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是985也不是211,在河南招收36名考生,这个位次有望被录取
2020年河南高考成绩出炉,理科700分以上的考生有169名。高分段人数再创新高。成绩出来后,家长及考生将要面临第二次高考,那就是报考志愿。被理想大学录取七分靠成绩,三分靠志愿。志愿填报不合适,高分也可能落榜。
对于高分的学生来说,报考志愿的时候总是盯着那些985高校或者211高校,其实有些高校虽然不是985,211,但是依然非常厉害,录取的位次还不低。今天要说中国科学院大学就是这样一所高校。
中国科学院大学基本情况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在2014年之前并不招收本科生,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原来的校名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我国的第一所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这样就形成了本硕博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由于之前不招收研究生,所以并没有纳入到985,211工程之中去。双一流实行之后,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是“双一流”高校。
中国科学院大学强大专业优势
中国科学院大学采用的科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有强大的科研能力。中国科学院大学具有强大的专业优势。
根据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国科大30个学科被评为A类,其中A+学科18个。要知道整个河南只有河南理工大学有一个A类学科,连郑大都没有。而国科大拥有30个。可想而知其专业都是优势专业。
在2020年1月公布的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最新数据中,国科大国际排名76位,位列内地高校第一位。在全部22个学科排名中,国科大材料科学和化学学科跻身ESI前万分之一行列;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植物和动物科学、农业、地球科学7个学科进入ESI前千分之一,18个学科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学科。
2020年在河南招收36人
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本科生教育采用的是精英化的方式进行了。现在在校的本科生只有1620人。每年年级的话也就400人左右。而国科大的研究生却有5.17万名。这里包括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由于本科生的招生人数较少,基本采用的都是小班授课的模式。
2020年中国科学院在河南招收36人,其中中国家专项计划5人,统考31人。涉及13个专业。分别是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生物科学、理论与应用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环境科学。都是国科大的优势学科。
这个位次有望被录取:前800名
国科大的学习采用三阶段的学习模式。第一阶段是公共基础的学习,也就是通识教育。时间是一年半。第二阶段是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根据第一阶段的学习,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学习。时间是一年半。第三阶段是第四学年的专业学习和科研实践。
2017年至2019年在河南的录取情况如下:
2017年,2018年的录取位次相对比较固定,大约在650名左右。而2019年录取位次有所下滑,是839名。所以,对于2020年的考生来说,要想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最低位次应该在前800名。第一志愿第一顺序报考该校。
该校没有专业分数级差,1:1比例投档。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可以按喜好的顺序排序,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如果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入学后还有申请转专业的机会。
愿你被理想大学录取。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
- 加强行刑衔接协作 合力守护绿水青山
- 名单公布!南昌31名学霸上榜!
- 北京有车型优惠超10万元,南阳有门店贴出“国货惠民价7.59万元起”海报,合资车
-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转为雇员制行不行?银川市人社局回复了这份提案
- 老师曝光教室无窗帘被约谈 校长停职、教室已全部安装窗帘
- 大祥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圆满结束
- 最美家庭展播二:梁芳清家庭
- 王晓龙谈国内青训:我们只有初中水平老师,教不出大学水平的学生
- 11月起 四川学业规划行业有了“国家标准”
- 河南2023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开始
- gre数学有哪些备考方法
- 最优模型估算: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种群数量为251只
-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讲 |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 重磅消息 | 第十二届商学院数字化论坛即将启幕!
- 《志愿军:雄兵出击》发布路演特辑
- 建筑“黑科技”闪耀长沙筑博会
- 为青春点赞!你最喜爱哪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扬州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 喜迎建队日争做好队员
- 深圳发布农贸市场综合治理第三轮测评结果 低于80分市场数量大幅度减少
- 2023下半年湖南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安排
- 朝阳营商环境考评成绩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
- 小米 14 表现如何?数据库实测性能续航充电等
- 发表SCI论文,申请专利,青年标兵……她是曲园学子李雯鑫
- “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丨马鞍山:水清岸绿 石臼湖风光美如画
- 「一线新动态」十年深耕涉外高端电力人才培养,“电力工程师的摇篮”助力“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