,所以西方人在取名时会故意取重名以示崇拜。但这也常常导致一个叫亨利的国王,往往是多个国家的君主,道亨利一世和后来的亨利二世,乃至于三世、四世之间,其实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那么,既然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为什么要称呼其为某某一世、二世呢?

  首先的一个原因,就是欧洲的那些历史学家们为了区分这些君主,所以就使用数字来以示区别。因为西方人一般比较喜欢用数字,而我们中国人则一般比较喜欢用方位。比如法国历史上有好几个名叫法兰西的共和国,所以历史学家就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来划分、一直划分到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为止。又比如法国历史上还有两个叫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所以又叫法兰西第一帝国和法兰西第二帝国。

  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前汉、后汉、东汉、西汉、南宋、北宋等这样的方位词来区分,应该说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使用习惯造成的。又由于中国君主的称号都是严格区分开来的,而且每个朝代的国号和君主的庙号、年号都不同,所以总的来说,他们还是很好区分的。

  但是,西方的君主往往是用名字来作为自己的称号,再加上重名现象严重,所以就经常会出现了好几个像叫亨利、爱德华、亚历山大等重名的情况。所以西方史学家也就不得不用数字来区分他们,比如亨利一世、二世、三世等等。不过,这里同时还有一个小问题——那就是因为翻译而造成的细微差别。

  其实在西方文化的含义中,正确的翻译应该是第一亨利(First Henry)、第二亨利(Second Henry)、第三亨利(Third Henry ),或第一爱德华(First Edward)、第二爱德华(Second Edward),第三爱德华(Third Edward)等,表示的是第一个用自己姓名成为皇帝、国王或者最高统治者的一种荣耀称呼。

  因为西方的历史学家,一般使用的都是:First、Second、Third等这些表示顺序的词汇,所以像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英文名为 the First French Republic。但是,中国的翻译家由于历史习惯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可能觉得别扭儿吧),就把外国君主的名字给倒过来翻译了,例如本来是叫“第一亨利”的,结果给翻译成了“亨利一世”;本来是叫“第二亨利”的,结果给翻译成了“亨利二世”了等等。

  不过,这一翻译,之后倒也成位了一种经典的翻译。因为第一、第二等的叫法,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好像越到后面就越觉得后人不如前人了,比如你能想象第五十六亨利和第一亨利的差距吗?其实他们可能都没啥大的差距呢!但是用一世、二世等的叫法不仅不会有这种感觉,而且还隐隐然有一种皇帝接班的气派感和荣誉感,比如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二世等等。

  所以,由于以上这种情况,导致不少读者都误以为一世和二世之间具有某种血缘关系,但实际上,他们之间具有血缘关系的情况是非常少的。这主要是因为大家都重名了,所以就只能用数字把他们给很好的区分开来。而区分的主要依据就是根据他们即位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划分,比如第一个叫亨利的君主即位后,就叫第一亨利;第二个叫亨利的君主即位后,就叫第二亨利;以此类推。

  正因为这样,所以才造成了欧洲历史上出现亨利一世、二世等等这样的情况。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会有拉美西斯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等按顺序继位的叫法,他们当然也都有自己实际的名字,但是对于历史学家和历史教科书来说,如果不是为了特别说明或是出于某种特定目的的话,一般都是按照他们用顺序继位的历史叫法来称呼,而并非用实际的全称或者真名。

  所以,当然也会有人叫拉美西斯三世、四世乃至于七世、八世的。实际上,这个叫拉美西斯的国王名,恐怕是埃及政治史上重复使用次数最多的一个名字了。因为在埃及历史上,一共有十一个叫拉美西斯的法老,他们是一个庞大的拉美西斯家族(埃及法老一般都有五个名字或者称呼)。当然了,这些人,后面我们会继续提到的,这里暂时先放一下。

  因为我们知道外国人的名字一般都比较长、而且还都有点儿饶,所以我们还是先把基本的历史概念给大家提前捋一捋。这样一来,之后我们在讲类似的历史文化时,就不会有那么多地困惑和不解了。

  好了,言归正传:

  到了拉美西斯的祖父拉美西斯一世执政的时候,这位法老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是他对埃及的军队却还是做了不少贡献的。例如他将埃及军队划分为三个军团,每个军团都以埃及主要神灵的名字来命名。后来继位的历代法老们,几乎都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

  他还为各军团还配备了战车队,以增强作战的机动性和行军速度。这样,以后的部队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就不会经常、刻板地陷于被动之中了。退一万步说,即使你打不过对方?难道你还跑不过对方了吗?

