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碧微与徐悲鸿离婚后,索要100幅画做政客情人,与子女不相往来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2-12-01
手机版

  

  提起徐悲鸿,大家可能听到最多的就是他的画作。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之一,徐悲鸿的画作及绘画理论,对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徐悲鸿有如此高的成就,其实离不开一个人的默默支持。俗话说“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懂事的女人。”徐悲鸿显然也逃不过真香定律。这个人就是徐悲鸿的前妻——蒋碧薇。

  

  一、 豆蔻年华,与心爱之人私奔

  蒋碧薇原名蒋棠珍,出生于江苏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后随父亲迁居上海。蒋碧薇出生之时,正赶上院子里海棠花盛开,于是就为她取名为“棠珍”,寓意她的人生可以像海棠花一样灿烂多姿。其父蒋梅笙是当时有名的学士,还办了两家女子学校,蒋碧薇自小便跟随父亲读书。

  但她读的书往往与众不同,在当时正流行男女情爱小说的时风下,她偏对《三国》《水浒》情有独钟。特别是对里面的侠义肝胆的人物崇拜不已,而对那些小人鄙弃不堪。或许正是读书的原因,让她形成了大胆直爽、敢爱敢恨的性格。

  在蒋碧薇13岁时,就已美名远播,是当地有名的名媛。当时还处于封建时期,子女婚事仍由父母做主,当时来蒋家求亲的人数不胜数。

  

  后来蒋碧薇被父亲许配给了当时的名门王族查家公子查紫含。由于蒋碧薇年龄尚小,对于爱情之事仍然懵懵懂懂,自己的婚事也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倘若蒋碧薇没有遇见徐悲鸿,那么与查家公子的结亲也不失为一桩门当户对的好婚事。

  可是爱情来的就是如此让人猝不及防。当时徐悲鸿与蒋碧薇的伯父蒋兆兰同在一所学校教书,蒋兆兰对这个才华横溢的青年甚是喜欢,还邀请他来家中做客。

  徐悲鸿第一次见到蒋碧薇,就被她身上带有的那种大家闺秀的气质吸引了,从此便深不可拔。

  

  其实也不难想到其中的原因,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小就过着拮据的生活,而蒋碧薇自小有着优越的家世,被抚养长大的她,身上不免带有一种雍容华贵的姿态,但又充满知书达理的文人气息,二者的结合恰到好处,对于徐悲鸿来说,确实是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蒋碧薇自然也不例外,在封建的的时代背景下,她平时最多接触的就是自己的家人,就连父母给自己定下的未婚夫,也如同陌生人一样。

  徐悲鸿的到来为她打开了一座新世界的大门,他们从文学谈到政治,再从政治谈到美学,蒋碧薇一次又一次地被徐悲鸿的才华所折服。面对这样一个集才华于一身的人,蒋碧薇难免芳心萌动。

  

  其实,蒋碧薇对徐悲鸿的喜欢,并非只因为他自身的才华,还受到身边长辈的影响。

  徐悲鸿第一次来蒋家,就赢得了蒋梅笙夫妇的喜爱,在徐悲鸿离开后,依旧是对他赞不绝口,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个朝气蓬勃又有才华的年轻人。二人有次在客厅谈论:“要是我们再有一个女儿就好啦”足以见得蒋梅笙夫妇对于徐悲鸿的喜爱。

  殊不知他们的女儿早已与徐悲鸿情投意合。

  蒋碧薇知道自己有婚约,无法违抗父母之命,每次与徐悲鸿见面,二人都不敢光明正大,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蒋碧薇毕竟是大家闺秀,骨子里的教养还是有的,自然是不愿一直与徐悲鸿偷偷摸摸的恋爱。

  

  正当她为难之际,徐悲鸿告诉她要去日本,问蒋碧薇愿不愿意同他一起去,蒋碧薇也是个胆大的姑娘,当即一拍即合。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的风气下,与人私奔无疑是赌上了自己的名节,可见蒋碧薇对徐悲鸿的喜爱之深。于是二人在朋友的帮助下,东渡到了日本。

