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清华讲故事!
原创 讲故事的 清华大学 收录于合集 #故事中的故事 1个
你知道
如今我们看到的清华故事
是由谁来讲述和书写的吗?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是清华故事的执笔者
也是水木风韵的掌镜人
无论是宝藏课程推荐
还是清华四季风光
无论是身旁的你我脚踏实地前行的实录
亦或是先辈的精神品格仍在时空中回响
……
他们将园子里的
悠悠岁月与点滴精彩
传递给屏幕前每个热爱清华的你
从本学期起
我们特别推出
“故事中的故事”系列策划
走近一群深凿清华故事的人
记录那些故事之外的匠心巧思
今天
将目光停驻于
清华大学学生记者团
我们采访了三位曾经的学生记者
与大家一同听听
那些故事背后的故事
那些写满热爱、坚持与成长的时光
覃川
“我们说,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既要横向去拓宽自己的视野,也要纵向地站在历史维度去思考,不局限于一人一事、一时一地。”
覃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曾任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主持或参与国家软科学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等十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媒介素养与媒介德育创新》《媒介化生存与大学生成长》等,担任《中国教育电视发展报告》执行主编,发表论文20余篇。担任校园原创话剧《马兰花开》总编剧,先后获得第四届北京大学生戏剧节、第四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最佳剧目奖”等。参与主创的微电影或视频作品等,获得各类奖励40余项。
在清华大学求学时期,成为《新清华》学生记者,毕业后留校任职,曾任学生记者团指导老师。
向上滑动阅览
32年前,一篇小小的“豆腐块”不起眼地刊发在校报《新清华》的角落,一位沉浸在微积分和矩阵间的青年将这篇带有自己名字的文章细心收藏,继续笔下的工作;10年前,青年已是师长,《马兰花开》在新清华学堂首演,作为总编剧的他和团队一起,用真实的再现和艺术化的表达打动了所有观众;这个星期三的晚上,和每周一样,他站在《媒介素养综合知识与实践》的课堂,用“半生新闻人”的经历,引导更多清华同学走入媒体的世界。
1990年,覃川考入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从小文科不错的他,带着自己对文字、对创作的热爱,开始向《新清华》投稿。在纷繁复杂的数理计算之余,投入文字采写,记录校园点滴,在学习之外多接触一些人、多了解一些事,在覃川看来,学生记者工作是自己“大学生活中一束特别的阳光”。
从一篇被删改至200来字的短文开始,青年覃川开始了自己在清华园中与新闻、与创作的缘分。大二开始担任学生记者,新闻报道、人物剪影、通讯综稿中都有他的参与。在与受访者接触的过程中,他被各个领域、不同人物闪闪发光的故事所感染,也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向读者传递这份感动。
采访材料系李恒德院士时,他了解到一位科学家如何通过持续的勤奋和探索从普通学生逐步蜕变为顶尖学者;与“清华十杰”交流时,他结识了顽强克服伤病、刻苦训练的竞走健将学长;深入现场报道时,他结交了来自不同院系的好友,见证他们在各种校园活动乃至国际交流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不同轨道,这些清华人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而作为故事的记录者,覃川也相信他的读者能够从中汲取到成长的力量。他认为,学生记者的工作不仅要有自己的感悟和情怀,更要尽己所能把所感传播到更远更需要的地方。
毕业后留校任职的覃川参与创办了《中国研究生》杂志,后在2003年接任了清华电视台主编。相比于文字报道,视频的呈现更加形象,形式也更加多样。总体来看,似乎文字的书写和阅读偏向理性,而电视的表达更多一些感性。但在覃川眼里,两者之间存在许多相通相融之处,“在文字中可以有感情的倾注,做电视报道也可以带着观众深入思考。”他这样理解,“真正好的新闻作品应是情理交融的。”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面对陌生的电视台工作,覃川这样下了决心。他不仅构思策划栏目节目,自己也到一线拍摄、采访,甚至出镜主持。不久后,他相继开设了《媒介素养综合知识与实践》《影视艺术概论与作品赏析》两门文化素质教育课,丰富了学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也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人的一生中,由于各种因素我们总会接触到很多新领域、面对很多新挑战,但无论前方是什么,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在不断尝试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对于年轻一代的学生记者,覃川用自己的经历勉励正在这条路上不倦前行的同学们。