  同时,他又在各军团中挑选出士兵骨干,然后把他们整合成一支专门由他自己直接领导的近卫军,并且还从相邻的各部落中招募雇佣军,用以守卫边境要塞。也正是这一冥冥之中的关键措施,为他的孙子拉美西斯三世在生命最为关键的时刻,提供了保驾护航的巨大作用。

  另外要知道,如果在古代道路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商业往来,那行动起来肯定都是费力不讨好的。所以,在这不久之后,这位法老又从东北要塞修筑了一条经过沙漠通往亚洲的军道,以便作战时能迅速调兵遣将、及时捕捉战机。这也为埃及军队能够及时驰骋疆场、运输粮草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上这些军事措施,就为第十九王朝与赫梯帝国之间的争霸奠定了基础。

  

  而赫梯帝国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赫梯原是亚洲西部、小亚细亚地区的一个奴隶制国家,其位置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土耳其。您哪天有空,可以亲自旅游体验一下。

  “赫梯”这个词则出自《圣经》,特指生活在“青铜时代”末期之后的一支迦南人,也就是古代巴勒斯坦地区的早期居民,他们也属于闪米特人民族的一支,血缘上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相近。

  而闪米特人也并不是指哪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是包含了母语属性有关联的,且以古阿拉伯人、犹太人、迦南人、亚述人、巴比伦人等同源民族为主要构成体的群体性民族。就好比说,我们中华民族包含了五十六个民族,而不是说中华民族单指汉族一样,那些闪米特人也是如此。他们最早的分布区域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边缘延伸至两河流域。

  后来也有学者用“赫梯”一词来借指代“青铜时代”统治土耳其北部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的王国,称他们为“赫梯王国”。

  什么叫“青铜时代”呢?

  所谓青铜时代,在考古学上是指以使用青铜器为主要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它的主要特点是青铜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我们知道,文明的基础是语言文字,而新石器时代的文字可以说是处于萌芽期,那么青铜时代就可以说是文字的快速成长期,到了铁器时代来临的时候,各主要文明的语言文字则陆续进入了成熟期。

  所以,也可以这样简单地来理解,如果把石器时代称为原始社会的话,那么青铜时代就是奴隶制社会了,在它之后,就是漫长的铁器时代。因为铁器时代比较漫长,所以一般到了其后期的时候,才可以理解为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封建社会,当然了,世界各国具体进入到封建社会的时间也是不尽相同的,而且封建社会这一词,其含义也比较丰富。铁器时代之后,紧接而来的就是“蒸汽时代”,新的工业文明也便开始到来,而我们一般所说的古代社会也基本上结束了。(注意:那些偶然地制造和使用青铜器的时代,则一般不能认定为青铜时代。)

  至于对全世界冶铁技术的起源问题,国际学术界则还没有一致意见,但一般认为公元前 14 世纪以前,西亚一带已经掌握冶铁术。也就是说,国际上一般认为赫梯人可能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开始冶铁的民族,而且也可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铁器时代的民族。但实际上,人类很早就尝试过冶炼铁器,只是因为青铜器的原因,人类大规模冶炼和使用铁器的时间才大大延后了。

  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古老冶炼铁器是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北部赫梯先民墓葬中出土的铜柄铁刃匕首,距今 4500 年(公元前 2500 年)。该文物年代经检测认定为冶炼所得。此文物所代表的年代至冶炼铁器普及之间,有整整 1000 年时间中东地区鲜有出土新的冶炼铁器,故其为十分珍贵的孤例。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冶炼铁器是甘肃省临潭县磨沟寺洼文化墓葬出土的两块铁条,距今 3510 年 ~ 3310 年之间(公元前 1510 年 ~ 公元前 1310 年)。该文物不仅打破了此前由铁刃铜钺(北京市平谷县出土)保持的“中国最古老铁器”的记录,同时也打破了由西周虢国玉柄铁剑保持的“中国最古老冶炼铁器”的记录,意义重大。

