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的现代教育理念,只是一味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吗?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2-11-16
手机版

  家长会上,老师经常强调,现代教育需要“家校共育”,优秀学生背后肯定有优秀家长,良好学习习惯需要家长长期培养,每天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家长督导,学生情感智力开发等课外活动需要家长共同参与,诸如此类等等,似乎让家长们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还要重要,不免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学习都是家长的事,那要学校、老师干什么?

  家校共育的理念是什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为,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这就是家校共育的概念。国外对这一理念研究较早,一些国家的专家对此高度认可;国内起步较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认识这个问题,,随着全民教育时代的来临,这一教育理念得到广泛认可。

  家校共育的实质是什么?

  家校共育即家校合作,实质上是联合家庭和学校这两个对学生最具影响的社会机构,通过家庭成员和学校老师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对学生进行教育,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目的。学校老师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能是部分孩子家庭教育有所缺失,存在学校紧、家庭松的问题,需要引起部分家长的足够重视。

  共育过程中家庭从属于学校吗?

  教育研究者马忠虎对家校共育问题的研究得出,家庭和学校在孩子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作用是互补的,不存在从属关系。学校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来自家长方面的支持,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来自学校及老师方面的指导。常言道,家长经常与老师沟通非常重要,就是因为要共享信息、共同研判、共同管教,才能做到家校共育。

  共育过程中家长要做哪些事?

  家庭和学校在孩子教育中是平等互补的关系,如孩子学习上有问题或成绩不好,而班上大多数孩子没有这方面的问题,那么问题很可能出在家庭教育方面,在共育过程中家长“被动”配合与“主动”作为不够。

  在孩子还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时,按老师要求督导孩子写作业、阅读文章、提前预习,给孩子报听写、完成作业打卡等“被动”事宜,家长就不能缺位或缺管;在孩子学习效率还不高的情况下,按照老师要求加强练习提高书写速度、限时完成作业、适当提高做事的紧张感等“被动”事宜,家长不能关注不够或督导不力。如果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这些老师要求的学习任务又没有家长督导落实到位,孩子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发现自己的孩子思考问题不深入、学习不够刻苦、注意力不够专注等学习品质问题,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可“主动”作为,多方咨询请教,制定措施,积极引导,补齐孩子学习品质上的短板。比如:很多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发现孩子好动不宜静下来,家长就鼓励和引导孩子上艺术课,磨磨孩子的性子,提早纠正孩子学习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也就是优秀学生背后肯定有优秀家长的根本原因。

  目前,我国家校共育还处于探索和初级阶段。家长与老师在教育观念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分歧,一些家长错误的育儿理念一时难以改变;在信息共享方面还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部分家长怕暴露孩子不足、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好”、防范家庭隐私泄露等问题,导致共育过程中信息交流不对称。

  还有老师日常工作要求高、强度大,研究琢磨相关问题的时间有限,家校共育的技能培训相对缺乏,绝大部分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娴熟的技能主动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当前只是一些认同这一理念、有这方面想法的家长在积极作为。

  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举报/反馈

上一篇:软件测试培训机构哪家好?好就业吗?靠谱吗?
下一篇:自考学历怎么报名?自考大专需要的条件?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