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0-02-06
手机版

1月25日,两会聊天室里,罗承林代表、李旋旗委员共话职业教育。 记者 童迪 摄

访谈嘉宾

省人大代表、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浏阳生产一厂厂长 罗承林

省政协委员、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副院长 李旋旗

在湖南,加强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与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新时代,办好职业教育,将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并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如何让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精准扶贫中发挥更大力量?两会聊天室邀请代表委员进行解读。

■记者 黄京 刘璋景 李成辉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对于社会上存在“成绩不好就读职校”的观念,李旋旗认为,在职业教育的选择上,很多人是以考试分数来进行衡量,而不是个性特长,于是读职业院校就被人为地变成“低一等选择”。当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匮乏,已经让大家更加重视职业教育,我省职业教育近年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需要去宣传更多‘大国工匠’的故事,需要向社会展现更多通过职业教育成就梦想、人生出彩的案例。”李旋旗呼吁,在人才评价上,也需要树立新的标准,而不是用考试成绩这一把尺子,要鼓励更多真正有技能特长的孩子投身到“中国制造2025”中来。

罗承林坦言,在实际的生产一线,许多职校学生的动手能力甚至远胜于本科生、研究生。对于企业而言,也特别需要这些善于实操、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技能人才,而不只是“唯学历论”。“希望所有职校学生能够找准定位,大力提升专业技能。”

【湖南举措】

目前,我省正在把立德与修技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湖湘工匠”。一是抓实思政教育立德。出台加强新时代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二是挖掘红色资源铸魂。充分利用湖南丰厚的人文资源,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方式,引导青年学生传承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坚忍不拔的湖南精神。三是开展两查三赛强技。深入推进专业技能和毕业设计抽查制度化,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业规划大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常态化,切实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近年来,先后涌现了“火车医生”谢光明、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邹彬、全国劳模肖礼理等一大批职校优秀毕业生典型,“制造湘军”、“传媒湘军”、“建筑湘军”等“湘”字号技能大军声名鹊起。

职业教育成精准扶贫重要力量

去年11月,《湖南省职业教育扶贫工作报告(2015-2017)》(下称《报告》)正式出炉,公布了近三年我省职业教育扶贫工作的“成绩单”,这在全国尚属首创。《报告》显示,近三年,全省职业院校贫困学生100%得到资助,96.69%的贫困生实现了就业创业脱贫。在技能扶贫、产业扶贫、对口帮扶、党建帮扶和文化健康生态扶贫的过程中,我省职业教育担当重任,贡献突出。

“掌握一门技术,带动整个家庭脱贫”。李旋旗认为,职业院校既是湖南贫困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同时由于许多职校学生本身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他们毕业后往往也撑起了整个家庭。“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省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罗承林则希望能出台更多政策,帮助职校学生更好完成学业。

【湖南举措】

我省依托特色专业群,牵头成立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协作联盟。助力人才扶贫,每年公费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医生等专业人才1.2万余人;助力产业帮扶,扶助农业产业项目实施5.04万亩,建立电商平台183个,新增产业效益2.1亿元;助力乡风文明,义诊贫困人员1.1万人,制定乡村规划157个,开展文化宣传服务4万余人次。

接下来,我省将进一步发动全省职业院校主动全力开展精准扶贫,引导贫困家庭将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作为脱贫的重要选择。

深化产教融合,助推“产业兴湘”

李旋旗认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最忌“纸上谈兵”,必须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国外,像宝马、奔驰这样的大企业,最好的汽车并不是出现在市场上,而是职校学生的课堂里。校企合作教学,才能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是市场前沿的,而不是落后于市场需求的。”罗承林也谈到,目前蓝思科技和我省多所职业院校开设了“订单班”,校企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材、考试等等,学生可以说具备双重身份——既是职校学生也是企业员工,这样培养的人才一毕业就能奋战在生产一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强化产业技能培训,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在技能培训上,李旋旗建议,能够真正搭建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打通“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学习衔接渠道,为技术工人提供发展机会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人们对职业教育发展限制的顾虑。“而不是像当下只发几个从业资格证书,而要让职业教育更加融通,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升学通道越来越宽广。”在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上,罗承林表示,还需要出台一些政策或制度,让企业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表现更为积极,真正地做到企业需要的人才,学校马上能够输送出来。

【湖南举措】

目前,我省正在积极构建与湖南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效服务“产业兴湘”战略。一是把职业教育纳入产业规划。省政府已出台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意见,省教育厅联合省直部门出台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学生实习管理实施细则,统筹优化职业教育和产业结构,统筹推进学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全方位融合。二是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对接湖南“一核三极四带”城市战略,推动长沙、株洲、常德等6个城市在国家级园区配套建设职教基地。推动院校与园区同步建设,在省级以上园区布局职业院校145所,有在校生59.6万人,占全省总规模的45%。三是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对接湖南四大经济板块布局,建立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通过“撤、转、并、增”等措施,新增与主导产业相关的专业点601个,撤销与产业关联度不高的专业点223个。目前,全省职业院校设置专业698个,对接我省工业领域11大千亿产业的专业点2125个、在校生63.7万人,成为“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加速迈进的重要支撑。

连线

刘志仁:建议每个市州

安排2所职业学院

郴州每年职业学校毕业学生约1.3万人,留在郴州就业的不足3000人,远满足不了本地企业用工需求。省人大代表,郴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志仁建议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给每个市州安排2所职业学院。

“目前,职业教育学位满足不了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需要。同时,职业教育输送人才满足不了各大园区和企业发展需要。”刘志仁说,以其任职的郴州为例,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三五”规划文件要求,至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达到93%,按照这一比率,郴州市高中阶段需17.8万个学位;如果按国家普职大体相当要求,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学位8.9万个学位。目前,郴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位总数不足5万个,尚欠3万多个学位。

如何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刘志仁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

首先,核增职业学校教师编制。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发展需要核增职业学校教师编制。同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非实名制编制管理制度,让职业学校需要的老师招得进。

其次,放宽职业学校设置限制,建议省直相关部门,充分考虑市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职业教育学校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规划设置上,放宽限制,给市州再安排1所职业学院,纳入“十三五”规划,即新增2所。 ■记者 王智芳

上一篇:四川双马在线金融职业教育概念IDG背景众多在线教育产业公司
下一篇:错误信息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