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周年!为了这个事,近百名专家学者明日将齐聚韶关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3-11-07
手机版

  一场高端学术盛会明日在韶关举行

  来自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科院

  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

  以及国内多个省份的考古研究院(所)、

  高等院校近百名专家学者

  将齐聚曲江区马坝镇狮子岩

  共同纪念石峡遗址发掘50周年

  石峡遗址是广东先秦时期最为重要的遗址之一,2001年,被评为“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1973年开始的遗址发掘以及其后“石峡文化”的命名与相关研究,对于岭南史前考古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石峡遗址全景图。

  在石峡遗址发掘50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同时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推进广东文物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助力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韶关市文广旅体局与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此次纪念石峡遗址发掘50周年学术研讨会。

  大会特别以石峡遗址出土的三件代表性礼器——玉钺、玉璜和玉璧为元素,外圈以玉琮平面轮廓线图环绕,设计出数字“50”字样和汉字“石”形logo,除点明50周年纪念的主题,还深具两重含义,一为“石峡遗址”之“石”,揭示挖掘地点;二是“新石器时期”之石,意为石峡遗址是重要的新石器时期考古发现。

  50年弹指一挥间

  这场广东田野考古历史上的重大发现

  至今仍在推动岭南考古工作

  和研究的不断进步

  今天

  让我们一同走进韶关

  这片岭南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温故知新,继往开来

  聚力推动石峡遗址保护传承事业

  高质量发展

  钟灵毓秀狮子岩

  提起韶关马坝狮子岩,不少市民游客可能首先会想到以当地地名命名的马坝人遗址。实际上,在这块人类历史文化孕育和发展的宝地上,同时集齐了旧石器时期的马坝人遗址与新石器时期的石峡遗址。两遗址相距不到100米,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是国内外少有的旧石器与新石器遗址同在一个保护区内的大型遗址区,是韶关宝贵的文化资源之一。

  狮子岩已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狮子岩位于马坝西南2公里处,由一高一低两座石炭系石灰岩孤峰组成。高峰海拔197米,曰狮尾山。北向的低峰曰狮头山。由北向南观之,似一只温文尔雅的卧狮。两山之间是一块峡地,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石峡”,并在此开垦出一片梯田。

  1958年,狮子岩溶洞出土了距今约12.9万年前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并被正式命名为“马坝人”,一时间名声大噪。

  14年后,曲江文化馆工作人员黄志高、刘成德在石峡梯田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石器和红烧土。又一出气势宏大的人类历史大剧在狮子岩拉开帷幕。1973年1月中旬,经省博物馆派专业人员复查、试掘,确认这个遗址的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这样的大遗址,在当时的广东还比较少见。

  锲而不舍四次发掘

  据文献记载,1973-1978年,广东省文物部门在石峡遗址组织了三次发掘,参与发掘工作人员达300人次。同时,依托发掘工作举办了三届、200多人次的文博考古干部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对整个广东省文物考古博物馆事业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1973年发掘现场。

  至1978年底,石峡遗址发掘面积达3666平方米,出土各类文化遗物一万多件,清理墓葬132座,出土各类随葬品2565件;并发现大量的灰坑、柱洞、窑址、灶坑、红烧土、房址等遗迹,为探究广东新石器时代至青铜器时代的内涵、特征、年代、分期及其与有关文化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典型的实物资料。

  1985年,广东省博物馆文物队再次在遗址的东区进行第四次发掘,进一步提供了整个遗址各期文化遗存之间完整的堆积关系,即所谓的“四叠层”,按顺序叠压的四个含有文化遗存的地层,每一层代表一期文化遗存。石峡遗址共存有四期文化遗存,简单来说,石峡一期文化层距今6000年左右;石峡二期文化层(石峡文化层)距今约4800-4200年;石峡三期文化层相当于夏商之际,为距今3800-3100年的早期青铜文化层;石峡四期文化层相当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

  进入21世纪以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又在遗址开展了两次全面的文物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于2020年发现了瓜墩、下岭排和上岭排等3处先秦时期的遗址点;于2021年发现了黄牛古岭、仰天塘东、神田子、沙箕塘排田、烈山和塔下等6处与石峡遗址一至四期年代相近的遗址点。

  “石峡文化”薪火相传

  石峡遗址崭新而丰富的资料,引起国内考古界的广泛关注。苏秉琦、严文明等当时国内考古学大家都曾亲临马坝指导遗址发掘和资料整理工作。

  苏秉琦老师(右一)在马坝工作期间旧照。

  1975年11月,苏秉琦先生在马坝对石峡遗址出土的遗迹和器物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考古学方法论上的观察、讨论和研究,写下了一份6000多字的“1975年马坝石峡发掘工作的主要收获”,并据此撰写了《石峡文化初论》一文,为确定“石峡文化”这一考古学文化名称一锤定音。

