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儿童节奖状啥样?李婆婆珍藏着一张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2-12-05
手机版

  第一届儿童节奖状啥样?李婆婆珍藏着一张   六一节的由来>

  六一节的由来>

  1942年6月,德国纳粹党卫军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全部妇女和婴儿被押往集中营,另有90名儿童被押往波兰的一个集中营(其中只有17人活到战争结束)。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六一”国际儿童节。

  在中国,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的办法,其中规定自1950年起,每年以6月1日国际儿童节作为中国儿童的节日。从此中止了1931年起由中华慈幼协会倡议的每年4月4日为中国儿童节的活动。

  据新华社

  1950年6月1日,是第一届国际儿童节。家住大渡口的李业璐婆婆,珍藏着一份第一届国际儿童节的奖状。虽然历经多次搬家,这个“宝贝”仍然保存完好。

  奖状珍藏60多年

  李业璐婆婆出生于1938年,今年已经76岁。在李婆婆家中珍藏的这张奖状放在透明的塑料纸里,收藏在书柜中。

  李婆婆小心翼翼地取出这份奖状,奖状是一张长方形的油印纸,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

  油墨印刷在普通宣纸上,纸张已经略微泛黄,上面写着:“泸县人民政府第一届国际儿童节奖状(奖字第4号)小朋友李业璐,系四川省泸县人,年十一岁肄业小市第二中心小学,确具实践劳动,爱护团体,身体健全,学习努力等良好条件,堪称本年度模范儿童,除向群众介绍外,兹再发奖状以资鼓励。”

  右边写着,“给小朋友:李业璐”。落款时间是“公元一九五?年六月一日。”

  奖状共153字,末尾还加盖了一枚10厘米见方的“泸县人民政府之印”的印章。

  专门到照相馆拍了照片

  “那时的儿童节比较简单,但因为得到了这份奖状,我兴奋了很多天”,李业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非常怀念。1950年的时候,李业璐还只有11岁。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当天,李业璐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一起来的还有另外一名同学。

  老师告诉李业璐,她是两名模范儿童之一,另外有一个托儿所的小宝宝,被评为了健康儿童。李业璐被带到城里的照像馆,拍了照片,作为宣传。

  李业璐的父亲是教授,母亲是老师,平时对她的教育很严。不仅学习成绩比较好,也爱帮助别人。还是小学生的李业璐,看到家庭条件差的同学,没有笔墨了,就把自己的橡皮擦、笔墨送给他。

  模范儿童的奖状,就是奖给“品学兼优”的学生。李业璐还记得,获得模范儿童、健康儿童共3个人都是女孩。获得健康儿童的那个小宝宝,长得胖乎乎的。

  旧衣服缝连衣裙当礼物

  上世纪50年代的国际儿童节,是怎么过的?李业璐说,那时候物资比较匮乏,但父母为了让自己过上快乐的儿童节,还是费了不少心思。

  母亲知道李业璐获得“模范儿童”后非常高兴,拿出两件旧衣服给她缝了一件连衣裙,上面是浅灰色的,下面是红色的条纹。“虽然是旧衣服改的,但也算是新衣服,我穿着它别提多开心”,李业璐笑着说。

  那时的孩子没有现在的条件,平时吃不上什么零食,最常见的,就兜里揣着一把干胡豆。在第一个国际儿童节,父母拿省吃俭用的钱,给李业璐买了小饼干、糖果。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高级的“美味”了。

  奖状影响她的一生

  小学毕业后,因为父母的工作调动,李业璐和父母一起搬到了重庆,就读于清华中学。

  “这份奖状影响了我的一生”,李业璐说,她长大后在医院上班,之后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也获得了不少“先进”与“模范”。

  李业璐说,长大成家后有了两个儿子,自己也用“模范儿童”去要求他们。上世纪80年代,小儿子李科在钢花电影院外捡到十几元钱,那时可是一个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儿子将钱交给了学校,获评了“拾金不昧好少年”。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但也不能忘记了传统的道德教育”,李业璐说,“这张模范儿童的奖状就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好的东西就要传承下去。”重庆晨报记者 蒋艳

  大渡口的李业璐婆婆,珍藏着第一届国际儿童节的奖状。 苏思 通讯员 红客 摄

  (原标题:第一届儿童节奖状啥样?李婆婆珍藏着一张 )

上一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服务事项“掌上办”
下一篇:让“红领巾”精神在新时代依旧闪耀,一起教育科技助力少先队工作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