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教育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2-11-16
手机版

  学习是儿童成长教育的核心,一个孩子能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这样的道理相信一般人都明白。但是,明白学习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未必知道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家长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方法,从何下手,劲儿往哪里使。

  有的家长也许不以为然,如此简单的问题他们当然明白:从孩子上小学起就给他报英语、奥数、作文班,让他课余时间学习钢琴、舞蹈、美术,孩子获奖证书一大堆;给孩子选择名校,请高水平家教,进行“一对一”辅导,他们辞掉工作在家陪孩子读书,希望他今后上重点中学,名牌大学,成为未来社会的精英,活得潇洒体面有尊严。也有不少家长叫苦不迭地说,我家孩子用的是苹果牌电脑,上的是实验学校,请当地有名老师做家教,创造的学习条件从来不比别人差,大人小孩没少吃苦,但孩子学习还是上不去,我都要快要崩溃了,你说着急不着急。

  不客气地说,如此家庭教育理念基本没有入流,这些家长起然双脚已跨人了现代化信息时代,但对学习的思想认知还停件在20世纪某个落后的阶段。

  让孩子参加课外英语、作文、奥数练钢琴、学舞蹈是完全可以的,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必须的,它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关键要看能否在家建立一个静谧的充满浓郁读书气氛和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孩子的心静下来,从而,使家真正成为孕育学习习性的摇篮,对读书产生内在的渴望。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有磁场、气场,能够使处在该环境中的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这些都好理解。

  学习也有一个场,它叫书场,即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和一定数量的藏书,同样,可以对生活在该环境下的成员产生正面的影响力。当然,单有一个空间或一大堆书远远不够,关键还要有包括全家人阅读和探讨知识性据题共同营造出的幽静而灵动的学习气氛。

  比如,父母长期潜心学习、孜孜以求形成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能够凝心聚神,填莽获于淡定专注的气质秉性,防止分心,最大限度地把心凝骤在学习哪知识上,以此滋养学习习性的形成。

  家庭成员间经常有知识含量较高的言语交流,可以使每个身临其境的人如同进入阅览室一样,顿时产生一种静谧的感觉,心情能够很快平静下来,勾起读书的欲望,刺激智力发展,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孕育知识的智库,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如此充满书味和良好学习氛围的场是培养学习习性的沃土。美国教育部有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在美国家庭藏书超过一百本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家庭藏书不足一百本学生的学习成绩。另一项研究也发现,出身于贫穷的美国家庭但有阅读习惯的孩子,从事慈善事业的比例高出家境富有但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一倍多。

  美国畅销书作家奥里森.S.马登有一句名言:没有书籍、杂志、报刊的家庭,等于一幢没有窗户的房子。

  中国很多家庭住上了豪宅、别墅,满屋的高档家具,像宫殿一样,但是书籍少得可怜,感受不到丝毫文化气息。孩子回到家首先想到的是手机微信,盘算着怎么满足感官的现实需求,心被应有尽有的物质生活吸引,必然心神涣散,很难安静下来,当然无法培养符合学习的习性。

  看似很殷实奢华的家庭因为缺少“书场”,从孩子思维品质到家庭生活品质也都将大打折扣,学习兴趣从何而来。有的家庭虽然有不少藏书,但仅仅是摆设。父母整天为了名利心悬半空,像一团乱麻,静不下来,坐不住,拿起书来看不进去,有书没场,充其量是“叶公好书”。

  很多人忙于应酬,每天都在麻木迷茫中过活,尽管回到家痛苦的时候也常常懊悔不已,但只有在酒场、牌桌上灵魂才能找到暂时的慰藉。把家营造成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娱乐场所,家庭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孩子从小被功利和享乐灌得半醉,哪里还有心思看书学习。

  还有的家庭关系紧张吵闹声不断,孩子在课堂上、书桌前,脑子里浮现的全是父母争吵的场面,气难静,心难安,一提学习就头疼。即便一个很有学习习性的孩子,天资被功利思想和各种嘈杂声泯,纵使上再好的学校、报再多的课外班、请再优秀的家教,多数都是徒劳。对提高孩子成绩不会有太大的帮助,美好的年华被家长不负责的行为糟蹋,最终落得个碌碌无为的下场。