  徐悲鸿为了掩人耳目,将“棠珍”改成“碧薇”,这才有了我们所熟知的蒋碧薇。

  二人走后,自然是留下了一副烂摊子。蒋梅笙知道后勃然大怒,再加上当时蒋家也是有名的望族,为了保护女儿和家族颜面,不惜声称女儿诈死家中,还风风光光的为女儿办了一场葬礼。

  二、 美好爱情幻灭,迷惘于两人之间

  徐悲鸿与蒋碧薇到达日本后,二人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谈恋爱,诉说对彼此的情谊,再也不用担心会迎来他人异样的目光。

  

  可是好景不长,他们从国内带回来的钱很快就花完了,但生活还是要继续。于是蒋碧薇这样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只好去做女工来补贴生活;徐悲鸿在闲暇之余也为人作画赚取收入。二人的生活虽然过得拮据,但仍然充满了甜蜜。

  他们也会为对方偷偷准备惊喜,在纪念日的时候,蒋碧薇为徐悲鸿准备了她一直舍不得的买的那块怀表,而徐悲鸿则为蒋碧薇买下了她一直喜欢的那件大衣。双向奔赴的爱情,大抵不过就是如此幸福吧。

  可是爱情的美好终究抵不过现实的残酷,在当时的东京,生存环境更是恶劣,更何况徐悲鸿还是个没名气的画家,画的再好也终究值不了几个钱,二人的生活也时常捉襟见肘,最终俩人商量几番决定回国。

  

  回国后,蒋梅笙看到二人携手归来,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但再气也毕竟是自己的亲女儿,只好默许了二人的婚事。

  这时徐悲鸿也结识了很多有志之士,还凭借康有为的介绍,获得了官费去法国留学的机会,于是二人再度踏上法国之旅。

  蒋碧薇本以为这次游学也和往常一样,殊不知这将会是两人拉开差距的开始。正是这日益加剧的差距,成为了二人日后感情的一道裂痕。

  二人抵达法国后,徐悲鸿忙于提升自己的画技,整日的在画室待着,经常性不回家。俩人的生活来源仅靠官费支撑,可是徐悲鸿每次都要花掉一大半用来买画,有时甚至所剩无几。

  

  为了二人的生活,蒋碧薇只好在当地找了份工作。徐悲鸿知道后,不仅没有反对,反而把蒋碧薇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整日醉心于创作。蒋碧薇虽然内心充斥着万般苦楚与孤独,可为了自己的家庭还是坚持了下去。

  就在这时,蒋碧薇的生活中闯进了一位不速之客——张道藩。不同于徐悲鸿,他有着非常细腻的心思,总是能察觉到她在生活里的难处与不安。

  他帅气爽朗、温柔细心,即使是蒋碧薇,也被他独特的魅力所吸引。每次蒋碧薇敞开心扉对他诉说自己的难处,张道潘都很认真地听,并且每一次都能安慰到她的心坎儿里。

  在张道藩的陪伴下,蒋碧薇的生活渐渐充满了几分趣味。蒋碧薇说,在张道藩的身上,我看到了那个充满活力而又自信的自己,而不是整天为琐事烦心的怨妇。

  其实,蒋碧薇与张道藩的相识,还要感谢徐悲鸿。

  

  张道藩也是美术出身,他刚到法国,就听说徐悲鸿也在这里进修,迫不及待地想见见他。

  不料这一见,张道藩就被徐悲鸿的妻子蒋碧薇吸引了,以至于多年后都忘不了那道温婉动人的身影。张道藩没想到一向清贫的徐悲鸿,竟然有个如此美丽温柔的妻子。

  此后,张道藩来徐家日益密切,一来二去与蒋碧薇也熟悉了起来。他深知蒋碧薇在家中的孤独,于是就经常来陪伴她。可是苦于此时张道藩无权无势,没有办法助蒋碧薇脱离苦海,对蒋碧薇的心意也迟迟没有表达。

  后来张道藩机缘巧合下结识了国民党员陈立夫,并在他的帮助下去了国民党任职。回国后的张道藩对蒋碧薇的思念日益加深,于是写了封情书托人远寄重洋。信上表达了他对蒋碧薇的浓浓爱意,以及希望她可以和自己在一起的心愿。

  