  1977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广东曲江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峡文化》的文章,从此“石峡文化”闻名国内外。

  石峡遗址第二期文化遗存中特征性的埋葬习俗和陶器形制及组合,区别于其他已知的同期文化遗存,被命名为“石峡文化”。从石峡文化墓葬基本分布于同一墓地,且有等级差别来看,反映出社会内部的贫富差异和阶层分化,当时已经出现了身份等级和权力上的显著差别,是研究广东史前社会面貌与发展程度的宝贵实物资料,对于研究岭南地区文明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并且反映出,主要分布于粤北的石峡文化与岭北江西樊城堆文化具有紧密联系,同时收到来自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强烈影响,与岭南内部珠江三角洲等地的同时期文化也有频繁的交流与互动。

  正因为此,关于石峡遗址发现发掘的意义,苏秉琦先生提出了“三个一”的著名论述:是岭南史前先秦至秦汉历史探索过程中一把重要的钥匙,是探索岭南与相关地区文化关系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探索研究我国古代先民与东南亚地区交往的一个出发点。他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中描述,石峡文化“墓地那些朱砂铺地,分别随葬石钺、玉琮、陶质礼器和大小系列配套工具的墓葬,显然是属于军事首领、祭司和工匠的墓,说明社会分工已经形成,士、庶之分已经确立,氏族制度已遭破坏,已进入文明发展的历程。”故石峡文化是中华大地文明起源“满天星斗”中闪烁在华南(珠江流域)的一颗最璀璨的星。

  石峡遗址出土的玉琮。

  石峡遗址出土的玉钺。

  而严文明先生也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框架中指出,石峡文化是“重瓣花朵”结构中最南一瓣的重要组成部分。星斗或花瓣,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杨式挺、朱非素、曹子均等在修复石峡陶器。

  2014年,经朱非素、杨式挺等广东考古前辈的努力,《石峡遗址——1973~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问世,并在2016年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荣膺金鼎奖。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岩先生曾撰文指出,该报告的出版对广东地区史前先秦考古研究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遵照苏秉琦先生“三个一”的论述,研究人员以石峡遗址的资料为主干,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现,基本构建了广东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东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他相信,在前人立足田野、高屋建瓴的指导下,重构岭南史前先秦史的使命必将薪火相传。

  遗址保护与活化利用

  197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石峡遗址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韶关综合开发狮子岩,将狮子岩打造成为一个山、水、洞、石兼收并蓄,考古与旅游、知识性与娱乐性融为一体的广东省著名的大型考古旅游胜地——“马坝人遗址公园”,公园于1986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已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国内最早的与旅游生态相结合的考古遗址示范点之一,年游客量可达67万人次,有力促进遗址走向一条“以文物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保护”的良性循环道路。

  1988年建成“马坝人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3300多平方米。室内展陈了旧石器时期马坝人与新石器时期石峡遗址的考古成果。今年以来,为激活两大特色品牌名片,打造华南地区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展馆的新典范,博物馆创新多媒体技术设计展项,巧妙运用声、光、电、三维动漫、影像等手段结合场景氛围营造,全面提升展示效果和游客参观互动体验。石峡遗址新展将于本次研讨会期间正式亮相。

  石峡文化展将于本次研讨会期间全新亮相。

  2001年,国务院将石峡遗址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韶关先后出台《广东省韶关市马坝人——石峡遗址保护规划(2012-2025)》《石峡遗址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等,加强对遗址的保护及利用。石峡遗址还先后获得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十二五”项目库中“马坝人一石峡遗址环境风貌整治”的专项资金支持,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十三五”大遗址名单进行大遗址保护与建设,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十四五”时期大遗址保护利用名单。

  石峡文化层出土陶器1100多件。器形多样、纹饰优美。当地政府将非遗柴烧技艺引入遗址公园活化利用,通过研学体验、文创产品设计等方式,为文物和非遗双向赋能。

  柴烧陶艺。

  为让散落在广袤田野中的考古成果活起来,广东省持续推进游径创建,向社会公布了首批4条“广东考古游径”。石峡遗址、马坝人遗址入选粤北考古游径。在文博热度不断升温下,石峡遗址正在成为华南地区热门旅游目的地,成为广东省主要文化品牌之一,为广东省构建普惠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实物支撑。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静

  本文部分史实、观点来源于李岩、刘锁强、何露、市文广旅体局等专业人士的著作和指导

  图片由市文广旅体局提供

  原标题:《50周年!为了这个事,近百名专家学者明日将齐聚韶关》

  阅读原文

上一篇:路遇恶犬怎么办?长沙训犬师:狗出现这些举动,说明存在攻击性!
下一篇:建议郑州争取“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落地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