  而在公元前 1200 年左右,中东地区已基本掌握了冶铁技术,这是因为海上民族腓尼基在中东的入侵,使得本来是赫梯帝国机密的冶铁技术在赫梯被腓尼基所灭后得以传播开去。

  铁器传入西亚、北非原文明古国地区后,在公元前 8 世纪和公元前 6 世纪先后促成了亚述帝国和波斯帝国的兴起。装备着精良铁兵器的亚述军队所向无敌,迅速占领西亚北非广大地区;大流士王建立了版图空前的波斯帝国,把势力伸展到中亚、欧洲和印度。而在欧洲,则是由古希腊在吸收了赫梯帝国的冶铁技术后传播开来了的。

  中国在公元前 6 世纪已出现了成规模的生铁制品,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生活中。但是关于中国冶铁术的起源问题,其讨论的主要还是外来传入说和独立自主说这两种理论学说。虽然到现在还没有最终定论,但是我国考古学在这方面却得出了一些很重要的推论:

  一:中国境内的人工冶铁最初始于新疆,时间约在公元前 1000 年以前,即当中原商末周初阶段。

  二:作为中国核心地的中原地区,开始冶铁的时间大体在西周中晚期,技术上,很可能由新疆沿河西走廊传入。

  三:新疆自开始人工冶炼块炼铁制品后,千余年间在技术上没有新的突破。中原则至迟于春秋晚期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随后又发明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并于西汉时将这两种技术反传到新疆。

  同时,关于中国冶铁技术的起源,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古代其实有两种冶铁技术体系,一种是块炼铁和块炼渗碳钢体系,一种是生铁和生铁制钢体系,二者既有一定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目前来看,中原地区出现铁器的时间晚于西北(新疆)地区,中国出现铁器的时间晚于西亚(土耳其)地区,生铁冶炼和生铁制钢体系也晚于块炼铁体系。但中国古代生铁技术体系的特色十分明显,不可否认的具有独立起源的技术与社会基础。但同时种种迹象也表明,中原地区的块炼铁技术源自中亚和西亚地区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而新疆和甘青地区可能是这一通道,但随着文化交流和汉文化的西进,生铁制品或生铁冶炼技术传播到甘肃、新疆的证据也是明显的。所以,中国关于冶铁技术起源和交流问题的研究任然还是任重而道远。

  在这里,本人根据以上情况,不妨大胆做个预测:

  我国的冶铁技术,最初的源头应该或者很大可能是由西亚经新疆传到中原来的,不过,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候,我国的冶铁技术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独具自己特色的冶铁技术系统,并经过汉朝进一步的发展后,又由中原经新疆传出到西亚等其他地区。

  但不管怎么说,铁器的制作与广泛使用,的确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与伟大的工具!

  因为这一发明,之后不仅会促进全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在当下对于赫梯人的直接作用中,则显得更为关键与重要,因为它决定了这个帝国最终的成与败、本国国民的生与死!

  当然,它也称得上是古代技术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说起赫梯王国的历史来,它也比较悠久了。其大约形成于公元前 19 世纪中叶,初为小城邦,后来又进一步形成了城邦联盟,之后渐渐开始统一。到了公元前17世纪的时候,就正式建立了赫梯王国。

  之后过了一百多年,赫梯又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国王铁列平。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其王权也因此而变得更加巩固,其国势也因而变得更加强盛。

  这样看来,不管是哪个国家只要想变得强大起来,恐怕就少不了改革这一关键的动力因素吧?此时赫梯的铁列平是如此,后来我们的管仲、商鞅、王安石及张居正等亦如此。

  所以,到了公元前 15 世纪末至公元前 13 世纪中期的时候,赫梯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新王国时期就出现了。

  赫梯在新王国时期就同埃及帝国在叙利亚进行了一系列争霸战争,而埃及的诸位法老们也都曾和赫梯王国有过交战。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还编了一部《赫梯法典》,它可能算是在《汉谟拉比法典》之后,又一部比较著名的古代早期法典了。它要比古巴比伦的法律更人道,判处死刑的罪过也不多,更没有后来亚述人法律中的那些酷刑。喜欢法律史的朋友,您有空不妨可以好好地去研究研究。