2013年4月,一部“清华人的必刷剧”在新清华学堂完成了首演,覃川以执笔编剧的方式,通过校园原创话剧《马兰花开》向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致敬,也为自己学生时代被“中国神火”点燃的梦想画上一个阶段性的句点。覃川及主创团队既在“加法”中层层积淀,又在一次次“减法”中打磨修缮:准备阶段,采访了多位邓稼先的家人、同事,收集了一大批图书、视频资料,做了大量的采风调查;创作阶段,又不得不为了最优的效果对多个情节或场景“忍痛割爱”,在强化主题中不断完善剧本,最终呈现出一场叙事与艺术并存、纪实而动人的视听盛宴。“真实是最令人震撼的。”覃川说,“他们的故事和种种细节本就有强烈的历史内涵和人格魅力,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各类素材构成的‘大海’里捞起一颗颗‘珍珠’,再用一根主线把它们串成最美的‘项链’。”
而今,回顾30余年的新闻路,覃川用三个方面来概括创作新闻作品时应坚守的初心。“第一是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基本规律;第二是要认识到新闻不仅是对事实的报道,还应该发挥引导的作用,让大家正确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变化,并始终保持长远的信心和奋进的力量;第三是要把新闻放到历史维度下去把握,要认识到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用这样一种历史视角和社会责任感超越新闻本身。如果既能从‘大处着眼’,树立起宏观的思考框架,又能从‘小处着手’,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积累新闻创作知识、能力和经验,这对于同学们的全面成长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此外,做学生记者的工作还可以拓展更多的校园友谊,覃川一直和当年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保持着经常联系,“这也是难得的青春记忆和收获。”
“今天很多的‘00后’同学在知识、能力、眼界以及独立思考等方面较之前辈都有很大的进步,如果要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那么我希望同学们可以从更高的站位、更大的系统来看待自己,看待我们所身处的社会以及这个社会所发生的新闻。既要横向去拓宽自己的视野,也要纵向地站在历史维度去思考,不局限于一人一事、一时一地。”同时,覃川也希望同学们把学生记者团的经历凝练为一种内化的体验感悟或精神支撑,在遇到困难或迷茫时,可以成为一种永远向上、向前的动力。“作为学生记者,我们不仅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还要把这些感悟传递给更多的读者,这要求同学们扎根现实、立足社会、走近生活、心怀人民,让自己的言行和作品真正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梁君健
“与热爱相聚、与探索相聚、与理想相聚,在学生记者团里找到自己的意义与价值。”
梁君健,1983年生,现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纪录片导演,执导《一张宣纸》、《喜马拉雅天梯》、《我在故宫六百年》等多部纪录片。曾获2016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清华大学班(级)主任工作优秀奖、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荣誉。
在清华大学求学时期,于2000年加入清华电视台,成为一名学生记者,负责策划、拍摄、导演等工作。
向上滑动阅览
梁君健与记者团的奇妙缘分从大一便开始。2000年考入清华时,9月的社团招新让人眼花缭乱,身在化工专业的梁君健,和临时兴起的室友约着一起报名电视台,希望能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随后面试通过,便开启了这段意料之外又命运般巧合的旅程。