  包括早年的我,很多时候也坐不住,压根看不进去书,用自身行为给孩子的正面引导少之又少,却盲目对孩子提一些过高的期望值,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他们去做我们自己当初无法做到的事,去实现那些高不可攀的目标,想起来未免有些荒唐可笑。

  20世纪90年代初期,意大利神经系统专家发现了“镜像神经元”这一现象,研究人员通过长时间观察猴子的剥花生米的助作,发现了镜像神经元这一理论。即,动物在记住和启动一个行为或动作时,首先被激活的是大脑额叶预动区的神经元,然后,运动皮层的神经元就会发光并产生反应,再去激活相关肌肉做出相应动作。

  科学家们把起预动作用的神经元系统称为镜像神经元,它能够沟通动作主体与被观看对象的主观世界。把镜像神经元理论应用于人类的学习和生活,同样会发现,一个人当看到别人做某一个动作,比如看书、运动、吃东西,大脑额叶的预动系统先期形成一个运动条件反射,此运动顺序随后激活相关的运动皮层系统,并迅速创建一个相应的心智模板,感知和体验他人的情感以及喜怒哀乐。

  再将他人的情绪状态内化于自己心中,便见样学样,直到启动一个回应性的模仿行为。镜像神经元理论给我们提了个醒,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启动孩子大脑额叶的预动(警)系统,激活他们模仿的动机。也就是说,我们成人日常生活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当下社会生态恶化程度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为人父母者,假如留给孩子更多的是吃喝玩乐、追逐名利、抱怨和“办公室阴谋”,必然激活孩子的脑镜像神经元,社会上那些麻俗的东西有可能过早地投射到他们的微观世界。生命中积淀了太多的渣滓,内心被阴暗的东西遮盖,人生价值取向跑偏的可能性就会增大,思想上的问题想扳都扳不过来。

  当然,如果我们展现在孩子面前更多的是勤勉耕(工)读、艰苦创业、诚信待人、友善和睦的印记,必然会形成一个很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子女的心智得到均衡发展,从而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追求。

  事实上,在家里营造一个简单的书场,让家庭充满书味并非难事,对一般家庭而言,每年添几本书、订两份报纸都不会有太大问题。就算经济条件不太宽裕的人家,只要父母少一点应酬,把喝酒、抽烟的钱省一部分下来买几本书,用打牌、游戏、闲聊的时间来看看书,有了这样一个静谧的书场,过不了三年五载孩子的学习习性就可能初步形成。

  我认识一个书香门第,世代人才济济,祖祖辈辈在读书上达成了高度默契。每个家庭成员,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多么忙碌,每天晚饭后都会把白天的任何东西抛到脑后,在八点半钟准时各就各位学习阅读,或钻研自己的业务。整个家庭安静得只有翻书声,连呼吸都听得一清二楚。

  即便是识字不多的学龄前儿童,他们在“玩书”中不知不觉地对书产生好奇。纵使一些心野贪玩,喜欢往外面跑的孩子看到家人都在津津有味地看书,觉得自己制造的响动(噪声)会打扰家人,与家庭气氛不合拍,感到不好意思。于是,大脑额叶预动区的神经元被微活,运动皮层的神经元系统再去激活相关的肌肉,产生模仿他人看书学习的冲动,逐渐收拾起散乱的心,慢慢在阅读中找到看书的兴趣。

  如此一来,伴随着代代相传的除了学习习性的养成,还有安静和睦善于钻研的家庭文化。家有书场,茶余饭后父母能够与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心得,家庭知识性话题、艺术性语言和积极正面的思想交流多了,孩子获得的有价值的信息量越大,阅读对他们的诱惑就越强烈,我辩全对读书产生好奇利渴望,学习兴趣乃至于学习习性自然就会考养起来。

  举报/反馈

上一篇:武汉化妆学校排行榜 武汉化妆学校排名 武汉经典化妆学校
下一篇:2022报名·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嘉定区教育学院食堂管理服务招标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