  而此时的埃及,则为法老埃赫那吞(阿霍特普四世)执政时期。

  这位法老,虽然是埃及大帝图特摩斯三世之玄孙,历史上第一个一神教的创立者,然而就政治上这一块儿来说,却不是他的拿手好戏。他自然也没有能力在继续延续他祖先们的辉煌。

  因为此时的埃及,不仅在军事力量上走向了衰落,而且,由于国内宗教势力的不断扩大,在政治上也开始威胁到这位法老的统治。所以,此时的埃及不管是从军事上还是从政治上来说,都根本无法保卫其在亚洲远方的领地。

  而相反的赫梯这边,其国王苏庇路里乌玛一世,则毫不客气地趁机在叙利亚开始了大肆扩张。当时叙利亚的一些小国,不仅纷纷向赫梯投怀送抱,而且就连与埃及有血缘联系的乌加里特国(Ugarit)也背叛了埃及,转而与赫梯开始结盟。

  说起这个乌伽里特国,其虽然不是什么主要的军事或政治大国,但它却是当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中心。它不仅是埃及、小亚细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埃及同西亚各主要大国之间的重要贸易中心。

  您要是知道,在接下来 200 年左右的时间里,乌加里特这一国的税收,就成为了赫梯帝国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的话,那么你就应该可以清楚的意识到,这个国家的经济价值是多么的巨大而重要了!

  在这之后,赫梯更是为了集中力量消灭长期以来的竞争对手——米坦尼王国,便和埃及结为了盟友,从而不仅在战略上瓦解了埃米同盟,同时也为自己的继续崛起铺平了道路。

  要说这位苏庇路里乌玛一世,其实也是一位很重要而且也很有成就的国王。他在位期间,就彻底打垮了西亚地区原来最为强盛的国家——米坦尼王国,并且基本上将其变成了自己的附庸国。不仅如此,他还趁埃赫那吞宗教改革无暇之机,夺取了埃及在西亚地区几乎全部的领地。

  至此,赫梯与埃及两大帝国虽然第一次实现了领土接壤,双方也以奥伦特河为界,划定了各自的疆域。但是其后不久,叙利亚的一些小国们,又开始组成了所谓的反埃及同盟(为什么用“又”?),并企图拉拢与埃及王室保持婚姻关系的乌加里特国。

  于是,不堪其扰的乌加里特国王,就写信给赫梯国王苏庇路里乌玛一世,请求赫梯帮助他解除困境。而苏庇路里乌玛一世这家伙,也的确不愧为搞政治的老手儿,他立马趁机又开始耍起了手段,然后最终又硬是把乌加里特国也变为了自己的一个附属国!

  厉害,真是厉害!佩服,实在佩服!

  我想,这位国王一定学过国际关系学和国际管理学,他的功力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了!

  这一波操作下来,赫梯的地盘,瞬间又大了不少!

  不久之后,他还继续南下,接着又吞并了一些原本属于埃及的小城邦。

  看来,赫梯的崛起,好像已是无人能挡了!

  这时,原来埃及、米坦尼、赫梯三大国国际争霸的局面,已被彻底打破。三大国之间的矛盾,就演变为赫梯与埃及两国之间的主要矛盾。然而,此时埃及的埃赫那吞并没有因为赫梯大肆吞并的扩张行为,而作出有效地反应。

  其实,我们也不能过多的去责怪这位法老,因为毕竟人家自己的家事都还没处理完呢,怎么可能有空去管国际上的闲事呢?这位法老又不是太平洋的警察!人家只是地中海附近的一位法老而已!

  当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时,我们是不能过多地要求他去改变什么的。

  之后,到了他的继承者图坦卡蒙统治时期,埃及却曾奇迹般的出兵了,不过收获嘛,却还是少的可怜(甚微)。

  因为这个图坦卡蒙是个只活了二十岁左右的年轻法老,他死后因儿子太小而又无法正常继承王位,所以埃及帝国就不可避免的又进一步走向了衰落,实际上也可以认为这个第十八王朝至此就已经是名存实亡。

  所以,其统治大权也就自然落到了当时的大臣阿伊手中,而这个阿伊也不简单,他就是当时埃赫那吞的岳父和图坦卡蒙的外公。

  看来所谓的外戚专权,在国外也不是没有先例嘛。

  而且此时,据说图坦卡蒙的一位王后(有的也说是埃赫那吞的王后,因为她们之间的时间间隔不是很长),又曾私自写信给赫梯国王,请求他派一位王子来埃及与她成亲,并允诺让这位赫梯王子充当埃及的法老。苏庇路里乌玛一世权衡利弊、几经斟酌后,最终还是同意了王后的请求,但派出的王子却在到埃及的路上被谋杀了(其实是消失了)。

  天下事哪有那般凑巧?你一送人过来,到了我这边就被害了?而且玩得还是人口失踪的这一招?