虽然刚开始面试的岗位是出镜记者,但由于长期接不到出镜的工作,梁君健开始跟着大家学习摄影,之后又一步一步扩展到了摄影、剪辑、策划和导演一体的技能。千禧年初的摄像机还是一个新奇的物件,操作使用远不像现在的数码相机便捷化,拍摄和剪辑都需要仔细斟酌。在有限的磁带容量里,拍摄内容、手法需要提前考量清楚,甚至是以秒为单位地写下来。剪辑更加费时费力,稍有不慎就得重来。在这样的情况下,熬夜便成了日常。为了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梁君健和记者团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在办公室里度过了无数烦恼又美好的时光。“大家在一起待着的那股劲儿,为了同一个目标凝聚在一起的劲儿,诞生了作品,也诞生了友谊。”直到现在,这帮旧时老友依然时常联系,相互帮衬。
说起在这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梁君健一下子就想到了那个被批评了两个小时的下午。2001年春季,加入电视台的第二个学期,在熟悉了各种器材使用和基本的拍摄技法之后,老师鼓励他们自己拍摄一个新闻专题。于是他和小伙伴们一起策划了关于清华园烈士韦杰三的拍摄。在克服了种种困难后,终于拍下了大家都十分满意的片段,后来又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心剪辑。但在把成片交给老师审核时,整整两个小时,从镜头的拍摄到剪辑的手法,专题片被从头到尾地逐格镜头地点评一遍,这让当时参与拍摄的队员们十分失落。但事后梁君健回想,正是这次批评,让他收获了很大的进步。老师从专业角度为大家分析问题、提高标准,帮助大家实现从爱好者向专业人士的过渡。因此,梁君健一直心怀感激,直到现在依然和老师保持着联系和互动。
无论何时,创作本身都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从在清华电视台时期的入门学习和校园拍摄,到如今从事专业纪录片的编导与拍摄,这条“转行”的创作之路,并不好走。但梁君健说:“于我而言,兴趣本身就是很好的催化剂。”对记录的偏爱、对人文的关怀,是他在这条道路上不懈探索的动力。记录本身就是去体验不同生活的钥匙,跟人打交道,融入到社会生活的角落里,对梁君健来说十分重要。“有时在判断自己的拍摄成功与否时,我就会常常会问自己,到底有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那个生活中去,去体验那种真实感,还有那些忘却自我的瞬间。”
谈到对于目前学生记者团的定位和期待,梁君健提出了两个字——“高手”。首先,学生记者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需要有敏锐的捕捉能力,能够发掘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传递给大家。同时,还需要有责任感,架起师生群体之间互相交流的桥梁,架起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传播信息,促进理解,在严谨的治学的同时,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快乐的校园,为学校的文化气氛作出积极贡献。
“清华电视台是我的启蒙之地。如果不是在这里的时光,我可能永远都不会接触拍摄纪录片,也不会在大三时转入新闻与传播学院,更不会成为现在的自己,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奇妙缘分。”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可复制的,那些令人畏惧的“弯路”和“无效”,在梁君健看来反而是让你和别人有区别、有独特性的事情,“所有的投入都会在某一个时刻反馈给你。”
与热爱相聚、与探索相聚、与理想相聚,在学生记者团里找到自己的意义与价值,是梁君健对于年轻一代的学生记者们最真诚的祝福。
刘慧凝
“用更多表达形式,将自身、观众与更开阔的世界、生活、朋友联系在一起。”
刘慧凝,清华大学 2007 级本科生,2011 级硕士研究生。原浙江卫视主持人、记者。曾参与全国两会、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中国好声音》等活动和节目的报道和主持工作。2019年秋季,刘慧凝在清华开设选修课《沟通表达基础与进阶》,被评为第八届“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教师。
在清华大学求学时期,加入清华电视台,成为一名学生记者,策划、拍摄了《慧晓天下》等作品。
向上滑动阅览
2007年,刘慧凝考入清华,随后加入清华电视台,成为一名学生记者,她说:“在这里,希望将自身和更开阔的世界、生活、朋友联系在一起”——与新闻链接,与人物交流,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找到榜样,结识好友,一起讨论作品、分享心得。
