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以更大作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反复强调教育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自建校之初就肩负起党和国家交托的培养人民教师和各方面优秀人才的光荣使命,学校自身建设始终与党领导的教育事业发展同频共振。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关键课程铸魂育人,做强教师教育固本强基,赓续红色血脉以文育人,以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必须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一把手”工程抓实思政课建设。学校党委站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高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自觉,着眼课堂主渠道,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发挥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强化组织领导,集全校之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和提质增效。坚持校党委书记亲自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建设工作传统,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与一线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座谈交流,发挥“头雁效应”带头为学生讲授思政课。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期间,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给包括学校两位原党委书记施平、胡友庭在内的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的回信精神,将学校一批新四军老战士在投身革命和教育事业中始终秉承的“铁军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激励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奋力写好青春“铁文章”。
多学科夯实思政课建设理论根基。发挥学校建设全国重点马院、上海高校示范马院的突出优势,打造有综合实力、有鲜明特色的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完善学科体系建设,优化学科布局,增设“党的建设”二级学科和博士点,新增“党内法规研究”研究方向,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招生,试点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高精尖”人才培养。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共党史、历史学、政治学等相关优势学科的整合力度,积极构建多学科聚力、跨学科协同、校内外联动推进思政课建设的学科布局和工作格局。成立“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新四军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等跨学科研究机构,建设全国首家“四史”历史档案文献数据库,以珍贵的史料档案文献和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思政课课程建设、教研开展等提供有力支持。
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同向同行。高起点高标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重点人才、重点学科和重点基地率先示范,建设6个领航学院、58个示范学科专业、16支领航团队、296门示范课程,推动课程思政实现课程—团队—专业—学科全覆盖。发挥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高校”等优势,在优化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路径、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等方面探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研制标准化“策略集”,出版全国首本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生物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打造优质化“资源库”,建设同课异构案例库,为全国高校教师开展线上线下联合教研搭建平台。建设课程思政野外实践基地,面向40多所高校开放,每年接待能力超2000人次。组建高水平专家队伍,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课程,开设“《共产党宣言》导读”“‘四史教育’之中共党史十二讲”等党史相关专业教育课程、通识课程共40余门,推出《中国共产党与百年中国》系列专题讲座,覆盖万余名学生。联动“社会大课堂”,与上海一批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共建,挂牌百年党史“大思政课”首批现场教学点。
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全国教师教育理论研究的重镇,建有“新基础教育”“理解教育”等系列实践基地,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求,积极探索搭建市级层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观摩平台,组织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同上一堂思政课”教学观摩系列活动,加强校地合作推动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学、共研、共教”常态化机制,力求将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全过程,探讨总结面向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青少年学生讲好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规律。推动设在学校的上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师实训基地建设,筹建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培育实验室,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虚拟仿真等新技术手段,创新实训方式,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师资能力提升提供助力。
“领跑”高水平教师教育,服务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华东师范大学在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特别是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不断探索构建一流师范教育新模式,切实增强教师教育引领辐射能力,聚力服务新时代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需求。
突出机制引德。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牵头主抓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每年为新进教师讲授入职“第一课”。将“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建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基础性工程”纳入党史学习教育校领导班子“学党史、助发展、开新局”实事项目,“台账式”推进落实。建立健全“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健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师德建设委员会)、党委教师工作部、基层单位师德建设工作组、教工党支部、教师五级工作体系。完善师德师风激励机制,设立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管理服务三大贡献奖,构建学校、部门两级专项奖表彰奖励体系。
强化规则立德。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完善教师职业规范体系。严把教师成长各关键环节关,明确把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情况作为教师聘任、考核、晋升、人才计划申报、评奖评优等的首要标准,专设师德师风监督邮箱和举报电话,形成院系党委监督、师生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立体化监督体系。
推动学研结合。制度化、常态化开展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将师德师风专题明确纳入年度学习要点。召开师德师风建设专题会,校领导、校师德建设委员会成员、二级单位党政领导和一线教师代表共商共研,群策群力谋划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效的现实路径。围绕“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等主题,设立专题研究项目。设立青年发展基金项目,持续助力青年教师成长,近3年共资助项目120个。