  阴谋,一定是个阴谋!

  这起事件很有可能就是一个巨大的阴谋,其意在于挑起两国之间的争斗。因为当时这封信件,其实是匿名发出的,信的开头虽然有正式的王后头衔和名称,但是却没有落款人的具体名字。至于信的具体内容又是谁写的,那就更加难以得知了。而且王后好像也不可能那么傻,说就是我写的吧?而且怎么可能还会老老实实署上自己的大名呢?然后还让她的属下明目张胆地送出去?你让埃及国内的上下臣民们,该怎么想呢?

  所以,换句话说,信是谁写的,其实已经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是可以利用王后这一政治身份来发布国家重大的政治信息而且还能让对方相信了就行。

  那么,阴谋者到底又是谁呢?由于历史太过久远,当时的记录情况不仅简略而且还谜团重重,想要得到完整真相的话,可能还需要历史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才行。

  不过,在我看来,当时最有可能的阴谋者,就是对埃赫那吞法老不满的反对派了。因为他的宗教改革,在对当时的埃及来说,的确可以称之为石破天惊的壮举,也不为过。

  因为他的改革不仅触动了当时大批贵族们的宗教信仰,而且更位重要的是,也改变了当时宗教祭司们的整体利益。你想呀,原来的阿蒙神(埃及主神)让位于新的阿吞神,那原来的祭祀阶层的专属特权,不就也要让位于新的祭祀阶层了吗?

  那么,你让原来的那些神职人员都干啥去呢?

  神职人员虽然信神,也拜神,但毕竟可不是真的神。虽然他们的精神境界可能很高,而且高到我等这些凡夫俗子可能毕生修炼都还不一定能够达到的境界(这点我也懒得去怀疑),但是他们毕竟终究也还是个肉体凡胎吧?再怎么样的高超境界,难道就不用混碗饭吃了吗?

  如果果真不用吃饭的话,那又何必委屈自己待在宫中当个祭司官了呢?

  天大地大,何处不能修行?

  天涯海角,何处不能为家?

  所以,在我看来,他们当时的人生境界,并不比后来的三大宗教的精神信仰高出多少,但是他们手中的权力和口袋里的金币,一定是不低的、而且也是不少的。

  所以呀,你埃赫那吞这样搞下去,那他们不就都得集体失业、纷纷去下岗了吗?

  要知道,失业问题,历来可都是一个国家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呢。

  退一步说,即使有些人员不会因此而下岗,但是看着手里的蛋糕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他们的心里又是个什么滋味呢?

  因此,这个阴谋者是谁已经不言而喻了,而且他们可从来都不只是一个所谓的具体的凶手而已。这是一个集团对另一个集团的斗争,这是一个宗教信仰对另一个宗教信仰的斗争,当然了,这更是一股政治力量对另一股政治力量的惊险斗争!

  阿吞(埃赫那吞),在你活着的时候,谁也不能夺走属于你的胜利。虽然你只是个血肉之躯,随着你的离世,也早已注定了这场斗争最后的结局,但是,你的宗教改革之精神,却是历经万世而不朽的。

  而在赫梯这边,这位老国王他原本还想还美滋滋的等着儿子娶上埃及王后,然后自己作为老丈人,就能不费吹灰之力地继承埃及全部的国土了。毕竟当年对付米坦尼王国的时候,就曾用过这一招儿,而且效果还十分之理想。于是,故技重施,也并非不可。

  “我苏庇路里乌玛一世,赫梯国王,不仅要青史留名,而且还要成为赫梯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更要成为当世最伟大的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众王之王,非我莫属!”

  照理来说,这位赫梯国王当时的确有资格这样吹的,而且按照他自己已经设定好的剧本来看,这戏一路按照他的要求演下来,确实也快要达到他的心理期望值了。

  不过,历史毕竟不同于演戏,再伟大的导演也不可能把历史时时刻刻操控于股掌之间。

  同时,也还是我们中国老话说的好: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世上不如意之事常有八九,凡事岂可尽如人意?”

