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万科吴佳璠:创新景观应源自美好生活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2-12-01
手机版

  

  编者注 :园景人最新访谈专栏 —— 《 我是设计师 》,走进设计师,聆听他们的心声!

  

  吴佳璠

  杭州万科景观负责人

  很多人不理解吴佳璠的选择:在重点高中明明成绩优异,高考时却因为喜欢设计而选择艺考;工作时明明身处大平台,却义无反顾地去了当时正在发展阶段的公司;面试时畅聊专业想法,直到录取完成才想起薪资待遇……

  但同时,对待专业,她也有理智现实的一面:“方案设计必然遇到许多限制,施工落地就是会有许多问题。这些都是现实,现实就是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设计师不应该太理想化,遇到问题,调整心态去解决,这样才更能体现出设计的价值。”她踏实、务实,讨厌形式化。在吴佳璠眼中,好的设计应为人们营造更多生活场景,同时好设计也应源自于生活。

  实践很重要

  如果你只是学习知识,通过考试

  你并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底能给你带来什么

  2000年,我被浙江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录取,这年也是浙大本专业的成立元年。彼时国内景观设计体系的课程教学还不完善,专业课程会更侧重植物保护与应用。于是院长通过个人关系,从哈佛大学请来几个外教定期给我们上设计专业课。那几位外国老师在美国和日本均成立了设计公司,在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上,有非常多的实战经验。

  我也是从那时起,深刻感受到实践对景观学科的重要性。照本宣科的课程我不感兴趣,却常期待能与外国老师交流,因为他们会认真对待你的提问,与你讨论设计理念或是方法。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读研,而是选择了做设计。入职中国美院风景研究设计院后,我参与了许多城市级优秀大型项目,如杭州西溪湿地二期等。项目除景观外还涉及古民居建筑设计部分,让完全没有建筑基础的我大量阅读、学习江浙古民居相关的书籍。

  那是一段收获颇丰的时光,我经历了大的专业跨度,也学习到了非常多的专业知识。很感谢那段时光,让一名新晋设计师体会到了专业设计的深度。

  离开美院设计院,是因为我想要接触更多的人和事,接触不同的领域和端口,想听听大家的声音及对不同产品的意见和看法。

  当时的我迫切想在设计的广度上有更深入的探索。设计师应该走出去,和不同专业的人碰撞、交流。我希望我的世界是敞开的。

  

  ▲给万科业主小朋友上“甜蜜课堂”讲解景观

  2009年,我考取了浙江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规划专业的学习让我对工作又有了全新的认知。

  一直以来,景观都是较为末端的学科,不论是做设计,还是在甲方管项目,很多时候信息传递到我们手上已经是既定事实,而景观设计师只需要按部就班地落地即可。

  许多人都说,在项目现场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些是景观设计师,因为他们都在低着头看花、看草、看砖缝。但是规划不同,它是非常宏观的,是大方向的把控。这段学习经历改变了我过去单一的视角,让我看事情和想问题的角度都有所提升。景观设计师也要学会抬头看。

  会有设计师向我抱怨,觉得项目推进时限制很多,许多条条框框让设计不纯粹。过去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是现在的我会认为,这就是社会的现实。现实就是没有什么是完全纯粹的,方案需要综合考虑选出最优解,现场施工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人不能只理想化地看待世界,设计师也不能只飘在空中,更要脚踏实地。关键在于,不要害怕问题,遇到问题就去解决,保持良好的心态。

  

  ▲给上海区域设计人员培训杭万景观社区活力中心

  现在我和我的团队在设计思维上都经历了重大转变,同样是从理想到落地的过程,以前我们只关注设计,现在我们关注生活。

  有参与、懂生活

  站在巨人肩膀上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016年,我所在的公司杭州万科产品与服务主张正式建立,开始从单纯的设计本身进化了关注生活场景。公司也提出了景观新主张——懂生活、有参与。

  在这7年中,我与杭万也在同步成长。那几年经历了结婚、生子等人生重大节点,生活状态与对生活的理解和需求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当时公司在杭州已经有了30多个交付项目,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我,对景观和使用人群都有了全新的理解。在生活中,更加亲身体会了“有参与、懂生活”背后的意义。

