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认知”的角度浅谈孩子的学习力是怎么被破坏的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2-11-30
手机版

  

  前天晚上,我儿子一个好朋友的阿姨来请教我如何教孩子学习。她问我都怎么教孩子的,每天都安排了哪些学习。

  我问她遇到了什么问题。

  阿姨跟我说:“最近糖糖学习也学不进去,她妈妈一着急老打孩子,我看着心疼。有时候我说几句也会被骂,糖糖妈有时也会责备我怪我不会教,说别人家的阿姨教孩子教得可好了。我确实也没有什么文化,所以来请教你平时都怎么教孩子的。”

  我问阿姨:“糖糖不是还在上幼儿园吗?现在在学习什么?”

  阿姨说:“每天要做算术题、要背古诗、写字。最近老被打就是乘法口诀老背不下来。”

  我问阿姨:“那孩子现在算术做得怎么样呢?”

  阿姨答:“20以内加减法倒是很会算了,但是大数还不行,比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就不太会。”

  我问阿姨:“孩子现在会算乘法题吗?”

  阿姨回答:“简单的倒是会,难的他连背都背不出来,肯定不会做啊。”

  来回几个问题过后,我心里其实很无语,但是我也理解阿姨处境的尴尬。

  我跟阿姨说:“糖糖才5岁,这些不会都很正常,乘法要到小学三年级才学的,孩子现在不会都很正常。我也知道你在旁边看着只能着急。你可以试试这样:你看过去卖菜的农民他上过学吗?背过乘法口诀吗?没有是不是,但是他们算账是不是比我们这些上过大学的人还快?因为他们每天都用啊,他们的计算能力是从经验里总结来的,不是靠死记硬背学会的。你回去多带孩子玩这种小游戏:买东西啊、数豆子啊之类的,你平时怎么算数的你就怎么教孩子。”

  01提前教学的前提和关键

  糖糖妈妈这样的家长在北京乃至全国都是很普遍的。作为专门研究学习力的工作者,关于提前学这个事情,我秉持的是开放态度,但有一个前提和一个关键。

  一个前提是:孩子的大脑发育已经成熟,已经达到维果斯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给他一个支架他就能上去”的那个时候。

  

  我们不排除确实有发育早的孩子和智力超群的孩子,如果确实孩子的智力发育已经达到教学的条件——最近发展区,及时教学肯定比晚教学好。但无论如何,如果孩子还未达到教学条件,提早教学就是破坏性的。

  一个关键是:一定要结合实物来教,因为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要6岁才开始萌芽,到10岁才具备初级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此之前强行进行抽象化教学,无疑就是在破坏孩子的学习力。

  皮亚杰认知发展规律

  这样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初期学习内容很简单,孩子通过机械记忆往往也能学会,但是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图式作为基础,孩子越往后学就越困难。原因是逻辑(抽象)思维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图式基础之上,如果早期图式不够,孩子后期就不能很好地抽象,学数学就会越来越困难。

  Tips:图式就是场景,比如一根棒棒糖一块钱,给服务员10块找回8块,就是10-2=8的一个图式;树上有10只小鸟,飞走2只还剩8只,也是10-2=8的一个图式。

  另一方面: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怎么学习也是一张白纸,家长(老师)怎么启蒙或怎么教孩子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学习模式——也就是怎么开展学习的思维模式,这就是孩子有关学习的元认知。

  02什么是元认知?

  元认知的定义是:关于认知(动词)的认知(名词)。之所以用那么拗口的描述,是想让您记住:元认知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孩子在学习这件事情上的天花板。

  决定学习成果的因素很多,一般而言,我们比较熟悉的重要的因素是智力因素和毅力(勤奋)因素,但是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元认知。

  有些孩子很勤奋,智力也不弱,但是任凭怎么使劲儿,总感觉有个天花板自己不能突破。有些孩子在学习上好像没花多少精力,但学得特别快,一下就掌握要领了,这两类孩子之间的差异不是智力,而是元认知。不过,有些学者也把元认知归为智力的要素之一。

  “任何一门学科或者学习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和学习方法。”这句话就属于元认知的范畴,这是学习者或者教育者们必须具备的基本认知。

  接下来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扩展一些:比如,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量问题、空间问题,以及时间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要解决现实问题。这个意识非常重要,决定了教育者怎么启蒙孩子。

  教育者理解这个原则的重要性,在启蒙或教学的时候就会用问题来进行引导,通过启发的方法让孩子自己总结出规律,从而解决问题;如果教育者不能在这个原则上开展教学启蒙,孩子就不会有这样的意识,他就会认为学习就是靠死记硬背。未来孩子独立学习的时候,二者学习模式或者思维模式是不同的,最终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也会截然不同。

  03理解式学习和机械式学习的区别

  我们把前者(基于解决问题为原则的学习者)定义为“理解式学习者”;把后者(靠记公式、刷题的学习者)定义为“机械式学习者”。

  学习过程中,理解式学习者会关注问题的来源,机械式学习者关注定义和公式。在学习的初期,学习难度不大时,二者并不会有明显的差异,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越往高年级,二者的区别就会越来越明显。

  举个例子您或许能理解这个微妙的区别:

  比如,现在孩子刚刚开始学习生涯,在没有搞明白什么是乘法的情况下,家长就让他背乘法口诀表,孩子依靠机械记忆优势也能把算术题作对,家长会误以为孩子聪明,这个时候表现出对孩子的满意或夸赞,会固化和强化孩子关于学习的认知——认为学数学就是背公式、就是计算。