厚植师德文化。培育创建10个“立德树人教师团队”,以典型选树带动和激发教师爱岗敬业。选聘两批“青年科学家班主任”“青年学者班主任”“机关青年骨干班主任”近百人,凝聚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在育人实践中提升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深挖“身边的师德资源”,编辑出版《师魂》《文脉》《丽娃记忆:华东师大口述实录》等系列丛书,支持师生共同创作《孟宪承》《伯群校长》等原创话剧,传承与弘扬学校办学建校历史中一批前辈师者为人为师为学的初心使命。开展“我和我的老师”主题征文,在教师节、毕业季等节点开展“感恩吾师”等活动,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创新培养模式。统筹全校教师教育资源,成立教师教育实体学院,构建理论修习、学术训练、教学实践“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在扎实落实国家“强师计划”和“优师计划”相关任务的基础上,实施“卓越教师”专项计划,打造本硕一体化培养体系,教师教育培养层次全面提升。深化师范类专业内涵建设,率先完成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第三级认证全国打样试点,7个专业通过认证。在全国首创师范生在线教学能力微认证体系,建设一体化的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和评价机制。深化书院制养成教育,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相关成果获第五届中国教育博览会最高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沪港、沪澳项目被列为教育部万人计划全国5个典型示范之一。依托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培训中学校长万余名,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名师名校长培养的中国模式。
提升服务能级。实施“教育筑梦”计划,67个基层党组织结对帮助奋斗在基础教育一线,尤其是艰苦边远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校友实现70个教育梦想,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办学条件改善、教育合作平台搭建等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代表性突出问题。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基础教育发展、西部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做好定点扶贫云南寻甸工作,在对口支援新疆师大、西藏民大等近10所高校的基础上牵头兄弟高校“组团式”对口支援丽江师专。启动“教育+人工智能”战略研究,与上海市教委共建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发挥学校在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以及数学等文理基础学科和艺术学科的综合优势,探索智能时代学习的新思想、新载体和新方法,推动教育更高质量公平发展。对接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前瞻性、基础性、引领性研究,打造国家和区域教师教育政策供给高地。
用好高校独特红色资源,在赓续红色血脉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将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办学建校历史中的丰富红色资源作为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引导师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担当伟大复兴使命。
打造红色校史名片。围绕学校前身大夏大学校友、马克思主义经典巨著《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的主要翻译者郭大力的生平事迹,制作《〈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的诞生历程》微党课视频,灵活运用多种形式载体,全方位、立体式呈现人物形象和历史场景,在生动讲述中鼓舞斗志、坚定信念、凝聚力量。放大品牌效应,延伸建设“《资本论》导读”等课程,支持师生组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习小组,在全校范围营造读原著、学经典的浓厚氛围。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掀起研究热潮,在学术期刊、社会媒体上主动发声。开展“感悟真理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专项社会实践,组织师生赴江西赣州郭大力故居实地寻访调研、考证史实,理论联系实际打磨主题宣讲课程,创作《郭大力与〈资本论〉》连环画,在多种形式的参与体验中激发情感共鸣、深化思想共识、坚定理想信念。
激活校史育人动能。结合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师生群体特点和期盼诉求,深入挖掘校史红色资源中的育人资源,丰富手段方式,不断激活校史育人动能,提升育人实效。筹建“孟宪承·刘佛年教育成就陈列室”,展示两位老校长、教育家的生平事迹、办学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成就,再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老一辈教育家前赴后继、鞠躬尽瘁探索教育救国、教育强国的伟大历程,回顾在党的领导下学校为党育人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体现对中国特色的“教育强国”之路的探索与思考,再现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壮阔图景。编撰《华东师范大学志》,出版《马君武校长与大夏大学》《朱经农校长与光华大学》《光华大学与成都十年》等一批校史档案书籍。建设校史文化网络资源平台“丽娃名师库”,以丰富史料、珍贵手稿等全景式展现入选首批“上海社科大师”的24位华东师大前辈学人严谨治学、矢志投身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生动实践。持续发挥好校史馆、图书馆、博物馆和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篆刻)传承基地“第二课堂”场景沉浸、互动体验等育人优势,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华东师范大学将以建校7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起步为发展新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决策部署,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持续培养输送更多忠于党和国家事业的优秀人才,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上一篇:2021春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下一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同步练习题!吃透,开学遥遥领先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
- 加强行刑衔接协作 合力守护绿水青山
- 名单公布!南昌31名学霸上榜!
- 北京有车型优惠超10万元,南阳有门店贴出“国货惠民价7.59万元起”海报,合资车
-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转为雇员制行不行?银川市人社局回复了这份提案
- 老师曝光教室无窗帘被约谈 校长停职、教室已全部安装窗帘
- 大祥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圆满结束
- 最美家庭展播二:梁芳清家庭
- 王晓龙谈国内青训:我们只有初中水平老师,教不出大学水平的学生
- 11月起 四川学业规划行业有了“国家标准”
- 河南2023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开始
- gre数学有哪些备考方法
- 最优模型估算: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种群数量为251只
-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讲 |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 重磅消息 | 第十二届商学院数字化论坛即将启幕!
- 《志愿军:雄兵出击》发布路演特辑
- 建筑“黑科技”闪耀长沙筑博会
- 为青春点赞!你最喜爱哪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扬州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 喜迎建队日争做好队员
- 深圳发布农贸市场综合治理第三轮测评结果 低于80分市场数量大幅度减少
- 2023下半年湖南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安排
- 朝阳营商环境考评成绩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
- 小米 14 表现如何?数据库实测性能续航充电等
- 发表SCI论文,申请专利,青年标兵……她是曲园学子李雯鑫
- “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丨马鞍山:水清岸绿 石臼湖风光美如画
- 「一线新动态」十年深耕涉外高端电力人才培养,“电力工程师的摇篮”助力“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