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是“双师双能素质”的核心,是开展实践教学、应用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但在现阶段,应用型高校多数教师“双师”素质尚未补全,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成为制约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瓶颈。河北大学副教授侯佛钢的新作《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制度研究》,紧紧围绕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这一内容,基于制度非均衡的理论视角,构建了“制度识别—制度供需—制度非均衡解释—制度改革”的分析框架,对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做了较好的回答。

  第一,探讨了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制度非均衡现象。作者调研发现,当前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总体水平一般,这一问题与高校教师管理制度息息相关。该书指出,制度性因素特别是教师管理制度是影响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主要因素。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培训制度、职称评审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制度安排,分别属于教师专业素质的“达标性”“门槛性”“支持性”“发展性”“评价性”制度,是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核心制度安排。现阶段应用型高校教师管理制度与研究型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存在趋同性,学术导向、学术考量倾向明显,缺乏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明确指向与规范举措,这种缺少针对性和适切性的制度供给,与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需求不一致、不匹配,总体处于非均衡状态。

  第二,解释了制约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制度非均衡成因。该书从资源、成本、利益、制度环境四个方面对制约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制度非均衡现象进行解释,探究影响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制度因素背后的深层原因。资源方面,应用型高校办学资源的短缺尤其是办学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应用型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限制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及其相应制度改革。成本方面,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与教师管理制度改革交易成本的增加,使得应用型高校有限的办学资源难以支持学校建设,导致应用型高校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受阻。利益方面,应用型高校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政府、高校、行业企业、教师等利益相关者,作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他们各自的利益选择与利益诉求影响着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的走向。制度环境方面,外部制度环境诱发应用型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异化,内在组织惯性束缚应用型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创新。

  第三,提出了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三重制度改革逻辑。基于解决某一问题的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影响面广的系统工程,应充分考虑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多元制度环境。因此,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制度改革既要重视高校内部因素,对应用型高校教师管理制度体系进行整体观照,改革现有教师管理制度;也要关注外界制度环境,对多元主体参与的制度体系进行整体观照,构建协同共治下多重制度逻辑共存与整合的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模式。鉴于此,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制度改革需要自上而下从国家、地方、高校三个层面的制度逻辑出发,遵循协同推进、激励相容、循序渐进的原则,统筹考虑国家层面的制度环境创设、地方政府层面的条件保障优化及高校层面的教师管理制度安排与教师行为同构之间的关系,形成制度改革的合力。

  《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制度研究》是一部系统研究我国应用型高校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高质量著作,对提高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化水平,推进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值得应用型高校教师、教育学者、教育管理者细细品读。

  (作者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研究员、党建与思政教研部主任)

  《中国教师报》2023年10月18日第9版

  作者:从春侠

  举报/反馈

上一篇:365个师德故事|湖南省特级教师丁丽:尽己所能成就每一个学习者
下一篇:上海这里重量级亮相!网友:情怀回来了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