  理解为什么学习到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

  然而学数学真正的意义是解决现实问题,但是孩子不会有这样的思维。到高年级时,孩子已经强化了这样的学习模式,他会把精力花在背公式和刷题上面,因为要背的定义公式太多,难免会有忘记,于是考试的时候孩子就会把答错归结为自己记忆不好或不够勤奋,然后更加勤奋地死记硬背,最后大脑负担太重要么学不动了,要么只能维持在一个不上不下的水平。

  而如果一开始家长就让孩子搞懂了乘法的含义,并且在生活中注重孩子图式的积累(乘法的各种应用场景),孩子在背乘法口诀表的时候,就能激活大脑中的图式,这样不仅他背一遍就能记住,而且能够做到知识的迁移。不仅能够做应用题,在遇到类似题的时候,他也能快速解决。即便是遇到难题,他也不会认为自己不够勤奋或记忆不好,他会去分析问题的逻辑,或者从别的场景中获取问题解决的灵感,而不是死磕。

  摘自《人是如何学习的》

  新的信息与大脑中的既有信息关联度越强记忆效果就越好。您想要了解相关的原理请阅读我之前有关记忆的文章《多少人误解“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更重要的成果也鲜为人知》和《是信息进入不了大脑,还是进去了存不住?你必须先搞懂记忆的原理》。

  为什么理解式的学习具有非常强的记忆效果和知识迁移效果?

  原因是理解式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是把自己置于一个问题场景中。人类大脑先天具备的自动化学习机制就是从场景中提取经验,专业术语叫概念抽象,或逻辑化。这是大脑完全自动化进行的,不需要我们付出意志努力,是人类经过几百万年进化的结果。这就是那些超级学霸学习轻松的原因。

  04常见的元认知被破坏情景

  家长或教育者对孩子元认知的破坏性行为往往是不经意的,除了上面说的数学启蒙上的问题,这些场景是比较常见的:

  1、禁止掰手指

  6岁的孩子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里所谓的运算是大脑的一切智力行为),孩子的运算必须完全依赖实物。最典型的现象就是数数和算算数的时候要掰手指头,这是大脑的一种自动化机制,孩子必须依赖掰手指来在大脑中形成足够多的图式,为下一步的逻辑运算做好充分准备。但是很多不明白的家长老觉得孩子这样没出息,会不允许孩子掰手指头,甚至还会打孩子手,殊不知这其实就是在破坏孩子原生的学习力。

  

  2、英语学习

  中国人学习英语难的本质原因不是英语难,是学习方法上的误区。当下在大城市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以及教培机构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开展了科学的教学,但是我们的国家教学体系依然是错误的教学方法。

  人类是怎么学会母语的呢?0-2岁完全靠听和看,把声音和图式结合起来,当大脑积累的词汇足够多时,孩子才能开口说话,这个时候孩子会不断重复说同样的词句,这个过程是校准和强化过程。到了5、6岁,开始认识符号,也就是文字,再把符号和声音结合起来。到了上学的时候第一步先学拼音,知道文字的发声规律,再学偏旁部首,知道文字的造字规律,母语的语言体系就学习完成了。

  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母语习得都是这个过程,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必须符合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但是我们的传统教学体系不是这么教的。孩子在开始学习英语之前并没有大量的语音输入,并不是先学音标(等同于我们的拼音)和自然拼读(等同于我们的偏旁部首),不重视听和说,死记单词、死记语法。所以学了一辈子英语,一辈子都在记单词,一辈子依然不会说英语。

  

  3、国学误区

  随着我国的民族复兴,传统文化越来越得到重视,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国学启蒙。各种国学培训班也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

  有一次一位朋友推荐我去一个机构,她说那里的老师讲得太好了,他给他们家4岁的孩子报名了。我也很好奇就去试听了一次课,那时候我女儿6岁。

  我们是插班进去的,孩子们正在上《论语》课,老师在台上讲,台下小朋友们被要求正襟危坐,不许乱动。

  给那么小的孩子讲《论语》已经让我足够惊讶了,不过老师的讲解更令我吃惊,那位老师正在用更抽象的哲理去解释《论语》的智慧。那个课程是1小时,别说小孩子,我坐了20分钟就坐不住了,我看我女儿也坐不住了,我们就提前出来了。

  当时我就在课堂上观察,所有的孩子都是满脸懵,一两个孩子已经打瞌睡了。

  这是目前教培市场上一个非常严重的教育误区——就是家长觉得好,明明是家长自己需要,却给孩子报了课。殊不知,对孩子而言可能不是孩子的兴趣点,也不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

  

  孩子小的时候,读一读、唱一唱简单的古诗词,让孩子沉浸在这样的韵律当中,培养孩子的韵律感,体会古文的语言风格和古诗词中的情感,让孩子喜欢上传统文学。等孩子慢慢长大,逐渐接触更复杂的古诗词,然后开始接触古代散文。等孩子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时,他自然而然就能理解论语、大学、中庸这些哲学的含义。

  但是如果在孩子还不具备古文语感、没有足够的生活和社会阅历的时候,就去教他那么复杂的文学,就会让孩子认为学古文很难,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孩子小的时候可能因为害怕权威而服从,等到青春期的时候一反抗,就是天翻地覆。

  05结束语

  孩子的教育如同农民种庄家,讲究尊重不同种类的习性,讲究尊重自然规律,也要讲究耐心和细心。既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一概而论地用一种方法去播种所有的庄家。

  要让孩子学习好,首先也要认识和尊重孩子的特性,了解每一门知识的学习规律,然后注入耐心和爱心,因材施教,最终才能看到开花结果。

  我是馨然,感谢您的阅读!请为我点赞支持我的持续创作。关注我,每天为您分享科学教育干货~分享有用的知识~

  #家庭教育#

  举报/反馈

上一篇:国内正规叛逆学校学费多少钱
下一篇:撒花~河北省状元!| 热烈祝贺我校学生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系列比赛中斩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