清华学习经历让她体会到:“大学里,知识的范畴不止在教科书里。学习效率、思维方式、运动理念、审美习惯、理想追求都在周围老师和同学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被极大提升或塑造。”这样的体会让她“忍不住”分享出来。于是,2014年,距离硕士毕业还有半年的时候,刘慧凝和好朋友、好搭档王晓亚在清华电视台里做起了《慧晓天下》,通过人物聊天的形式,希望在毕业前把这些曾经影响过他们的“知识”和那些宝贵、却不是人人皆知的故事传播出去、留存下来。 “如今回看18期节目的人物选择,我们很骄傲地看到,当时研究人物时挖掘的点,正是他们现在还在从事、继续研究的事情。这是一件很酷、也很有眼光的事儿。”节目人物内驱的真实能量,化为节目力量的来源,使得这个节目不限于清华的“内部梗”,而有机会触发更深邃的思考与更广泛的共鸣。“深刻打动你的,一定能或多或少打动别人。”
毕业后,刘慧凝登上更大的舞台,成为了一名专业主持、记者。在学校时,学生记者、学生主持是第二课堂,是兴趣爱好,而作为职业,则有更高的标准、更细的规范,需要耐着性子去做最专业的事,好在,学生记者的经历带来的初心始终不变,在她心里,这些始终是真的好玩儿的事,而不是枯燥的工作。
现在,刘慧凝站在讲台上,她为清华学子们讲述沟通与表达的故事, “在纷杂的信息中,寻找表达秩序和存在平衡”,她常说“当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的见面才有意义”,这是她和学生们的约定,也是她始终坚持的对主持、记者事业的那份“内驱的喜欢”。
每一位学生记者
用一次次采写 一篇篇推文
尽情书写生活的精彩
借一张张照片 一段段音视频
用心记录灵动的青春
我们在校园的故事里
发现共鸣,也收获感动
我们在点滴的记录中
体会美好,更拥抱生活
清华大学学生记者团
愿与大家一起
朝熟悉的生活招手
向崭新的未来致意
期待你加入我们
一起书写清华的精彩
End
●
●
●
策划|田姬熔
统筹|张佳雯 刘子晗
文字|常潇予 万雅芬 刘子晗
logo设计|王楚芊
封面图|刘童
排版|常潇予
编辑|田姬熔
责编 | 赵姝婧
审核|许亮
★
精
彩
回
顾
★
▲假如清华有个「动物园」!
▲倒数3·21,清华愿你睡个好觉!
▲我们期待怎样的班团集体?校长有约共话现代大学班团集体中的师生关系
▲今天,我们来聊聊幸福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thuxwzx@tsinghua.edu.cn
你“在看”我吗
原标题:《我在清华讲故事!》
阅读原文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
- 加强行刑衔接协作 合力守护绿水青山
- 名单公布!南昌31名学霸上榜!
- 北京有车型优惠超10万元,南阳有门店贴出“国货惠民价7.59万元起”海报,合资车
-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转为雇员制行不行?银川市人社局回复了这份提案
- 老师曝光教室无窗帘被约谈 校长停职、教室已全部安装窗帘
- 大祥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圆满结束
- 最美家庭展播二:梁芳清家庭
- 王晓龙谈国内青训:我们只有初中水平老师,教不出大学水平的学生
- 11月起 四川学业规划行业有了“国家标准”
- 河南2023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开始
- gre数学有哪些备考方法
- 最优模型估算: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种群数量为251只
-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讲 |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 重磅消息 | 第十二届商学院数字化论坛即将启幕!
- 《志愿军:雄兵出击》发布路演特辑
- 建筑“黑科技”闪耀长沙筑博会
- 为青春点赞!你最喜爱哪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扬州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 喜迎建队日争做好队员
- 深圳发布农贸市场综合治理第三轮测评结果 低于80分市场数量大幅度减少
- 2023下半年湖南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安排
- 朝阳营商环境考评成绩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
- 小米 14 表现如何?数据库实测性能续航充电等
- 发表SCI论文,申请专利,青年标兵……她是曲园学子李雯鑫
- “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丨马鞍山:水清岸绿 石臼湖风光美如画
- 「一线新动态」十年深耕涉外高端电力人才培养,“电力工程师的摇篮”助力“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