  蒋碧薇看到信后,感到迷惘的同时又痛苦不堪,一边是追求者的喜欢爱慕,一边是丈夫的不闻不问。蒋碧薇明明可以选择离开,可最终因为一个小生命的到来,让她又燃起了对家庭的热情。

  于是,她在回信中婉拒了张道藩,并表示希望以后不再往来。

  张道藩看到信后伤心不已,随后听家里安排娶了一个叫苏珊的法国女人,并且收养了一个女儿。

  三、 分道扬镳,不复初心

  1927年,徐悲鸿在法国完成学业,还办了自己的画展,随即名声大噪。这时正好有人聘请徐悲鸿去国内大学做美术教授,于是二人又辗转回到了国内。没多久,他们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取名为“徐伯阳”。

  

  蒋碧薇的生活重心开始转移到孩子身上,渐渐地感觉生活有了盼头。 一年后,蒋碧薇又怀上了二胎,更是专注于调养身体和照顾长子。

  而徐悲鸿白天去学校上课,晚上就回到二人住的阁楼里,生活平淡简单。若一直这样平淡生活下去倒也不错,可是孙多慈的出现打破了二人平静的生活。

  孙多慈是美术院的旁听生,因为长相甜美,天赋又好,深得徐悲鸿的喜爱,常常为她一人单独讲授。一次两次还好,但次数多了,难免会引起别人误会。

  除此之外,徐悲鸿还常为孙多慈作画,二人经常一呆就是一下午。慢慢的,学校里关于二人“师生恋”的流言蜚语逐渐多了起来,可是徐悲鸿听到后毫不避讳,依旧我行我素。

  徐悲鸿的做法无疑引起了其他学生的愤怒,于是闹到了怀有身孕的蒋碧薇面前。

  

  蒋碧薇知道后,立即采取行动,写下书信送到孙多慈父母家让他们管好自己的女儿,去学校警告孙多慈与徐悲鸿保持距离,并勒令徐悲鸿不许再见孙多慈。

  “我见过你爱我的样子,所以你不爱我的时候,我一看便知。”徐悲鸿对于蒋碧薇大概不过也是如此。

  蒋碧薇在见到孙多慈的那一刻就知道,为什么徐悲鸿会对她如此迷恋,因为孙多慈身上青春朝气正是年轻时候的自己。

  蒋碧薇或许什么都懂,但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自己尚在年幼的孩子,她必须用妻子的身份,来捍卫自己的婚姻,保护自己的家庭。

  可是蒋碧薇为了家庭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在徐悲鸿的面前都付之东流。

  

  徐悲鸿不仅不顾蒋碧薇的警告,还越发大胆起来,与孙多慈来往愈发密切,丝毫不顾忌蒋碧薇这个妻子的身份。

  1935年,国内战争爆发,蒋碧薇带着两个孩子东躲西藏,每天都过着心惊胆战的生活。而这时的徐悲鸿却把孙多慈一家接到了桂林,对自己的妻儿不管不顾。甚至为了求得孙多慈父母的同意,不惜登报表示,自己与蒋碧薇只属于同居关系,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婚姻关系,此后两人之间互不干扰,各论婚嫁。

  蒋碧薇不惜赌上自己的清白和名声,在花季少女之时与他远渡重洋,后又跟随徐悲鸿历经数十年的漂泊,几乎都在贫苦中度过。如今又为他育有一儿一女,却在他眼里只是不正当的同居关系,到头来落了个没名没份的结果。

  

  徐悲鸿的登报无疑是把蒋碧薇心里最后一点期望消磨殆尽,而此时张道藩已身居国民党要职,听说了蒋碧薇的遭遇后,仍对她不死心,主动帮助蒋碧薇母子三人寻找安身之所。

  除此之外,张道藩还给蒋碧薇一封封的写信,诉说对她的绵绵爱意,给予她走下去的力量和信心。并告诉蒋碧薇:“不要怕,一切还有我,我会一直在你身边。”

  张道藩的鼓励与安慰对于蒋碧薇来说,无疑是沙漠之中的甘泉,不仅给予了她物质上的帮助,还给了她精神上的情感寄托。

  徐悲鸿登报后,本来满心欢喜地等待孙多慈父母的同意,可不料孙父看到报纸后,更加反对二人的事情。

  

  不得不说还是男人最了解男人,孙父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徐悲鸿如今能对他的妻子始乱终弃,以后也未必能对你感情如一,变心如此之快的男人不能要啊!”