  设计师会经常陷入为了人们好而做特定设计的迷失,但真实生活的体验有时并不是这样。有效的设计是让居住在其中的业主不知不觉享受生活的乐趣。

  家住的小区,恰好是我曾参与设计管理的。我喜欢在早晚不同的时间在小区里转转。我发现住在小区里的业主,总是在饭后聚集在小区中间的一片童玩场地。那片本来设定给较大孩子的乐园,竟然成为了小区老老少少饭后聚集的乐园。就像小时候散步总是会去村口大树乘凉玩耍,在现代小区里,人们还是会习惯性地去往社区中某一个聚集中心,我把这称之为“活力中心”。

  

  ▲活力环场景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开始和团队一起构思活力中心的基本原则,比如孩子并不喜欢以往分龄的活动区域设置,他们的天性就是一起玩耍,这甚至超过了好玩的玩具本身。

  我也越来越发现与孩子一起,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小区里的滑滑梯女儿不敢滑,爸爸只能在一边鼓励;小区里的跷跷板,也不能陪着女儿玩;小朋友们追逐打闹时,家长在一边交流着最近的电视剧和超市打折信息;老人散步的时候遇到不小心撞上来的邻居家孩子,笑眯眯地赔上不是……

  什么叫“有参与”?或许就是让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人聚集在小区中,通过这种聚集,自然形成社群。我们设计师能做的,就是提供这样高品质的景观空间、鼓励社区的互动、塑造良好和谐的邻里文化。

  为了塑造这样的高品质空间,我和团队深入研究,制定了关于“活力中心”的五大基本原则,即:

  安全原则,比如大型童玩设备采用进口设备就会有较好的安全防护措施,也有较好的后期维护;地胶垫厚度要高于国标,来尽可能减少跌伤的问题;

  混龄原则,小孩子的活动场地不再分龄,结合老人的健身设备,鼓励社区所有人聚集,提供交流的空间;

  互动原则,好玩的设备必须是互动的:比如跷跷板的双人座,这样一个爸爸就可以和两个孩子一起玩;荡秋千的姿势是很丰富的,坐着躺着都得有;滑滑梯要加宽,这样大人可以陪着很小的朋友一起滑下来;

  美学原则,地胶垫的颜色不能用高饱和度的颜色,尽可能采用大地色,温和地培育孩子们的美学素质;场地穿插植物教育,这样也从小让孩子们在玩耍的同时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功能原则,我们研究了较大龄孩子的需要,比如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有跳绳的任务,所以我们研发了国民素质教育场地,结合进了社区活力中心的场所。

  

  ▲社区活力中心地图

  我们还把分布在社区里各种各样活力的场所,绘制成一张社区活力地图,让住在小区的业主可以更好地参与进来。经过几年和多个项目的实践,这也成为了杭万社区活力中心景观的价值主张。从生活中出发,到生活中去。懂生活,并参与构建社区生活,或许正是我作为一名设计师的幸福所在。

  我讨厌形式化,我希望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用的

  我们不应该浪费时间去做一些看似高大上

  却没有什么实际功能的事情上

  活力中心的研发成功,让我和团队都十分兴奋,我们更为坚定地认识到,每一个景观功能空间的定义,背后都应有功能的支撑。有人的参与,理念需要先行,才能做出不一样的社区,产生更丰富的活动。

  2019年,当景观只被当成最后一道装扮程序时,我们推动景观先行的“总图价值挖掘”;当景观性能只被当做数字填空时,我们推动“社区活力导览图”绘制;当被人说我们的景观没有特色标签时,我们推广大杭万“樱花大道”的落地……

  比如,在非围合的景观架空层的研发中,大家从自家楼下的架空层使用情况开始讨论,发现兵乓球运动是最适合架空层的球类运动,但是它的使用痛点是需要经常跑去捡球,于是我们增加了防护网;我们发现本栋楼的业主有时候也需要一个仪式感的回家动线,因此在设计中主张公共空间和本栋业主回家流线互不干扰,以保证私密和公共的平衡;我们主张不追求富丽堂皇的面层装饰,而是主张用温润亲切的材质和色彩,让人的活动成为空间的主体;我们还主张室内室外无界延伸,让大自然的光影、室外的景观成为架空层灰空间里活动最好的伙伴…

  

  ▲运动模块架空层

  这两年的疫情发展,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可贵。公司也一直推广乐跑。所以我们将跑步元素注入到了全系产品中。我希望杭万高层住宅项目都有一条业主专属的最美跑道,通过设置热身区、冲刺区、加速超车区、青少年考试训练区等,串联整个社区底盘。