  这位老国王在得知王子遇难的消息后(是否遇难另说,但反正人就是没了),悲痛万分。悲痛之后,那就肯定不用说了,必然是勃然大怒,毕竟谁愿意白发人送黑发人啊?

  “给我打,给我派兵往死里打,替王子殿下报仇!替我儿报仇!”

  于是,赫梯国内的士兵就像死了自己的儿子一样,十万火急地就去攻打埃及了。

  那埃及这边冤不冤呢?

  我的结论是,即冤又不冤。

  无辜者自然是冤的,但是那些阴谋者呢?他们冤吗?

  那些不好好保护王子殿下的埃及官吏们,他们冤吗?

  那些不能摆平国内外政治问题的中高层执政者,他们冤吗?

  但最冤的,其实还是那些最底层的老百姓和最前线拼命抵抗的普通士兵们。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城斯言也。

  结果毫无意外,埃及自然是败了,而且还败得一塌糊涂。

  不过埃及虽然战败,大批士兵也被俘虏,但此时的赫梯也并不走运,因为军中传染病突然的大量传播,也就只能被迫了停止对埃及的征战。

  不仅如此,这个好像由埃及俘虏带来的这种可怕的传染病,我们现在一般都有一个特定的学名——瘟疫。它不仅迅速地传播到赫梯人的生活区,沉重地打击了这个新兴的军事强国。而且,就连这位伟大的赫梯国王苏庇路里乌玛一世,其本人(包括长子)也都死于了这场瘟疫之中。

  看来,埃及历代法老们在最关键的时刻还是起了点儿作用的——保佑了埃及人民免受灭国之祸。

  虽然现在来看,好像有那么点儿迷信。但是,当时的埃及人可不会这么想,他们会坚定地认为,这一定是历代法老和太阳神的奇迹。

  在图坦卡蒙和老臣阿伊死后,当时的大元帅(最高军事指挥官)霍伦海布(第 18 王朝末代法老)便以摄政王的身份登上了王位,并最终慧眼识珠地选择了拉美西斯一世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但是,拉美西斯一世可没有像他孙子拉美西斯二世那么长寿,他当上法老才不过一年多便去世了。

  而后其子塞提一世即位,他便是拉美西斯二世的父亲,而此时赫梯的统治者则是苏庇路里乌玛二世的小儿子穆尔西里二世。好巧不巧的是,当时这两国,也都几乎同时发生了叛乱。

  

  据一些史料记载,埃及在亚洲的平叛活动显得特别顺利。刚继位不久的塞提一世,一路就沿着地中海东岸北上,前往阿穆路或阿慕洛(Amurru)地区作战,而后又攻克了卡迭石城。北进途中,他与赫梯人突然相遇,自然少不了一番激战,塞提一世最终获胜,而且还抓获了不少赫梯战俘。

  之后,为了让新王朝重现昔日法老的辉煌荣耀,不辜负前人的期望,甚至是超越此前的各个王朝,塞提一世便尽心尽力地培养他的这位宝贝儿子。

  除了陪同父亲东征之外,拉美西斯还跟随塞提一世横渡尼罗河,参与各项政治行动。为了让他早日参与决策,提升未来成为法老时所需的能力,塞提一世在位第七年便任命拉美西斯王子为摄政王。尽管此时的拉美西斯还只是一名少年,而并非法老。

  除此之外,塞提一世又着手修了通往东部沙漠黄金矿脉的道路,并亲自前往东部沙漠核实改善情况。同时,也为了锻炼未来帝国接班人的执政能力,许多工作便都自然地交给了拉美西斯来处理,比如具体负责采石场的开发工作,以及负责监督他父亲发起的众多建筑项目等等。这些事情,也确实锻炼了这位雄才大略的王子。

  二、开始:两位互不服输的国王

  到了公元前 14 世纪最后 10 年的时候,埃及法老塞提一世和赫梯国王穆尔西里二世也都相继去世,而两位叱咤世界的风云人物——拉美西斯二世和穆瓦塔里二世则分别继承了两国王位,埃及与赫梯的争霸也开始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

  拉美西斯二世,可以说得上是整个埃及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法老,其智勇双全、治国有方。他的母亲名叫图雅,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的女儿。这位王后先后生育了四个儿女——两名男孩和两名女孩,不过拉美西斯的哥哥却很早就夭折了。

  而拉美西斯本人则继承了父亲优秀的基因:不仅英俊潇洒,而且人也特别聪明。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到“法老学校”(最顶级的贵族学校)学习,而且 10 岁起便在军中任职,15 岁时更是能够随父出征、征战四方,特别是多次征战利比亚和巴勒斯坦地区。

  这一对比,本人就感觉实在是惭愧很:

  本人 10 岁时,小学还未毕业,15 岁时也才是个普通的初中生而已,当时还在为中考而拼命努力地刷题呢!