  四、 选做情妇,孤寂晚年

  求爱无果的徐悲鸿选择出国讲学,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四五年。

  1942年,徐悲鸿回国,可国内早已物是人非,自己的一双儿女已长大成人。

  孩子们想要两人破镜重圆,于是徐悲鸿找到蒋碧薇,意求复合。蒋碧薇面对自己爱了数十年的男人,如今却再也不想爱了,于是对徐悲鸿说:“若是别人不要你,你回来的的话,那么很抱歉,我这里不是废品回收站。”

  

  徐悲鸿作为蒋碧薇的丈夫,却很少尽到作为一个丈夫的责任。哪怕是在蒋碧薇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仍然围绕在另一个女人身边。

  而徐悲鸿不在的日子里,是张道藩一直陪伴在蒋碧薇身边,给予了她前行的力量,帮助她找回曾经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这对于当时敏感脆弱的蒋碧薇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所以在面对儿女们想要父母复合的期待,蒋碧薇终究是辜负了。

  一个是作为徐悲鸿有名分的妻子,另一个是作为张道藩地下的情妇,蒋碧薇意料之中的选择了后者。在张道藩把妻女送往国外养病之际,蒋碧薇与张道藩光明正大的出入在大众视线之中。但情妇终究是情妇,一些正式场合蒋碧薇仍然见不得光。

  

  蒋碧薇的儿女也对母亲的选择感到不齿和寒心,并且与母亲断绝了往来,跟随父亲生活。

  对于蒋碧薇来说,她需要的是时时刻刻被关心、被爱护、被体贴,而所谓的爱与不爱,或许没有那么重要了。

  徐悲鸿在同年遇见了比自己小26岁的廖静文,廖静文温柔娴静,可以说结合了蒋碧薇与孙多慈的优点,二人不顾世俗看法,双双坠入爱河。

  不久,徐悲鸿又再次登报,声明与蒋碧薇离婚,曾经如胶似漆的爱人变成了相看两生厌的仇人。

  蒋碧薇欣然去法院签字,并提出分手费以及抚养费的赔偿,还要加上徐悲鸿的100幅画才肯罢休。

  

  徐悲鸿全部答应,可儿女们越发觉得母亲在无理取闹,对母亲更是疏远,反而对自己的继母廖静文亲近有加。

  蒋碧薇身为妻子,不得丈夫谅解和体贴,如今一双儿女也对自己怨恨非常,不愿与自己往来,可谓蒋碧薇前半生错付良人,后半生孤寂一人。

  不久,蒋碧薇收到了一封来自张道藩的妻子苏珊的信件,信上说到:“我想,我们都是有着共同的遭遇,或许你比我更能理解,在面对丈夫出轨,作为他的妻子要忍受多大的不平与痛苦。”

  看到信后,蒋碧薇恍然发觉,原来成为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对苏珊感到更加愧疚。

  

  随后,蒋碧薇离开了张道藩,自己找了个小房子独自生活。

  后来徐悲鸿过度劳累因病去世,蒋碧薇听说,徐悲鸿到死之前兜里还装着自己送给他的那块怀表,顿时泣不成声。所有的爱恨纠葛在人阴阳两隔的那一刻,全都化为乌有。

  蒋碧薇用余生长达十余年的时间写下了自己与两个男人之间纠缠不清的一生,上篇是《我与悲鸿》,下篇是《我与道藩》。

  二者不同的是,上篇写的几乎全篇都是对徐悲鸿的指责,而下篇写的全是对张道藩的赞美。

  或许到最终,蒋碧薇才明白自己放不下的是谁。

  正如同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人总是把最坏的一面留给亲近之人,而把好的一面留给其他人。

  

上一篇:tiktok国际版抖音下载安卓苹果iOS版,tiktok账号注册
下一篇:将新媒体技术巧妙地投入小学美术课堂,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