  

  ▲跑道

  除此之外,现在社会工作和生活压力很大,我们发现很多时候人需要有独处的时间和空间。社区只有“闹”的区域是不行的,社区还需要“安静”的空间。

  

  ▲静区“月光宝盒”

  于是我们将传统中央轴线小区面向主景的场景做了改进,让它不再是“轴线收尾”,成为仪式感的摆设。而是通过去轴线化,变成小区内难能可贵的静区,白天它可能是户外客厅的功能场所;到了晚上,坐在“月光宝盒”里,看着隔而不离的主景面、伴着潺潺流水,在悠悠月光下独享人生安静的时光。

  回归本源、回归自然

  无招胜有招

  我们相信付出总有回报,更关注长期价值

  时间,给予我们很多惊喜,又教会我们很多东西。

  就像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大屋顶”的樱花林,经过了3年的生长,良好的长势让它们从一片单纯的景观造林,一跃成为了这几年春天杭州的网红打卡地。很多市民慕名而来,应运而生的樱花市集,已经成为杭万项目春天里最欢迎的场景。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我们坚定地在每一个商办项目里预埋一片樱花,期待着每年有更多人能参与这一期一会的樱花市集。

  

  ▲文化艺术中心樱花市集

  2020年春天,正值疫情期间, 一个鸟语花香的清晨,我看到自家业主群里的邻居们讨论着最近小区里鸟叫变多了,每天唱着歌,雨后的小区清新明亮,看着森森园景都不用修图,很治愈,生活都变得美好了许多。当时看到自己管理的项目收到了陌生邻居们的赞许,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欣慰,觉得自己的付出都很值得。

  我们发现,杭州植物园的公众号里也有很多热爱大自然的市民经常去植物园里看花打卡。美好的生活场景是所有人的追求。机缘巧合下,我们与植物园的领导和专家在西湖边进行了一次畅谈,原来他们是一群特别专业的人,一直干着一些默默无闻的事,为了物种的保育和繁衍、为了营造可持续生长的生态环境、为了给市民提供美好的自然生活环境,甚至会为了一个新品种等候很多很多年,他们的付出可能只有极少数人了解,他们也渴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被群众认知。

  于是在2020年9月,我们促成了双方的战略合作,希望能从更专业的人身上汲取营养,为以后的住宅产品赋能,也让植物园专家们的工作成果能走进普通市民的家园中。

  

  ▲2020年与杭州植物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现场

  在植物园专家的建议下,我们共建了四大植物园主题模块,研究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植物、药用植物、乡土植物、童年记忆植物等模块。未来有一天,我希望我设计管理的小区,小朋友可以在享受社区景观的同时,学习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大人们可以集体来一波80后的记忆…

  2021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正式开启“双碳”元年。作为景观行业从业者,我们也开始审视自己,我们做了这么多动作,目标到底是什么?作为居民生活场景的载体,园区景观需求的核心是什么?

  2021年,杭万景观营造的主要用力方向回到了最朴实的绿化打造上。我们认为营造舒适的环境空间是最大的目标。景观设计,应该向 “自然研究”迈进。

  在此,我也希望倡导新时代的景观主张:

  我们希望保育濒危植物,保护物种多样,愿意放弃多一方的价值感空间营造,用“珍稀”代替“尊贵”;

  我们希望尊重自然规律,推广乡土品种,鼓励新型品种商用和常用植物新植,来实现在地化的江南特色四季景观;

  我们愿意做时间的朋友,坚持更好的养护,等待植物的生长,以获得更长久的绽放。

  我们不应该浪费时间去做一些看似高大上,却没有什么实际功能的事情。而是应该脚踏实地,从生活中发掘需求,以设计手法解决问题。景观不应被当成最后一道的装扮程序,更不是填补楼栋间空白、可有可无的设计元素。景观为我们营造了美好的生活,而美好的景观也应源自于生活。

  作者:高雪 图片来源由采访者提供

  文字系园景人(ID:xyzwin)原创

  欢迎转载,转载请输入“转载”授权,请注明来源!

  创新景观应源自美好生活,今天您「在看」吗?▼

上一篇:板绘绘画网课在线观看网站,免费绘画入门教程学习平台
下一篇:新手如何学绘画?学习绘画教程!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