  而到了 22 岁时,这位法老便已能够独自在努比亚地区作战。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作为法老所必备的军事征服和建造王宫这两大特殊技能。如今在埃及,就留下了在他指导下完成的大量随处可见的建筑奇迹。您哪天有空,到埃及去看看,就知道它的壮丽辉煌了。

  拉美西斯的父亲去世后,按理说,这应该又少不了一番宫廷政变或者什么流血斗争啊,然后王子殿下又应该千辛万苦地开始夺得王位,最后再成功地上位等等。可惜,事实正好相反,拉美西斯就这样很顺利地就继承了王位,而那时他才不过 25 岁左右,但是作为法老的威严与本领却早已锋芒初露。

  尤其在军事方面,他具备了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的帝王之才。早在继位之前,拉美西斯就曾担任过突击部队和车战兵的首领,他不仅作战勇猛,而且还爱护军士、深得军心,因此,他在军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同时,他又秉承父志,极力想通过对外扩张来使得埃及更加强盛。

  “父亲大人,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完成你的遗愿,一定会把埃及变得更加强大!”

  这样看来,这位法老的确可以说得上是管理帝国的不二人选,伟大的复兴事业,似乎也注定要落在他的身上。

  而赫梯的穆瓦塔里二世则是穆尔西里二世的次子,也是因为长兄早逝,才得以继承赫梯王位。

  这样看来,这二位的确也有不少共同之处,也颇有点像那个诸葛亮和周瑜并存于世的感觉,可是,那到底谁才是瑜、谁才是亮呢?别着急,听我接着慢慢道来。

  虽然史书对穆瓦塔里成长过程记载的不是很详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大体上推断出他是在尚武与斗争的环境中长大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就不得不说赫梯这个民族的一个基本特点了:这个赫梯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勇武好战的民族,这个有点像后来我们所说的“战斗民族”俄罗斯一样。不过不同的是,俄罗斯至今还在,而赫梯早已消亡。当时他们的武器也很先进,使用短斧、利剑、弓箭和战车。由于他们能战且好战,所以能够在当时的环境下不断地迅速成长和超越自我,并最终成为了当时一个不可忽视的政治军事力量。

  所以到了穆瓦塔里继位后,他便开始励精图治,不仅迁都于叙利亚附近,而且还致力于摆平当地那些关键战区的战争事务。

  如此看来,这位国王倒也是挺能打的。

  而反观埃及这边,这位新法老则将主要的时间精力都用在了国内的工程建设上。

  他不仅喜好建筑,而且对建筑工程更是情有独钟:在他继位的前四年里,卢克索神庙得以扩建,卡纳克的圆柱大厅得以落成,在底比斯左岸,他的百万年神殿也开始施工。同时,他还在尼罗河三角洲东部兴建了一座新的首都——拉美西斯城,其名为佩尔·拉美西斯,意为“拉美西斯之家”,这里之后便成为了埃及重要的行政中心及宗教中心。以上这些巨大而著名的系统工程,差不多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所以这位拉美西斯法老,他不仅仅只是一名雄心勃勃的征服者,而且更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家,他在埃及建筑史上的贡献,要远超其他任何一位法老。

  

  不过,在外交上,他还是沿用了他父亲的政策,与好战的赫梯人签订了条约,承诺互不发动战事。

  本来国家如果没啥大事,搞点基建工程、兴修一下水利、弄个神庙什么的,倒也不错。

  可惜,老天岂能如你所愿。

  而你拉美西斯,也不是用来干那些普通君主都能干的普通活儿的那块料儿。

  果然,在其执政的第 4 年,当时的小国阿穆路(Amurru),就很给面子地发生了叛乱。而且不仅如此,它随后竟然还嚣张地直接脱离埃及,转而投靠了赫梯。

  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之前的乌加里特国这样搞也就算了,毕竟人家有的是钱,又是咱们的财神爷,而且又和咱是亲戚的关系,咱埃及让他一步,给他点儿自由,也没啥可丢人的。

  现在你这个小小的阿穆路,也敢这样搞?你算老几啊?你凭啥敢这么嚣张啊?

