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古代的秀才,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他们的身份是民是官?
俗语常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提起秀才,我们总会想到知识渊博、见多识广的读书人,不过,秀才到底是什么身份,他们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呢?
其实,秀才起初跟读书人没有多大关系,它是指“才之秀者”,即特别有才能的人。《管子·小匡》载:“农之子常为农,朴野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也有相关记载:“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一》:“其秀才异等,太常以名闻;其下才不事学者,罢之。”这里的秀才,都是指优异之才,跟其本身的学历和身份没有关系,与现在的“人才”意思接近。
秀才被赋予政治身份,是在汉朝以后。汉朝将秀才和孝廉并举,不过由于光武帝刘秀的名讳当中有“秀”字,故改称为“茂才”。唐宋年间,凡是参加科举考试者,都被称为秀才,秀才逐渐代指读书人。在元明时期,人们常用秀才来称呼读书人,元·乔吉《新水令·闺丽》曲:“我是箇为客秀才家,你是箇未嫁女娇娃。”
明清以后,秀才专门指府学、县学的生员,而且必须是读四书五经而进学者才能得到这样的称呼,不读四书五经会被视为离经叛道,即使饱读诗书,但依旧没有秀才的名分。
关于秀才的学历,其实要分朝代来看。在唐宋以前,秀才只是指人才,并不仅限于饱读诗书之人。唐宋以后,只要是读书人,都可以取得秀才的头衔,无需经过考试。不过这也使得宋朝的秀才头衔极其廉价,对于科举进士、进入仕途没有多大的帮助。而到了明清以后,秀才才真正地与“学历”挂钩,必须通过数次考试才可以获得这个头衔。古代的科举制度与现在不同,不过如果非要对照的话,明清时期的秀才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本科。
这在当时已经是相当高的学历,他们往往是饱读诗书者,学识渊博、见多识广,而这也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句话的由来。在明清时期,想要做官必须考中举人,而想要参加乡试中举,就必须有秀才的身份,所以说秀才就相当于古代做官的敲门砖,至关重要。
古代封建王朝非常重视科举,秀才也享有许多特权,比如最高等的秀才可以领到官府补贴的粮食和钱财,相当于现在的奖学金。而其他的秀才也可以享受不出公差和免纳田粮的特权,他们在公堂上面对县老爷甚至可以不用下跪,其家人也可以免除徭役。
不过,尽管有这一系列特权,但由于科举漫长,考试竞争激烈,许多人三四十岁可能还是一位秀才,所以“穷秀才”依旧不在少数,而这也是“穷酸秀才”的由来。总的来说,秀才介于官和民中间,他们既享有少量特权,又没有实权和官身。这是在古代科举制下,诞生的独特身份。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
- 加强行刑衔接协作 合力守护绿水青山
- 名单公布!南昌31名学霸上榜!
- 北京有车型优惠超10万元,南阳有门店贴出“国货惠民价7.59万元起”海报,合资车
-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转为雇员制行不行?银川市人社局回复了这份提案
- 老师曝光教室无窗帘被约谈 校长停职、教室已全部安装窗帘
- 大祥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圆满结束
- 最美家庭展播二:梁芳清家庭
- 王晓龙谈国内青训:我们只有初中水平老师,教不出大学水平的学生
- 11月起 四川学业规划行业有了“国家标准”
- 河南2023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开始
- gre数学有哪些备考方法
- 最优模型估算: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种群数量为251只
-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讲 |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 重磅消息 | 第十二届商学院数字化论坛即将启幕!
- 《志愿军:雄兵出击》发布路演特辑
- 建筑“黑科技”闪耀长沙筑博会
- 为青春点赞!你最喜爱哪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扬州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 喜迎建队日争做好队员
- 深圳发布农贸市场综合治理第三轮测评结果 低于80分市场数量大幅度减少
- 2023下半年湖南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安排
- 朝阳营商环境考评成绩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
- 小米 14 表现如何?数据库实测性能续航充电等
- 发表SCI论文,申请专利,青年标兵……她是曲园学子李雯鑫
- “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丨马鞍山:水清岸绿 石臼湖风光美如画
- 「一线新动态」十年深耕涉外高端电力人才培养,“电力工程师的摇篮”助力“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