  这怎么能行呢!

  况且,如果其他小国,也都有样学样这样做的话,那我埃及历代祖先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可不就相当于拱手送人了吗?

  不行!绝对不行!

  拉美西斯闻此不由大怒!

  不给你点儿颜色瞧瞧,你当我是空气呀?

  他于当年 5 月立马就率军深入西亚,不久便手到擒来地收复了阿穆路,并且还成功地占领了南叙利亚的一些领土。

  之后,这位法老似乎认为叛乱已平,又想着那些还没完工的神庙建筑,便心满意足地打道回府,接着又去搞自己的建筑事业了。

  可是,他却丝毫没有注意到这个战败的阿穆路国王,会将所发生的一切,不厌其烦地告知赫梯这边。

  在赫梯王宫内,这位阿穆路国王(有的说是王子)再三重申了他对赫梯的忠诚,而且还详细地加以解释,比如称自己是被迫向埃及俯首称臣的,以及他不想在任何情况下被赫梯视为叛徒,他的忠诚也从未发生改变等等。总之,其实也就是一句话:希望赫梯国王您这位大老板,能够为我这个小老板,给做主呀!

  原来是有人在背后给他撑腰啊!

  怪不得可以明目张胆地脱离埃及祖国的怀抱!

  也许是由于这位阿穆路国王的言辞之恳切,或者是由于他那挑拨离间之巧妙,总之,赫梯国王就这样被他深深地打动而说服了。当然了,这位聪明好战的赫梯国王自然也少不了有着自己的特别军事计划。

  于是,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赫梯国王穆瓦塔里都决定要好好地教育一下这位法老,也顺便打击一下这位年轻法老的器张气焰,以显示自己在叙利亚地区不可撼动的国际霸主地位。

  不过,话又说回来,为啥大家都要争这个叙利亚地区呢?

  原来这个叙利亚地区位于亚、非、欧三大洲的交汇点上,不仅是古代海陆商队的贸易枢纽,而且从古至今它都是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

  重点,它是必争之地!

  所以,战争早晚都是不可避免的要开打的。

  穆瓦塔里大概就是在此刻萌生了他的军事计划吧,而这一计划主要为了实现三个重要目标:

  一、收复阿穆路王国,使之重新成为赫梯的附属国;

  二、防止重要的卡迭石城(贸易路线上的要地)落入埃及之手;

  三、最终彻底击败埃及人,让他们远离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老老实实地滚回埃及去!

  但是出乎埃及意料的是,穆瓦塔里并未立即采取军事行动,而是不声不响地打起了情报战。

  当这位法老高傲地班师回朝之际,他并不知道,他的首都其实早已经布满了赫梯人的密探。这些人可能分布在各个角落、各个行业之中,甚至连他的王宫之中,也都可能安排了不少眼线呢!

  这些训练有素的谍报人员,都是经过赫梯方面精心培训的。他们不仅会将埃及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而且还会一字不漏地汇报给国王穆瓦塔里。与此同时,赫梯这边也开始了积极扩军备战,召集了遍及国内外的所有臣民和盟军,其中就包括 2500 多辆战车和近十倍于此的兵力。

  为报与赫梯的新仇旧恨,这位埃及法老也决定毕其功于一役。

  是时候,该报仇了!

  是时候,该雪耻了!

  是时候,该和赫梯一决雌雄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拉美西斯决定,目前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攻克奥仑特河上游的卡迭石城。

  这个卡迭石城是个什么情况呢?

  它是位于被埃及刚刚收复的阿穆路地区以东的一个大型堡垒,此处不仅交通便利,而且还是所有商路的交汇点,当然,这里肯定也会有赫梯人的重兵把守。所以,此时的埃及要想攻克它,恐怕难比登天。

  但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如果要打的话,那就麻利点儿!来吧!

  战争一触即发!

上一篇:详细议程出炉!聚焦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第三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电子与信息
下一篇:汽车上的中国元素(三):中国宫殿和古建筑文化如何融入汽车中?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